“部长,外面又有人来探望您了,他说他是郑维山将军。”
1980年的一天,正在病床上休息的国防部部长徐向前,突然听到秘书走进病房,和自己说了这么一句话。
听到“郑维山”三个字,他本能地一怔,半晌才说:“不行,不见,我哪里有脸见他?”说着,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帅就开始眼圈泛红,默默地转过了身。
郑维山将军,是我国著名的开国中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是徐向前元帅最为器重的将领。那么,徐帅又为何说自己没脸见郑维山呢?两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还要从红军时期说起。
郑维山将军,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是个只读过一年私塾的穷苦农民。在黄麻起义之前,刚刚进入少年期的他,就开始从事地下工作,给革命群众传递信件。1927年,他加入了儿童团,从此走上了军旅生涯。
1930年时,郑维山将军十五岁了,已经开始在赤卫队中任职。不久之后,他们的队伍被正式编入了红军。由于有过当交通员的经历,郑维山开始在红一军中当传令兵。他的主要服务对象,正是徐向前。
徐向前很喜欢这个胆大心细的小伙子,对郑维山悉心培养。郑维山也不负所望,在历次反“围剿”战役和枣阳、新集、漫川关、反三路围攻等战斗中,都显示出了非常突出的能力。1933年,郑维山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红9军27师政委,成为了一位合格的少年将领。
长征开始后,郑维山多次担任接应工作。这个工作十分艰难,往往要面临其他部队难以想象的困难。1934年6月,郑维山率部翻越雪山,接应中央红军;1936年4月,他又率部去藏民区接应红二方面军。他带领部队一路走一路打,闯出了自己的威名。
1936年,为了打通与苏联的国际援助路线,红军以红四方面军为主体,开始发起西征。然而,作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却在西征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经过短暂地慌乱后,青海的军阀马步芳集结大量军队,对西征红军展开了全面绞杀和围追堵截。而红军方面,则是身体疲惫,补给断绝。最终,部队被彻底打散。除了西征军的左路进入新疆之外,其他的部队都难逃毒手。最终,徐向前拖着病体,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延安。而郑维山,也是一路乞讨,艰难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整个红军时期,徐向前一直对郑维山青睐有加。没有他的言传身教,郑维山很难那么快地就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将领。对于老领导的培养,郑维山一直铭记在心。
然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徐向前一开始担任129师副师长,但是很快就因为身体原因,而撤回了延安。抗战八年,他缠绵病榻的时间就有5年多,经常是这里刚好些,那里就又病了。西征的岁月,对他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让他很难再适应艰苦的军旅生活了。
而郑维山将军,此时却表现得如鱼得水。他进入晋察冀军区,担任了第四军分区的副司令员,率领军民,进行了无数次反“扫荡”战斗,还参加了百团大战。他不断在战场上磨炼自己的战略和战术能力,逐渐成为了晋察冀地区最有能力的将领之一。
解放战争打响后,身体恢复健康的徐向前,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全部用来攻略山西。在经过了运城、临汾、晋中、太原的等数场大战之后,山西的情况已经尽在掌握。
而同一时期,郑维山将军则是在河北一带大杀四方。他进攻集宁、张家口、平汉线,取得了涞源、清风店等战斗的胜利,还打下了石家庄,成就了我军解放大城市的神话,为日后攻略全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建国之后,徐向前元帅的身体再次出现状况,只能继续休养。而郑维山,则是和杨得志将军一起,带领志愿军19兵团入朝作战。在困难重重的第五次战役和开城保卫战中,郑维山将军指挥若定,表现出色。1953年,金城反击战打响,郑维山将军率领部队,顶住了敌人的狂轰滥炸四昼夜,最终成功地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在各自的军旅生涯中,徐向前元帅和爱将郑维山,各自走出了不同的轨迹。虽然他们的战绩不尽相同,但是都对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和独立,作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而郑维山则成为了开国中将,两个人都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肯定。
然而,事情也在这时发生了转变。
六十年代,一场罕见的政治风暴到来。徐向前作为当时军队的重要领导之一,一开始对这场政治运动给予了肯定的态度。但随着事态的变化,他的态度发生转变,开始致力于维护军队的稳定。因此,他被不少人所仇视,以至于曾经被下放到河南开封,一边劳动,一边被迫过着半监禁的生活。直到1970年,陈毅元帅去世,他才算恢复了自由。
而郑维山将军,这方面则是更加悲惨。由于他主抓军队的训练工作,对那些打着政治旗号、挑动军队混乱的行为很看不惯。对一些没有必要的运动,他根本不予配合。于是,打击的矛头对准了他。很快,他就被下放到安徽的农村劳动,相当于是幽禁了起来。在这里,郑维山将军每天劳动,也每天接受审查,过了8年颠三倒四的生活。
1977年,随着中国领导层的变化,政治空气变得宽松起来。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被重新起用。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且很快还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部长。在一切欣欣向荣之际,徐向前正式发布声明,停止了持续十几年的金门炮战,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这一时期,郑维山将军也被解除幽禁,回到了北京。然而让人疑惑的是,没有人去给他解决工作问题。就这样,这位堂堂的开国中将,在北京举目无亲,既没有住处也没有钱,生活逐渐陷入窘迫。后来,他虽然被安排住进了招待所,但是其他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无奈之下,郑维山想起了老首长徐向前,于是便提笔写下了一封求救信。看完信之后,徐向前也是十分吃惊,他没想到这位功勋卓著的老部下,竟然还没有落实政策。他立刻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让郑维山先应急,然后就向总政治部如实地反映了情况。
郑维山那边,自然是感激老首长的深情厚谊。而徐向前,则因为工作和身体的原因,在提交材料之后,好几个月没有过问此事。可能是他感觉,以自己的威望和郑维山的功绩,这件事应该很快能得到解决。
将近半年之后,徐向前元帅突然从一些其他的消息中了解到,郑维山仍然在招待所里过着艰难地生活。于是,他赶紧给总政治部打电话询问,可对方却说:“郑维山的问题很复杂,想要审查清楚还需要时间。”
这话确实也没有问题。在当时,仍然有大量当年的案件和个人需要审查,事情确实需要一步一步做。但是,徐向前元帅却有些生气了,于是隔不了几天就打电话催促此事。因为他的干预,郑维山将军的审查被提前了,但是仍然需要时间。
时间很快就到了1980年,徐向前元帅的身体再次出现了问题,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一听说徐帅病重,很多党政军的老干部都前来探望。徐帅出于礼貌,虽然病体沉重,但仍然强打精神接见。
一天,秘书前来汇报,说郑维山将军前来探望。徐向前想起,距离郑维山写信求救已经过了半年多,自己仍然没能给老部下解决问题,一时羞愧难当,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徐帅拒绝接见,并且说自己没有脸见郑维山。
郑维山知道后,没有强求,而是回到住处后,给徐向前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信中他写道:“老首长,我的事情让你费心了,谢谢您对我的关怀和帮助。国家审查自有规则,不管能不能解决,我都十分感谢您。”
徐向前接到信后,感觉一股暖流充满心中。对于老部下的理解,他反而感觉更加羞愧。于是几天后,他的身体刚刚好些,就立刻给主持全军政治工作的韦国清将军打了电话,要求赶紧督促此事。
此时,对郑维山将军的审查,也差不多进入了尾声。很快,他就被落实了政策,补发了工资,分配了房子。而且,军队还重新请他回去,继续主持部队建设。
郑维山将军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老首长的帮忙。安顿好之后,他登门拜访了徐帅,表达了谢意。
徐向前元帅动情地说道:“不用和我说这个‘谢’字,当初打仗的时候那么难,我们不也一样挺过来了吗?这点困难不算啥。能够帮到你,证明我这个老首长,当得还不算失职!”
1982年,郑维山将军接到命令,出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在告别老首长之后,他扎根于大西北,一边练兵一边搞绿化,让黄沙漫天的西北高原成了绿色的天堂。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可能很难理解军人之间的那种袍泽之情。徐向前元帅和郑维山将军,虽然在战争年月并不总是并肩战斗,但是他们之间的情谊却是隔不开剪不断的。甚至徐向前元帅作为老首长,还会因为帮不到部下而羞愧。老一辈革命家的这种情怀,让人感动,也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