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看中国改革的目标 在20世纪这短短的100年内,人类的经济制度经历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 从19世纪承袭下来的自由资本主义,以其富有激励性的市场机制,空前地调动了人类的创造力,使生产力奇迹般地发展,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刷新了整个社会面貌。但是,它曾一次又一次地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 20世纪初,人类面对早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做出了种种思考和实践探索,其中变为大规模社会实践的有四条道路。 法西斯主义是第一种实践。希特勒提倡“国家社会主义”,用政府的权力来消除不平等。在经济上对大股份公司实行国有化。否定自由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垄断的统制经济;承诺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为了实现他的“国家社会主义”理想,他采取秘密警察和集中营的恐怖手段镇压反对者; 反对民主,扼杀人权。 法西斯的实践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已经被人们唾弃。 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是第二种实践。它主要是吸收第二国际的思想遗产。“二战”以后,社会民主党在联邦德国、瑞典、挪威、芬兰等一些国家执政。它的主要特征是:放弃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实行和平过渡;实行民主政治,反对专制主义;靠市场力量配置资源,国家对经济实行调控,不实行国家所有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计划。 资本主义自身的完善和改革是第三种实践。资本主义制度实际是组织社会生活的一种制度体系。 这种制度体系是经过人类几百年的探索、实践和试错中逐渐演变而成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20世纪,比较突出的改革要算“一战”前夕英国的劳合•乔治的社会政策和1935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其主要内容是: 一、工会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支社会平衡力量; 二、实行广泛社会保障制度; 三、在市场无效、无力的领域,国家干预经济,用政府“有形的手”来补充“无形的手”; 四、私人独资企业逐渐变为股份制公司。股票分散化,所有权社会化; 五、经理阶层取代了私人资本家的管理权力。大企业再不是由资本家本人来管理,而是由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来管理。 这些变革无疑是吸收了社会主义的一些内容。 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是第四种实践。二战以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十几个国家掌握了政权。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能够动员全社会的财富,因而使一些落后国家迅速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 在1929年前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一些西方知识分子也崇尚这种社会主义。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不足。它不能有效地吸纳20世纪新技术革命的成果;没有力量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缓慢;无休止的内部政治斗争耗尽了精力;在辉煌表象中掩盖着深刻的危机。由于经济垄断、政治垄断、思想垄断,内部危机日益深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邓小平同志曾经对波兰前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说:“我们两家的政治体制都是从苏联模式来的。看来苏联模式也不是很成功的。” 通过人类在20世纪100年的实践,中国的改革目标很明确: 从苏联那一套模式中走出来,进入人类的主流体制,即 民主政治,市场经济。 这一点应当是没有争议的。
从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看中国改革的目标 在20世纪这短短的100年内,人类的经济制
泽帆静水
2024-02-26 15:31:45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