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作为私盐贩子的张士诚,按理说和穷苦出身的陈友谅和朱元璋比,社会经济地位简直天差地别,但是他还是起义了。不管起义也好,贩卖私盐也罢,都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怕死之人。贩卖私盐,说明他想冒险过上好生活,起义,说明他不满足现状,想冒更大的险,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安于现状,敢在钢丝上行走的张士诚,却在起义取得一点成就后突然性情大变,以至于在晚辈朱元璋那里落得一个“器小无大志”的名声,后世人也不客气地评价他“只能算个豪杰,而非枭雄”。
张士诚的历史地位是由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决定的——高邮之战!至正十三年,张士诚在一连串的胜利后,于高邮建都称王,国号大周,以天祐为纪年(划重点“天祐”)。此举正中元政府痛处,因为当时起义军四起,元政府认死理,不称王则罢,称王必打!于是元名臣脱脱率领百万大军进攻高邮。
当几乎所有人都建议逃的时候,张士诚也开始认起死理,逃能逃去哪里?投降是死,抵抗也是死,不如悲壮地死!于是,他率众,就在小小的高邮城里,拼死抵抗了百万元军三个月!就在高邮即将被攻下之际,脱脱被进谗言,让元皇帝给召了回去!此战,让张士诚名扬天下,此后,他再接再厉,攻下江浙富饶之地,实现了他当初起义时的理想——成为更有钱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不仅如此,他还恩泽百姓,免除赋税,妥妥一个好人善人。张士诚的“善举”在朱元璋眼里就是不思进取,也因此没把他真正放在眼里。
看中张士诚的性格“缺陷”,朱元璋决定先对付陈友谅,他认为,张士诚器小,陈友谅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朱元璋料定,若他先攻打张士诚的话,陈友谅必定举全军之力来救,而若先攻打陈友谅的话,张士诚则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实证明,朱元璋猜对了。当他在龙湾大败陈友谅之际,张士诚始终未曾来救。
那么张士诚为啥不救陈友谅呢?因为张士诚早就于至正十七年投降元朝了,距离他高邮称王才过去仅仅四年,距离他一战成名不到四年时间,不管出于什么情非得已的原因投的降,也虽然在不久之后,他又恢复了自己的国号,张士诚都坐实了“软骨头”的称号。
张士诚真的以为自己可以独善其身吗?等着吧,乱世之中的淘汰赛,胜利者只有一个。当朱元璋极尽天时地利人和灭了陈友谅之后,下一个要收拾的就是张士诚了。当朱元璋向张士诚的所在地平江发出最后的进攻时,“不思进取”的张士诚却再次发挥了他当年坚守高邮时的坚强意志。
平江,号称天下第一城,这些年来,张士诚眼睁睁看着陈友谅被朱元璋打垮,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修城。高邮面对百万元军尚可守,平江何尝不能?然而,张士诚忽略了,朱元璋不是脱脱,他身后没有在关键时期扯后腿的元朝官员。这场攻守战耗时八个月,平江终被攻陷!但张士诚在此次防守中展现出了惊人的骨气,即使朱元璋三申五令只要他肯投降,必好生对待,但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先杀光了自己的亲属再准备自杀。即使被救受俘后,朱元璋用几乎哀求的语气让他认输,他仍旧誓死不从,放言道“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意思是你朱元璋并不比我张士诚强,我之所以失利,只是因为上天照顾你,不照顾我而已。
朱元璋气急,杀死了他,并将他的尸体烧成了灰,此真所谓挫骨扬灰!上天果然没有庇佑张士诚,即使他的大周国以天祐纪年!张士诚虽然败了,但他意志坚强,靠白手起家,成就了一方霸业,并且宽大待人,故仍不失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自此,朱元璋扫清了他前进路上两个最大的障碍,等待他的,将是他真正的敌人和仇人——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