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河南四荒,水旱蝗汤!”
1944年前后的河南省,曾经流行过这样的一句话。
吃树皮
从1942年开始,曾经中国最为富庶的河南省,陷入了天灾的恶性循环。
水灾、旱灾、蝗灾迭起,致使粮食绝收,上百万人饿死,更多的人流离失所。
说“水旱蝗”是灾祸可以理解,那么“汤”指的是什么呢?
有人说,河南人管土匪叫“老汤”,所以“汤灾”指的是土匪横行。
可事实上,这个“汤”却另有其人,他就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曾经号称的“中原王”汤恩伯。
汤恩伯
那么,汤恩伯究竟干了什么让自己成了“汤灾”呢?而他带来的灾祸,又严重到什么地步呢?
这些,还要从汤恩伯的发迹史说起。
汤恩伯,浙江武义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回国后又进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这个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其实就是黄埔军校,是1930年从广州迁入南京的。
通过这次学习经历,汤恩伯和蒋介石搭上了关系。
如果论军事水平,汤恩伯只能说中上等;但要说起拍马逢迎,他的水平却很少有人能企及。
国民党元老陈仪曾经帮助过他,汤恩伯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先是将名字改为了“恩伯”,接着又娶了陈仪的女儿。
在投入蒋介石门下之后,他表现得更加露骨。他经常会很巧妙地给蒋介石“提意见”,并暗地里肉麻地表忠心。
在中原大战中,他兢兢业业地保护蒋介石;在“围剿”红军时,他又尽心尽力,冲锋在前。这些表现,让他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
蒋介石的用人标准,就是谁听话用谁。而汤恩伯,就是那个最听话的人,因此就成了蒋介石树立的标杆。
无论何时,蒋介石总是给汤恩伯超乎寻常的礼遇。甚至汤恩伯回乡祭祖,蒋介石还会出钱给汤家修祖坟。
至于升迁,更是不在话下。
自1928年进入蒋介石视野到1935年,从一个上校大队长开始,被一路破格提拔为陆军中将军长。
抗战初期的汤恩伯
抗日战争初期,汤恩伯确实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将领的素质,在战场上屡建奇功。
1937年,他带领第13军,先后在南口、漳河南岸一带抵抗日军。他打得很好,给敌人造成了很大伤亡。
但接下来,汤恩伯的发挥就不稳定了。
1938年,汤恩伯参加了徐州会战和随枣会战。以他的实力,在当时的战场上绝对是独一档的存在。
但是,他却在多场重要的战斗中作壁上观,出工不出力。而在战役胜利后,他却因为蒋介石的刻意提携,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一举成为了“抗日名将”。
1941年,为了防备日军进攻河南,汤恩伯和他的第31集团军开入豫南。
河南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大枢纽,一旦这里有失,陕西、重庆都有可能面临危险。
汤恩伯视察战防炮部队
汤恩伯到来之后,将自己的部队化整为零,和日军展开了有效的“游击战”,结果赢得了豫南会战的胜利。
这之后,汤恩伯便屯驻河南,成了实力强大的“中原王”。
然而谁能想到,河南老百姓的噩梦也因此而开始。
1938年,因为蒋介石炸开了花园口大坝,河南饱受水灾肆虐。
到了1941年,严重的旱灾又开始席卷河南。很多村子粮食绝收,老百姓无食果腹,只能去啃草根、树皮。
1942年,旱灾仍在继续,老百姓开始大量死亡。
1943年,旱灾仍然没有缓解,“人相食”的情况开始出现。跟着旱灾而来的,就是严重的蝗灾。
大量的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啃食掉了所有的植物。河南全省,都陷入了赤地千里的境地。
灾民
天灾无情,而且又是发生在战争期间,其严重性更是被加大了好几倍。
如果政府可以赈济的话,灾民们也未必没有活路。可问题就是,汤恩伯在这里。
汤恩伯当时的官职,只是第一战区的副司令,而正司令是蒋鼎文。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
但汤恩伯是河南地区的负责人,掌控着所有局面。他在面对天灾时,想的不是怎样赈灾,而是怎么在天灾之下和百姓争利,让自己发财。
据李宗仁回忆,汤恩伯当时经常干的一件事,就是打着“抓奸细”的旗号,将某一村庄中所有的壮年男性集中起来迁往别处。
等到村里只剩下老幼妇孺了,他手下的士兵就开始抢劫。不管是百姓家里的存粮,还是鸡鸭牲畜,都会被洗劫一空。而一些品行恶劣的士兵,甚至会趁此机会强暴妇女。
类似的事情,几乎发生在汤恩伯部队驻屯过的每一个村子里。而至于买东西不给钱、讹诈、敲诈、抓壮丁之类的事情,在“汤军”中更是屡见不鲜。
他们的凶狠程度,比之日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老百姓后来编出了一个顺口溜:“宁愿敌军来烧杀,不愿汤军来驻扎。”
除了这些歪门邪道之外,汤恩伯还不断通过“正规渠道”,强行将自己的军饷转嫁到了灾民的身上。
当时的河南省主席,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汤恩伯催粮的电报。他为了自己的官位,只能昧着良心去压榨灾民。
如果他完不成任务,汤恩伯就会直接派出自己的士兵,到各个村子里催粮。在当时的河南乡村,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国民党士兵。
这些人叼着烟卷,歪戴着帽子,袒胸露怀,用手里的步枪向保长、村民索要粮食和财物。其态度之恶劣,实在令人发指。
面对这种残酷的剥削,老百姓不是没有反抗的。但是,在凶狠的汤军面前,这种反抗显得非常无力。
据作家陈振庭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有一次汤军的士兵到村里存粮,结果遭到了一位老汉的反抗。
士兵们将老汉吊在房梁上毒打,用铁钳子去拧他的臀部。很快,鲜血就渗透了老汉的裤子,而那些士兵则大笑着说:“看你这回拿不拿粮食。”
汤军对百姓如此凶狠,但对待恶势力,却能称兄道弟。
为了尽量减少弹药消耗,汤军在私下里已经和河南当地的土匪达成了协议,双方互不侵犯。即使双方碰了面,也都是像朋友一样打个招呼,然后分开,各自对百姓下手。
汤恩伯不但不剿匪,对待自己的敌人也十分友好。为了能牟利,他还经常干出和日本人联手走私战略物资的勾当。
虽然这种行径,在国民党中并不鲜见,但汤恩伯顶着一个“抗日名将”的头衔去做这种事,就让人感到更加过分了。
汤恩伯征粮、走私,得到的东西远远超过己方的军需,那么这些多出来的钱粮都去了哪里呢?都进了征粮者和各级官吏的私人口袋。
他们每一次征粮,多出来的部分就会成为自己的“补助”。而看着当官的挣得盆满钵满,当兵的自然不甘受穷,于是便继续去压榨底层民众。
这种恶性循环,在河南持续了三年。
汤军那败坏的军纪,让自己的那些同僚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李宗仁就曾经批评他“治军无方,军纪废弛”。他作为汤恩伯的长官,曾经下令整顿纪律。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但是,汤恩伯对此始终不予理睬。他的背后有蒋介石撑腰,而蒋介石才懒得管军纪的问题呢。
天灾已是让人无奈,而汤军的凶残,更是让河南人民没了活路。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灾情闹到1943年,国民政府才在官方文件中有所通报。
之所以如此后知后觉,是因为汤恩伯和河南当地官员刻意隐瞒了旱灾的情况。而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就是避免国家拿钱去赈济灾民,影响自己的收入。
不过,毕竟纸包不住火,河南旱灾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当时驻重庆的美国记者白修德,立刻就决定去灾区看一看。
白修德
结果他在河南,不但看到了遍布田野的死尸,还看到了成群正在啃食尸体的野狗。
而在一些村庄里,他还看到了更加让人震惊的事:饿极了的老百姓,开始将一个个孩子当成“两脚羊”,煮成食物充饥。
“两脚羊”是在中国古代的史书中,对“人相食”的一种表现。而在当时的河南,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村民们为了说得好听一些,坚称自己“只吃死尸,不吃活人”。而锅里的那一个个孩子,他们都说是病死后自己才处理的。
白修德搞不清楚他们是不是说谎,但是却被实实在在地吓坏了。
有人说,河南的三年大旱是天灾不假。但是,三百多万人被饿死,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人祸。
正是汤恩伯及其驻军敲骨吸髓式的剥削,让老百姓丢掉了最后一点救命的口粮。从这种意义上讲,他这个“汤灾”,比“水旱蝗灾”的危害要大得多。
天灾没办法反抗,但在面对汤恩伯的人祸时,河南百姓最终还是忍不住,拿起了锄头反抗!
汤恩伯进入河南之后,便开始疯狂地招募军队。这是旧军阀的传统操作,最终的目的就是掌握更多的军队,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而这些补充进来的新兵,是不进国家编制的,属于“私兵”。这些兵只对汤恩伯及其自己的长官负责,其他人谁也指挥不动。
那么自然,蒋介石是不会负担他们的粮饷的,汤恩伯只能自己解决。所以他就开始大量聚敛,用河南人民的血汗来给自己的前途铺路。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汤恩伯对于人民的轻视。白修德在河南采访时,曾经询问过他手下的一位官员,为何灾情如此严重了,他们还要这样压榨老百姓。
白修德与汤恩伯
这位官员说道:“如果老百姓都饿死了,那河南仍然是中国的;但如果当兵的都饿死了,河南就没人保卫了,日本人就会进来。那时候,这块土地就不是中国的了。”
认地盘不认人,这位官员的回答,真是让旧军阀的习气一览无余。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汤恩伯却还要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面目。他找了一些无聊的文人为自己摇旗呐喊,说他是“不置产业、不买洋房、不办企业、不挪用公款”的廉洁楷模。
殊不知,他的财产早已通过分散安置的手段,悄悄地隐藏了起来。
他手下一位管钱的官员曾经说,汤恩伯即使是在没有中央支持的情况下,再扩军十万,也能在一年的时间里衣食无忧。
汤恩伯为了扩充实力而疯狂聚敛,但是却忘记了战争到底是什么。
要知道,精兵三千胜过弱旅十万,一支为了钱粮失去了灵魂的部队,注定只能走向失败。一场百姓横扫士兵的闹剧,在1944年发生了。
1944年4月,日本准备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而河南省,成为了他们进攻的起点。在得到情报后,汤恩伯紧急发动了大量民工,沿着交通要道挖掘反坦克壕。
但是,他让百姓出力却不给工钱,民工们要在干活儿的同时自带口粮。
为了抗日,河南的老百姓真是没得说,即使汤恩伯这样压榨他们,他们仍肯出力。
没想到,汤军的表现却让人失望。
当面对侵略者时,他们根本拿不出在南口的勇气,而是望风而逃。
看着这些溃兵,老百姓愤怒了。这些年他们吃糠咽菜,用身体里的最后一滴油供养出的军队,原来竟是一群软蛋!
匹夫一怒,天下震动。那些再也不愿忍受汤军的老百姓,拿起柴刀、锄头,沿途打击溃兵。而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双方的冲突中,先吃亏的居然是汤军。
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溃兵跪在了前几天还饱受自己欺压的百姓面前,老老实实交出了自己的武器。
这种情况迅速蔓延,最终竟有5万多人的汤军被解除了武装。而被老百姓缴获的武器,不仅有枪支、手榴弹,甚至还有高射炮。
河南战场上的日军坦克部队
由于汤恩伯的溃退,日军迅速占领了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在此时,让人感觉到讽刺的一幕发生了:日本人在汤军的仓库中,发现了一百多万袋面粉。
要知道,这些粮食都是从河南的老百姓口中抢出来的,居然就这样便宜了侵略者。
看到河南百姓的惨状后,甚至连日本人都发出了疑问:汤恩伯手里有这么多粮食,为什么不赈济灾民?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汤军的行径,比侵略者还要可恨。
灾民吃树皮
豫中一战,汤军在日本人和老百姓面前连吃了败仗,从此溃不成军。而汤恩伯,则是仗着蒋介石的宠信,继续在战场上活跃着。
只不过,此时的他已经彻底变质,成了被打断脊梁的丧家之犬。
所以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品尝过胜利的滋味,直到最后被解放军赶出了大陆。这样的汤军,这样的汤恩伯,不是“汤灾”,又是什么呢?
参考资料:公众号“团结出版社”:汤恩伯驻扎河南横征暴敛,豫中溃败晚节不保
河南大饥荒中的汤灾 《明日风尚》 2018年第2期299-299,324,共2页
白修德:《中国抗战秘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国军失败是有原因的
幸好此人木有善终
在神族讠随时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