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怎么也想不到,他最大的克星不是平安,而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将

聚光灯下的剧芷 2024-03-22 21:50:47

朱棣怕平安是有道理的,因为平安曾经是他的部下,不仅英勇善战,而且熟知他打仗的路数。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平安把他摸得门清,他能不忌惮吗?事实上,平安也担得起朱棣的高看,当年白沟河一役,朱棣被平安逼入绝境,若不是他临危不乱想出一个诓人的办法骗过了主帅李景隆(退兵),怕是真的如朱允炆所交代的那样,被生擒了。然而朱棣并不知道,他最大的克星,并不是平安,而是一个无名小卒——盛庸。

盛庸并不平庸,他之前在耿炳文手下当参将,经历了真定之败。后来李景隆取代了耿炳文的主帅位置,他转而跟随李景隆。盛庸跟着军事草包李景隆,虽然没学到什么上乘的战术,但是也学会了不少东西,比如打了败仗该如何逃跑,如何规划路线,收拾残兵等。朱棣一路打来,他一路逃跑,从真定跑到北平,再跑到德州、济南。虽然逃跑让他屈辱,但是他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朱棣用兵的套路。

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从来不是可耻的,尤其对盛庸而言。白沟河之败后,他跑到了济南,在济南,他见证了书生铁铉在危机的时刻是如何击败朱棣的,这让他意识到,“战神”朱棣也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他根据朱棣的作战特征,专门设计了一套应对战法,在东昌设下战场,准备迎战朱棣。

朱棣得知对方主帅非平安,而是李景隆曾经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部下时,高兴得就差仰天长啸“天助我也”,与此同时,盛庸也正暗暗起誓“朱棣,这一次就让你看看我这个无名小卒的厉害!”

朱棣善骑兵,而且拥有当时最强大的骑兵,盛庸根本抵挡不住。朱棣觉得对方果然不堪一击,他将摧枯拉朽般将敌军击碎。然而他不知道,这正是盛庸的圈套。盛庸知道朱棣喜突袭左翼,便在左翼派重兵保护,朱棣突破不成,便会改攻击中军,盛庸中军溃败,向后逃散,朱棣追击,然而他越追,敌军的数量就越多,等到他发现中计时,早已进入了敌军的包围圈。

这一次的情形跟白沟河战役被围困时一样,但是敌军主帅已不是李景隆,朱棣也不可能挥舞着马鞭故伎重施。在这危机时刻,若不是狂人朱能冲回来将朱棣救出重围,朱棣的造反之路怕是就在此终结了。不要惊异,朱能怎么会有那种能力,毕竟他曾经创下过仅带领三十多人追击数万大军的光辉记录。而同样返回来救人的朱棣手下的第一大将张玉就没有那么好运,朱棣被救走了,可惜他没撞见,等他冲回来时,等待他的是怒不可遏的南军,直接你一刀我一刀,将张玉砍成了肉酱。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朱棣溃败奔逃之时,朱棣的又一克星平安也率队赶到,也盛庸一起,追着朱棣跑。就这样,“战神”朱棣继铁铉之后,又一次败在了一个无名小卒手上,而接下来,这个人还将再一次将他逼入绝境。

写在最后

东昌之役,成就了盛庸的盛名,朱棣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彻底被打破。可是战场上刀剑无眼,为什么几次被重重围攻的朱棣就一直安然无恙呢?这得感谢朱允炆那道“切莫使我背上杀叔罪名”的命令,它胜过任何品类的防弹衣。都说擒贼先擒王,可是,有了那道命令,朱棣反而成了两军交战中最安全的人。试问,皇帝没放话,谁敢动他亲叔呢?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朱允炆不知道,正是因为他这道莫名其妙的命令,让朱棣几次死里逃生,最后反败为胜,夺去了属于他的一切。早知如此,悔不当初啊!

0 阅读:0

聚光灯下的剧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