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 改革以前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的农村一贫如洗。不仅农民

泽帆静水 2024-02-27 14:32:03

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 改革以前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的农村一贫如洗。不仅农民家中一无所有,连村子周围的树木都被砍光烧尽。 1978年新华社记者到安徽的定远、凤阳、嘉山去采访,看到的情况使他们心酸。 凤阳县前五生产队,10户人家有4户没有大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有40多人没有棉裤。 当过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史成德,7个孩子,10口人,只有3只缺口碗。 据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统计,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平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2亿农民的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能挣0.14元。 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1978年,全国有2/3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有1/3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处于工农差距有利一方的工人怎么样呢?以天津为例: 1975年,工厂的生产第一线70%以上是二级工,月薪为41.5元,再没有其他收入。职工家里没有任何财产,成了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 1950年,天津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下降到3平方米。 50年代初为工人修建的工棚式临时住宅,一直住到80年代后期。 除了贫穷以外,还有不自由。农民终生活动半径不超过100公里。 为摆脱原来体制造就的危机,30年来,主要进行了以下改革: 一,所有制改革:国企改革(竞争性企业民有化,国有控股企业吸收非国有资本);发展私有经济;建立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各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由单一公有的利益主体到利益主体多元化。 二, 价格改革:由政府定价到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三, 建立市场体系、商品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土地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四, 建立市场经济的法治体系。 五, 宏观调控体系重建: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改革。 六, 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七, 对外开放,吸收国际资源,利用国际市场,吸收国际成功的经验和管理制度,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联为一体。 改革大力推动了经济发展。 30年来,GDP平均每年以9.8%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超过了法国、英国和德国,在世界处于第三位。 中国人口从1978年的9.6亿增加到2007年的13.2亿,增加了3.6亿,而人均国民总收入(即人均GNP)还是由378.7元增加到19 033元,增加了49倍。 改革30年,中国从一个人均国民总收入199美元贫困的低收入国家,走到了人均突破2 000美元中等偏低收入国家,排名由175位上升到129位。 最有意义的是配置资源的方式发生了转变。 在行政力量配置资源的1958年,为了使钢铁的年产量达到1 070万吨,倾全国之力,闹得得不偿失。配置资源的方式转向了主要由市场力量配置以后,钢产量不声不响地从1978年的3 178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48966万吨。从2000年开始至今,中国的钢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这些活生生的数字显示了增强社会活力的巨大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30年来,在政治上也有重要的进步: 1.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废除了地、富、反、坏、右等政治身份,各类人政治上一律平等; 3.领导干部任期制代替了终身制。 4.由家长式的全能政治转变为共治式的威权政治,由一个人说了算到集体负责制; 5.中央和地方分权,地方有相对独立的利益,有相对独立的事权和财权; 6.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有所松动,舆论一律的情况有所改变。 以上这些,使中国人的自由度也比过去大大地提高了。

0 阅读:81
泽帆静水

泽帆静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