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把投资定义为部署资本以从未来发展中获利的行为。我也曾提到其中必须所面对的挑战:即不可能预知未来会如何发展。这是我们在投资领域里必须面对的悖论: · 关于未来的事实几乎不存在, · 我们对未来的理论推定绝大多数由推论组成,这些推论是基于过去模式所做出的,而许多推论由想法、推测或猜测组成。我们所有的其他结论也几乎如此。 萧伯纳曾说过:“所有的专业都是对外行人的阴谋”。因此,当谈及对未来的观点时,投资业的行规似乎是要求使用诸如“分析”、“评估”、“推断”、“预计”、“预测”等高端术语,很少看到“猜测”一词。 如今,每个人手中所掌握的数据都是同样的,而对于未来也同样无知。关于未来投资环境有意义的知识近乎不存在。我们将基于过去所做出的推论当作应对未来的最佳方法。如果没有能力研究过去的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未来相关的决策,我们将不得不每天对未来的每一种可能性做出新的结论。 所以在投资时,我们会研究过去典型的周期、极端例外情况以及涨跌波动等细节。但是,盲目全盘相信过去模式的相关性与完全忽视它们一样没有意义。相信过去的经验能够推断未来,必须有充分的理由作为前提。这让我联想到了当前的情况。那么2020年美国都发生了什么? · 自102年前西班牙流感以来最大的流行病之一, · 大萧条之后8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萎缩, · 欧佩克时代(而且或许是有史以来)油价最大幅度的下跌,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央行/政府干预。 所有这些事情的未来走向显然是不可知的。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了解它们在未来一段时期将如何运作,它们又将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对其他一切事物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简而言之,当您正经历一些前所未见的事情时,您根本没法认定自己已知未来会如何发展。引导大多数人得出结论的理由是值得怀疑的: 一个无知的头脑并不是一个一尘不染的空容器,相反它充满了杂乱无章或具有误导性的生活经验、理论、事实、直觉、策略、算法、启发、隐喻和预感。遗憾的是,这些东西看起来和感觉起来却似乎是有用并准确的知识。遗憾的是,这种杂乱无章恰恰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最大优势之一的副产品。我们是无所顾忌的模式识别者和无界限的理论家。通常,我们的理论足以帮助我们安然度过每一天,或者至少帮助我们到达可繁衍的年龄。但我们讲富有创意的故事的天赋,加上我们常常无法发现自己的无知,有时会导致令人难堪、不幸、或十分危险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个技术先进而又复杂的民主社会中,有时错误的流行观点会被赋予巨大的破坏力量。——“我们都是自信的白痴”,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太平洋标准》杂志,2014年10月27日 换言之,虽然我们可能无法预知未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得出结论并坚信不疑。 由于我们对未来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基于过去的模式进行推断。“过去的模式”是指过去通常会发生的情况以及类似的严重程度。但是,没有理由认为不可能发生与过去情况并不相同的事件,以及未来事件的严重性和后果不会比过去更加糟糕。 虽然我们把过去的“最坏情况”当做指导,但没有理由将未来的情况局限于过去的经验。然而如果不依靠过去所了解的最坏情况,那么我们对于如何投资或如何生活就一无所知了。 多年前,我的朋友里克·凯恩指出:“金融史上有95%的事件发生在正常值的两个标准差之内,而所有有趣的事情都发生在两个标准差之外”。可以说,泡沫和崩盘都属于两个标准差之外,但它们是创造和消灭最多财富的事件。我们无法事先了解它们的性质或规模,正如我们无法了解罕见的外因事件,例如疫情。 我在2001年写了一篇题为《你无法预测未来,但可以未雨绸缪》的备忘录。乍一看,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如果无法预测,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准备?换言之,如果最严重极端事件和最有影响力的外因事件无法预测,我们又如何能够为之做好准备?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这些事件终究会发生,来做出准备,并且在经济发展和投资者行为导致市场更容易受到意外事件的破坏时,更加谨慎地构建我们的投资组合。这种推论为我们带来了一丝曙光:虽然我们可能无法预测未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应对未来时无能为力。 #话说价值投资# #投机的秘密# #投资中的三性# #精读投资经典# #投资的逻辑# #资本心得# #通俗理解经济学#
过去我把投资定义为部署资本以从未来发展中获利的行为。我也曾提到其中必须所面对的挑
泽帆静水
2024-03-03 20:32:5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