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变“毒酒”,一杯药酒致15人肾衰竭,这4类中药别用来泡酒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09-20 12:48:5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叔,年过六旬,但身体仍然硬朗。

对于他来说,药酒就像是日常的健康保障,每晚饭后小酌一杯,既能暖胃,又能缓解腰酸背痛,然而这种“健康习惯”,却成为他和身边亲友噩梦的开始。

李叔自制药酒的方式十分简单:

找来很多“有补益作用”的中药材,直接往里投,再加上高浓度的白酒,泡上非常久的时间后,每晚喝上一小杯。

最初,李叔感觉良好,甚至腰酸背痛的症状也有所减轻,精神状态也变得愈加旺盛,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不到两个月,李叔的身体开始出现异常:眼睛浮肿、手脚发冷,甚至排尿量也越来越少。

他以为这是小病,继续喝药酒来“调理”,但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与此同时,李叔的亲戚、邻居们也开始出现类似的症状,这些人,和李叔一样,都在长期饮用他的自制药酒,最终,他们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他们患上了急性肾衰竭。

部分人甚至发展到了尿毒症阶段,需要立即接受透析治疗。

经过仔细检查,医生发现,李叔泡制的药酒中含有某些有毒成分,导致了这些人群肾脏严重损伤,出现了集体“中毒”现象。

药酒被认为是“强身健体”的良方,为什么会变成了“毒酒”?

一杯药酒,为什么致15人肾衰竭?

药酒,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古老的治疗和保健手段,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药酒的原理看似简单:通过酒的“导引”作用,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释放出来,同时利用酒的“活血通络”功能,增强药物的吸收和作用。

然而,药酒的制作和饮用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安全,李叔和他周围人的悲剧,就是因为药酒的自制和服用过程没有经过专业指导,最终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从中医角度看,酒本身具有行气活血、通经络的功效,被认为是一种可以与中药材相互配合的介质。

而药材通过酒精的溶解,其有效成分能更快地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达到治疗或保健的作,但在这一过程中,酒精不仅仅是“导引剂”,它还会增强某些药物的药性,甚至溶解出药材中隐藏的毒性成分。

以李叔的药酒为例,极有可能他使用了某些带有毒性的药材,而这些药材的毒性成分在酒精的作用下,被大量释放出来,最终被人体吸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某些中药材如马兜铃、广防己等含有马兜铃酸,这是一种对人体肾脏具有极强毒性的化学物质。马兜铃酸进入人体后,会直接损伤肾小管和肾间质,导致肾小管功能紊乱,进而引发肾衰竭。

更为严重的是,马兜铃酸还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长期摄入可能增加膀胱癌的风险。

除了单一药材的毒性风险外,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谨慎对待。

中医理论中的“十八反”,指的是十八种药物之间的禁忌搭配。

如果错误地将这些药材混合使用,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治疗作用,反而可能产生剧毒反应,例如,乌头与半夏、瓜蒌等药物搭配会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甚至致命。

而药酒的制作,往往涉及多种药材的组合,如果没有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毒性效应会被大大放大。

特别是在酒精的作用下,药材中的某些成分会发生化学反应,增加其毒性或副作用。例如,一些常见的补益药材如当归、鹿茸,虽然在适量使用下对身体有益,但如果与其他药材错误搭配,可能引发毒性反应。

此外,酒精本身会增加肝肾的负担,而药物的代谢主要依赖于肝脏和肾脏功能,因此药酒中的毒性成分会对这两个器官造成更大的伤害。

李叔和其他15人的遭遇,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药酒,并非像传统观念所认为的那样“无害”,自制药酒更是潜藏巨大的风险,这个事件不仅暴露了普通人在制作药酒时的盲区,还揭示了药酒背后复杂的医学机制。

药材并非“补品”。

许多人认为中药材天然、无害,甚至长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寿。

但实际上,很多中药材本身含有一定的毒性,必须经过严格的炮制才能去除毒性成分。未经炮制的药材,特别是在酒精的作用下,其毒性成分被放大,长期摄入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药酒的配方和制作,并不是简单地将药材泡在酒里就能完成的。

中医讲究药材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则,即主药、辅药、佐药和引药之间的协同作用需要经过严谨的设计,如果普通人不了解这些配伍规则,随意将各种药材混合泡制,极有可能引发毒性反应。

即便药酒配方得当,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酒仍然不是适宜的选择,长期饮用药酒会加重肝肾负担,导致潜在的器官损伤。

对于孕妇、儿童、老人等体质特殊的人群,药酒的潜在风险更高,因此不宜随意饮用。

总而言之,药酒并非简单的“健康补品”,其制作和服用都需要高度专业的知识和谨慎的态度,李叔的悲剧告诉我们,健康无捷径,传统的保健方式,并不等同于现代科学所认同的健康手段。

国人情有独钟的药酒,为什么深陷“是非”旋涡?

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出现,从古代医书《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内经》,都能找到关于药酒的记载,古代的中国人认为,酒本身具备一定的药性,加之中药材的辅助,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因此,药酒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不仅仅是医治疾病的手段,还是日常保健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古代,药酒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民间,许多皇家贵族和官员也对药酒情有独钟。

例如,《本草纲目》里记载了多种药酒的配方,李时珍认为药酒能驱寒、活血、健脾,而像魏晋时期的名医葛洪,也曾在《抱朴子》中提到药酒可以调节气血、延年益寿。

药酒的这些功能,让它在古代社会中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

然而,古代的药酒使用,更多是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和药师来掌控,药材的选择和搭配都是基于中医理论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古人对于药酒的使用是谨慎且讲求剂量的,通常不会随意混搭药材,也不会长期、大量饮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药酒逐渐从一种医治手段变成了一种民间广泛流传的“养生良方”,这也为其带来了诸多争议。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行泡制药酒,网上随处可见的“养生药酒配方”琳琅满目,许多人在没有经过任何专业指导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自制药酒。

这些配方大多来源于不规范的途径,配方中的药材选择随意,剂量难以控制,完全没有考虑药材间的相互作用和潜在毒性。这种盲目的药酒制作方式,极大地增加了药酒的风险性。

药材的搭配,在中医理论中有严格的规定,讲究“君臣佐使”以及“寒热温凉”的平衡。

例如,寒凉性的药材与温热性的药材需要在一定的比例下使用,才能达到互相调和的效果,而现代许多人在制作药酒时,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随意将一些认为“有补益作用”的药材放在一起,导致药物性味相冲,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药酒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手段,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宣传和夸大。

许多商家和个人将药酒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药,认为只要坚持饮用药酒,就能延年益寿、强身健体。这种宣传忽视了药酒的使用禁忌和风险,诱导了大量人群盲目追随。

事实上,药酒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的人群,药酒可能不仅无法带来健康改善,反而加重病情。

现代中药材的来源和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药材在采摘、储存、运输等环节可能受到污染或变质。

一些中药材,如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具有强烈的毒性,特别是对肾脏的损害已经被多次证实。而这些药材如果未经科学炮制,直接用来泡制药酒,其毒性将被酒精溶解出来,增加服用者的中毒风险。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药酒往往被视为一种“天然”的保健品,因此认为药酒“无害”,甚至可以长期饮用。

中医理论中明确指出,药材分“寒热温凉”,不同体质的人群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药材,而现代很多人对这一点缺乏认知,长期饮用不适合自己体质的药酒,可能导致阴阳失衡,反而损害健康。

所以,自制药酒一定要慎重。

普通人自行泡制药酒,往往缺乏专业的中药学知识和制作药酒的经验,极易忽视药材之间的配伍禁忌和药物毒性。这种自制药酒的方式,不仅不能真正起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药酒的配方、制作和使用,都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我们不能盲目迷信药酒的“神奇功效”,更不能将药酒视为一种包治百病的灵药。

健康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维护,任何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方法,都会给身体带来潜在的伤害。

医生提醒:这3类中药,别拿来泡酒

药酒的制作,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简单,药材的选择、配伍,以及泡制的时间和温度,都会对最终的效果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专业中医药师在泡制药酒时,会基于丰富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药材的性味归经,来制定个性化的药酒配方。

而且,他们还会通过严格的炮制工艺,去除药材中的毒性成分,以确保药酒的安全性。

普通人在泡制药酒时,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药学培训,容易犯下两类错误:一是药材搭配不当,二是药材的毒性处理不充分。

常见的药材如川乌、草乌、马兜铃等,含有毒性成分,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炮制,其毒性成分无法有效去除,这些有毒药材在酒精的作用下,毒性物质会更加容易溶解,进入人体后引发急性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和中医药理论,有三类中药材尤其不适合用来泡酒,这些药材的毒性和副作用显著,必须谨慎对待。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

马兜铃酸,是一种天然的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如广防己、天仙藤、青木香等。马兜铃酸对人体的肾脏具有极强的毒性,能够导致肾小管细胞坏死,进而引发急性肾衰竭。

长期摄入马兜铃酸不仅会造成肾脏损伤,还具有致癌风险。现代研究已经明确指出,马兜铃酸与肾癌和膀胱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列为禁药。

温热药材

鹿茸、附子等药材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温补类药物,具有极强的温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阳虚体质或寒性病症。

然而,这类药材在泡酒时,药性会被酒精大大增强,服用后可能导致内火旺盛,出现头痛、失眠、烦躁等“上火”症状。对于那些体内本身偏热、阴虚火旺的人群,长期服用温热类药酒可能加重体内的热症,导致疾病的加剧。

有毒性药材

川乌、草乌属于乌头属植物,含有乌头碱,这是一种剧毒物质。乌头碱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毒性反应,轻则引发口麻、手脚发麻,重则引发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虽然乌头碱在经过专业的炮制后,毒性可以大大降低,但普通人在家泡制药酒时,往往没有足够的技术去彻底去除其毒性。因此,川乌、草乌类药材绝对不适合普通人用来泡制药酒。

对于普通人来说,自制药酒带来的风险,不仅限于药材的搭配不当,更在于对中药材毒性的无知,药酒的泡制和饮用应该始终保持谨慎,尤其是含有明显毒性或强烈药效的药材。

那些已经明确具有毒性的药材,如含马兜铃酸、乌头碱的中药材,绝对不能用于泡制药酒,这些药材即使经过炮制,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现代社会中,关于药酒的偏方和信息泛滥,很多都缺乏科学依据,普通人应该警惕这些未经验证的“秘方”,避免盲目跟风尝试。

药酒作为一种调理手段,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尤其是那些体质虚弱、器官功能不全的人群,在使用药酒进行保健或治疗前,最好寻求医师的建议,确保药酒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药酒与中医养生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现代解读[J]. 中国中医药杂志, 2020, 45(4): 123-128.

马兜铃酸的毒性机制及其与肾衰竭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 34(7): 456-460.

中药炮制对毒性成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J]. 中国药学杂志, 2018, 53(12): 789-793.

0 阅读:21

李可乐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