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的扩张逻辑

祺瑞评汽车 2023-02-08 11:51:01

双十二一早,在蔚来合肥新桥园区第二制造基地内。蔚来的第30万台量产车——一辆宇航蓝ET5走下生产线。

从20万到30万,蔚来用了7个月,成长在加速。‍‍‍‍‍‍‍‍

这个加速基于什么?

当天下午举行的2022媒体面对面活动中,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介绍了一张叫做“蔚来体系支撑力”的图。

这张图并不新鲜,上一年度媒体面对面的时候,蔚来就发布过这张图,今年只不过调整了一些细节。

再往前追溯。“2014年,李斌拉我入伙的时候,我们聊的就是这一套东西。当时80%的设想都在这个体系里了。”秦力洪说道。

从战略到平台再到具体的业务,蔚来这盘大棋的核心方向,过去八年一直没有改变过。

变化的是,由这个体系力图衍生出来的内容在不断增加、扩展。‍‍‍‍‍‍‍‍‍‍‍‍‍‍‍‍‍‍‍‍‍‍‍

这些增加与扩张,就是近两年来外界对于蔚来最大的质疑。

诸如换电模式缺少商业前景、费钱;盘子太大,在汽车业务之外消耗了太多精力……

但秦力洪说,“大家在一个阵营里跑马拉松,距离终点还很远,任何结论都只是预测,最重要是关注自己的节奏,而不是在乎别人怎么喊。”

‍‍

今年下半年小鹏和理想陆续进行架构调整,为了适应下一个阶段的竞争和发展。蔚来是造车三兄弟里唯一没有进行大规模内部调整的。

在供应链不够稳定、国际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蔚来也不顾质疑打造第二三品牌、进军欧洲市场……‍‍‍‍‍‍‍‍‍‍‍‍‍‍‍‍‍‍‍‍‍‍‍‍‍‍‍‍‍‍‍‍‍‍‍‍‍‍

这至少说明一个问题,8年来,蔚来一直有自己稳定的内核,并且在按节奏成长。尽管也有预料之外的麻烦,但因外界的质疑而改变,不是蔚来的性格。‍‍‍‍‍‍‍‍‍‍‍‍‍‍‍‍‍‍‍‍‍

“当年我们认定电池成本会线性速度下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跳跃式的攀升。更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全球化的道路会在近些年遭受严峻的挑战,带来了很多经济规律之外的干扰。”

秦力洪说,解决好这些预料之外的麻烦,是蔚来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除此之外,一切在上述那张图指导的节奏之内。

不过,昨天的沟通会,除了可以领略秦力洪名不虚传的谈吐魅力,对于蔚来从产品线、到服务体系以及全球战略的扩张思路,也给了外界深入了解和理解的机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O.1

[产品扩张:平台化,

与“服务更好的特斯拉”]

将于圣诞节在合肥举行的2022NIO Day, 蔚来会发布NT2.0平台下的一款全新车型。

而到了明年886车型全部完成换代之后,蔚来将至少有八款车同时在售。

在所有新势力里,蔚来的产品线是最丰富的,这会增加研发、供应链管理和销售服务的复杂程度,同时两款产品之间区隔太小,还经常被吐槽。

但秦力洪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蔚来一开始就是瞄着BBA去的。

而且, “越高端的消费品牌,往往需要越丰富的产品覆盖度” 。

道理其实也挺朴素。“你穿优衣库出门,就不太介意撞衫,但要是一个很贵的奢侈品衣服,撞上了可能就会有些不愉快,这是很微妙的消费心理。”

所以八款车型,并不是蔚来品牌的终点。秦力洪表示,今后轿车、SUV、跨界车和MPV蔚来都会涉及,有的为了走量,而有的更偏重增加品牌的丰富程度。

而产品线扩张带来的研发成本、供应链和销售服务管理等问题,唯一的解法就是高度平台化。

“在体系思考上,把平台化做到极致,但在用户界面上,适当地扩大丰富度是目前的做法。” 秦力洪说道。

在此前 Banyan 1.2 系统的媒体沟通会上,蔚来就曾表示在一个代际之下, 多车型智能系统开发与维护成本相比单一车型,并不会有本质差别。

当然,无论产品如何扩张,在可预见的周期内,ET5就是蔚来品牌的入门车型,扩张的任务会交给第二品牌。

目前,蔚来ET5的平均成交价在35万左右。除此之外,所有车型的平均成交价均超过了40万,同时在40万以上的纯电动汽车市场,蔚来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77.6%。

这个数字很好看,但是也表示份额继续增长会相当困难。

“份额从77%增长到80%,很难,且意义不大。如果保持今天的产品组合,我们只能是跟着电动化的共同趋势增长,但这远远不够。”秦力洪对蔚来的问题认知很清醒。

蔚来的解,就是那个酝酿了很久的“阿尔卑斯”品牌。

过去两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暴涨,主要在20-30万区间,比亚迪、小鹏、特斯拉贡献了主要的能量。

珠玉在前,蔚来想在这个区间内做出超越消费者期待的产品并不容易,但李斌依然在和投资者见面时高调提出了单车月销5万的目标。

领先同行的服务基础可能就是蔚来的底气。

秦力洪用“服务更好的特斯拉”来描述阿尔卑斯品牌:‍

从技术基础上,实现跨品牌的换电是蔚来的重点,这会给商业选择和品牌运营增加很多可能性。

但为了品牌区隔,今后阿尔卑斯又不会完全和蔚来共用同一套换电体系,只是在蔚来能源云的支持下,运营可以非常灵活。

比如在换电资源相对紧缺的城中心,采取峰谷制,白天只供蔚来使用,晚上开放给阿尔卑斯,高速公路只有一个堂口,共用等。

“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 阿尔卑斯新车发布那一天起是衔着银勺子出生的 。我们至少可以搞个福利:比如允许第一批用户可以通用蔚来换电站等。这都是友商不具备的体系化优势。”秦力洪说道。

NO.2

[体系化出口第一步]

欧洲乃至全球市场,是蔚来的另一个篇章。

距离柏林发布会刚刚过去两个月,一切都在刚刚起步的阶段。秦力洪坦言,挫折比想象中要多一些:‍

比如原计划今年内建成20座换电站,目前来看肯定是完不成了; 欧洲由于不稳定的地区局势,陷入了短暂的能源短缺期,增加了运营成本; 瑞典在没有任何缓冲期的情况下直接取消了新能源补贴等现实情况……

这些都给蔚来出海带来了很多坎坷。

“有挫折才是正常的,让我们觉得真实,所有的中国品牌在欧洲都是仰攻,我们需要抱着长期主义的心态,去一点一点正面的改变用户心智。”秦力洪说道。

整体来说,蔚来在欧洲并不急于追求销量数字。

“找租车公司,签个约,公布个订单数量,对蔚来很容易,但这不是我们的风格。”秦力洪调侃道。

所以当下蔚来的重点,是把包括产品、服务、社区在内的一整套的体系竞争力至少90%复制到欧洲,向用户们传递新的高端理念。

目前,蔚来已经在欧洲布局了牛津、柏林、慕尼黑、布达佩斯四座城市布局了研发中心,第二座牛屋即将在柏林开业;明年还计划扩建120座换电站; 车主社区、用户信托等运营工作都在展开。

以上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说是赔本赚吆喝也不为过。 但是这种吆喝恰恰是蔚来现在最需要的。

“在欧洲我们的车被用户拿来和奔驰EQ、奥迪e-tron比较,这本身就值得高兴。” 秦力洪说道。

另外,秦力洪也分享了一些比较积极的数据:蔚来欧洲APP用户虽然少,但单个活跃度接近国内水平;今年9月30日,奥斯陆牛屋开业一年,有统计的 到访人数达到了出乎意料的45万人等。

秦力洪表示:“这种细微的进展和改变,会让蔚来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体系中,不再像是个外来品,过程会很慢,但值得等。”

和欧洲市场相比,蔚来对北美市场就没有那么乐观。李斌很早就有进军北美的打算,但迟迟未推进。

其中除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历史原因。

过去,中国汽车工业的标准体系,大多是参照欧洲或者和欧洲同步,和美国市场则有较大的差异。

秦力洪表示:“如果说同一辆车做成欧版要花几个亿,那么做一个美版可能就要花十几甚至几十亿。”

不过蔚来也没有放弃北美市场。目前蔚来已经有试制车在美国展开测试,等待时机成熟,届时大概率也会沿用体系化出口的方式。

NO.3

[用“亏损”换生存的可能性,

2024是转折点]

“盈利”是贯穿蔚来这盘大棋的一条重要主线。尽管目前为止蔚来还在亏损。‍‍‍‍‍‍‍‍‍

今年,亏损在继续扩大:

第三季度,蔚来净亏损净亏损为41.108亿元,同比扩大392.1%、环比扩大49.1%。同期小鹏和理想的亏损分别为16.5亿元和2.38亿元。

股民和媒体纷纷质疑蔚来的盈利能力,李斌说蔚来会在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也没有多少人当真。

在这次的媒体面对面活动中,秦力洪强调,这个目标是经过科学论证的。

“2022年,蔚来单季的研发投入达到30亿元,基本等于亏损额,我们(利润水平)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但这个赛道还远远没到达巅峰,现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一定是最好的判断。”

秦力洪的意思很简单:现阶段,大力投入研发,即使亏损也是必须的;追求利润,可以,但不是最佳选择。

姑且不管是不是托词,但一个事实是,蔚来3季度研发投入几乎是小鹏(15亿)和理想(18亿)的两倍,可以和特斯拉等量齐观。

蔚来的盘子确实太大了,有的投入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说NOA、自研电池和核心芯片等。

“电池由车企自己来做,能够提升整车大约 6 到 7 个百分点的毛利率。 如果看比亚迪和特斯拉的财报,他们最能够赚钱的其实也是电池。”秦力洪说道。

但有的投入就很有争议。比如,业界关于换电还是高压快充的讨论就没有停过;还有人质疑研发手机是否必要等。

除了研发端,运营端蔚来的开销同样很大。有的事情看起来都不像是一个车企去做的事情。

比如说,蔚来驾享服务,除了代驾还为用户提供接孩子、送老人、陪做作业等陪伴服务,按时间收费。

“我们没指望这个赚钱,短期内对销售也没什么价值,但是可以和用户建立信任。”

另外还有车主福利合伙人计划,参与的大都是服务业的蔚来车主,比如,开民宿的,开饭店的。

蔚来帮助他们引流,甚至给资金支持,要求只是这些合伙人要给来消费的蔚来车主专属福利,比如专属折扣、专属菜品等。蔚来从这件事情中得不到任何经济收益。

总是做很多和卖车不是那么有关联的事情,这就是蔚来的风格。用秦力洪的话来说就是: 用暂时的亏损,博取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方兴未艾,在中国之外有世界,整车之外有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垂直整合,无与伦比的空间和想象力不允许我们停下脚步。”

NO.4

[ 写在最后 ]

用一个过 长的时间来看待一 个特别短周期的行业,就容易蹉跎岁月 。

如果用一个过短的时间来看一个长期的行业,可能错失机会。

看待造车新势力尤其如此。

2022年,“蔚小理”的销量,先后跌入低谷,被轮番批斗。

但事实上,市场有足够的空间包容每个企业的发展,主流造车新势力大概率在未来都会有一席之地。

也许只有十年后,再来回望今天各个企业的战略选择,才能给出客观的评价。

0 阅读:3

祺瑞评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