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玉”有什么含义?玉文化如何伴随中华文化八千年

船长趣谈 2023-09-27 20:12:32

《说文解字》是东汉学者许慎编著的一部文字工具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该书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来解释汉字造字的缘由。而其中“玉”字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与8000年的中华文化息息相关。那玉字在《说文解字》中是什么含义,在传统文化中是如何流传演变的,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玉字含义

《说文解字》始作于永元十二年(100年),至建光元年(121年)时成书,前后经历二十余年,倾注了许慎毕生的心血。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及异体字1,163个,而说明解释总共用字133,441。

《说文解字》全书是按照偏旁部首编排的字典,首立部首排列法,以六书理论解释字形、字义、字音及其互相关系,开创后世字典编排、查检的先河。

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说文解字·卷一)

《说文》解释说“玉”就是“石之美”,即玉是符合美观和温润等特点的石头。

而玉的颜色质地温润柔和,可以滋养万物,此乃‘仁’德;从玉的纹理可以看出它的内部情况,可以说是表里如一,此乃‘义’德;玉可以当做乐器,敲击起来的声音十分悦耳,可以说是富有远谋,此乃‘智’德;玉石质地坚硬,百折不挠,可以说是坚贞不屈,此乃‘勇’德;玉碎之后,断口尖锐,有能力求得好处却不为之,可以说是廉洁自爱,此乃‘洁’德。

二,时代变迁

玉文化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而该文化所用的岫岩玉是世界上最早的玉器。兴隆洼文化发现于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主要分布在蒙辽两省交界处的辽河流域上游。

兴隆洼文化持续约500—800年,继之而起的则是其附近的红山文化。而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大量雕刻十分精巧的动物型玉石,其中尤以玉龙的造型简洁优美,极富艺术性,可以说龙的崇拜和玉文化很早就植入了中华文化的基因。

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和长江入海口附近的良渚文化都在红山文化之后,两者的遗址中也发现了不少玉器。而良渚文化遗址中更是发现了大件的玉琮、玉璧、玉钺等,证明古人已把玉当做敬天的礼器,通神的法器、王权和军事首领身份的象征,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且绵延不绝的特性。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周礼·春官)

夏商周时期,玉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成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子不仅以玉制作的六器祭祀天地与东南西北等六方,还和诸侯佩戴象征六个等级的六瑞。可见此时玉器已在贵族阶层普及而成为其财富与地位象征的代表,不再像先夏时有那么重的神权色彩。

春秋时期,玉与美德挂钩,成了君子的象征。例如管仲称赞玉有“仁、智、义、行、洁、勇、精、容、辞”九德;孔子则把玉与君子相比,称赞玉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

战国时期,最有名的玉器莫过于和氏璧,而它最后在秦朝时被秦始皇命人雕成传国玉玺。自此玉又成为皇权的象征与朝代正统性的代表,可见古人对玉的尊崇,足见其已成为神圣、高贵、纯洁的代表。

汉朝时儒家成为历代皇朝的正统思想,玉器自然受到汉朝士人的高度重视。同时随着玉器制作水平的提高,玉器的样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另外由于汉朝时人们相信玉有不腐的功能,所以汉朝皇帝与藩王将黄金和玉一起编制成金缕玉衣陪葬,确保自己死后仍能保持生前原貌。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天下大乱,世族子弟纷纷选择消极避世以逃离生活中的困境,使得玄学兴起而儒学衰落,加之道家又流传“食玉而成仙人”的说法,所以玉文化走向衰退,玉器的质量和数量大为下降。

三,逐渐普及

隋唐时中华大地再次进入大一统时期,儒家复兴,而玉文化也随之复兴。此时玉器的类型与用途大为增加,不仅制作工艺更加精良,还出现了世俗化趋势,使得玉器由唐以前的庄严肃穆逐渐变得和蔼可亲。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走向繁荣,玉器也开始大规模普及到平民阶层,成为人人都可以使用佩戴的物品。因此宋代玉器不仅有很强的观赏性,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元明清时期,中华大地再次一统,玉器的工艺不仅更加精良,还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很大的影响,进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不仅玉器的产量和品种大为增加,而其雕琢之精、应用之广也都空前绝后。

1 阅读:17

船长趣谈

简介:欢迎来到船长趣谈,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