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待机!跟随十三个皇帝的官场不倒翁,进入宋朝还享受宰相待遇

刘涛慢叙历史 2024-04-21 08:29:49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说起古代的官场不倒翁,熟悉历史的人往往会想起五代十国的冯道,侍奉四朝十个皇帝,从李嗣源往后,始终都是将相或者三公的高位,最后因为劝说后周世宗不要北伐,丢了官职,随后病逝。

但在五代十国的同期,其实还有一个人,待机时间比冯道还长,侍奉的皇帝比冯道还多,甚至一口气活到了宋朝。

更难得的是,这个人还是武将出身,是征战沙场数十年的宿将。

公元885年,唐僖宗年间,山西平遥的一个姓侯的农民家中,添了个儿子,父母希望这个儿子能增益家人,便取名为侯益。

侯家虽然是农民,但生活条件还凑合,让侯益在务农之外,还有空闲找乡里人学习武艺。他在这方面颇具才能,少年时期就学有所成。

唐昭宗光化年间(898年-901年),李克用占据太原,不甘心平庸一生的侯益前去投军,做了一名士兵。在军中,凭借拳脚功夫,侯益渐渐地崭露头角。

李存勖出兵攻打大名府,侯益第一个登上城墙,生擒敌军将领,以“先登”的大功,被提拔为马前直副兵马使。

征伐幽州时,侯益再次率先登城。战场之上,先登、破阵、斩将、夺旗为第一等的功勋,其中先登是最为危险的一种,侯益两次先登,立即名闻军中,李存勖对他也是另眼看待。后来攻打洛州的时候,侯益冲锋时被打伤了脚,还是李存勖亲自为他包扎。

伤好后,侯益升任护卫指挥使,成为李存勖的亲信之一,一次李存勖与后梁军交锋,两名后梁将领骁勇异常,接连杀伤了后唐多名将士,一时后唐将领无人敢上前迎战,侯益大吼一声,挺身杀上,接连生擒了两名敌将。

后梁灭亡后,侯益升任本直副都指挥使。

后唐建立,作战时所向披靡的李存勖摇身一变,成了“梨园天子”,人心大失。

926年,李嗣源出兵征讨叛军时,被手下人拥立为新君,当时正在李嗣源麾下的侯益不肯背叛,寻机脱身逃回京城,向李存勖告变,李存勖大为感动,抚着侯益的背,哭泣不已。

但李存勖大势已去,当年就死于京城兵变,李嗣源即位,成为后唐明帝。侯益自缚向李嗣源请罪,李嗣源安抚他道:“你逃离我,是为了尽忠节,何罪之有?”任命侯益为本直左厢都指挥使。

927年和928年,侯益先后随军平定了两场叛乱,并击败了南下的契丹兵马,升任五十指挥都校,领费州刺史。

934年,后唐闵帝李从厚听从大臣的意见,试图通过调动来削弱藩镇实力,镇守凤翔的李从珂要求调去京城任职,李从珂不肯,索性起兵叛乱。李从厚任命侯益为西面行营都虞侯,率军讨伐,侯益久在军中,知道军心不稳,想要叛乱的人比想要平叛的人还要多,强行出兵肯定会失败,便称病不接受诏书,李从厚大怒,将他贬为商州刺史。

事情正如侯益预料,李从珂造反成功,为后唐末帝,侯益官复原职,并领兵向西,击败了想要趁乱攻打中原的前蜀大军,加封为西面行营都巡检使。

经历了李从厚的贬官和李从珂的复职,侯益对后唐的忠诚度大幅下降,到936年,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起兵造反,灭亡了后唐,建立后晋时,侯益立即改换门庭,这时他已经是年逾五旬的老将,在军中威望颇高,石敬瑭对他很是尊重,封为奉国都指挥使。

938年,镇守大名的范延光和镇守河阳的张从宾一起举起叛旗,后晋都城开封往北的大片地盘瞬间沦陷,形势十分危急。石敬瑭召来侯益,问道:“国家危难,你能为我效死么?”

面对皇帝的信任,侯益似乎又找回了年轻时的豪气,慨然道:“给我五千兵马,我为陛下破贼!”石敬瑭大喜,任命侯益为西面行营都部署,领兵五千,去镇压张从宾。

侯益领着五千兵马在虎牢驻扎,张从宾则率领万余兵马在汜水岸边列阵,打算凭借人多势众,干掉侯益,进而打破开封,坐一坐皇帝的宝座。侯益亲自击鼓振奋士气,再挥军冲击,在他的攻势下,叛军几乎全军覆没,死的人太多,汜水都差一点断流,张从宾本人也在逃跑的时候,落入水中淹死。

听说张从宾兵败身亡,范延光慌了,赶紧投降。

一战平定叛乱,石敬瑭大喜,立即加封侯益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次年再加封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五十四岁的侯益拿到了唐末五代的最高职称:“使相”。

940年,侯益镇守秦州,担任西面都部署。可四年后,944年,属于他手下的阶州出现叛乱,指挥使王君怀投靠后蜀,并申请担任前锋攻打后晋。侯益知道后,认为后蜀一旦出兵,自己怕是顶不住攻势,便一面给朝廷请求援兵,一面派人送信给后蜀,表达投诚的意愿。

他的行动保密性不够,后晋出帝石重贵听说后,立即下诏将侯益调到内地,担任护国军节度使。

虽然石敬瑭是“儿皇帝”,但石重贵却不想做契丹的藩属,他登基后一直在尝试脱离契丹的控制,策划与契丹对抗,并在944和945年,两次击退了契丹大军的南下。

然而当时是“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乱世,地方军阀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到946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军方主帅杜重威手握东晋几乎全部的禁军,却始终不肯对契丹军出击,拖到军中粮草不足时,裹挟全军投降了契丹,后晋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杜重威投降辽国,想要的是在契丹扶持下做皇帝,而在他之前也有一个投降契丹的后晋大将赵延寿,是契丹南下的“急先锋”,也朝思暮想做皇帝。哪知道耶律德光只是敷衍他们两个卖国贼,真灭了后晋,耶律德光自己在947年正月初一进入开封,二月初一将国号从契丹改为“大辽”,建立辽国,自己做了中原皇帝。

辽国建立后,侯益立即前往开封拜见皇帝耶律德光,极力陈述自己从来没有参与过石重贵对抗契丹的“阴谋”,耶律德光赞赏侯益的“识趣”,封他为凤翔军节度使。

在民间武装此起彼伏的反抗下,辽国在中原的统治完全站不住脚,耶律德光只好领兵北归,途中病逝于杀胡林。

早早看出辽国统治难以持续,镇守太原的刘知远在947年二月十五称帝,建立后汉政权,成为各地抗击辽国的带头大哥,到耶律德光退走后,刘知远就进入了开封。他对各地的节度使都加以封赏拉拢,其中侯益被他加封为侍中。

在凤翔的侯益认为自己曾经接受过辽国的封赏,担心刘知远秋后问罪,便加强了凤翔的防御工作,并在后蜀的招揽下,同意投降后蜀。在这段时间,侯益相当于同时是后汉、辽国和后蜀的官员,一身三属,在历史上也不多见。

能平白拿到重镇凤翔,后蜀皇帝孟昶大喜,发兵数万人出大散关,接应侯益。

消息传到开封,刘知远又惊又怒,但他这时身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没办法亲征,便委任麾下大将王景崇领兵数千人到凤翔,召侯益到开封觐见,并嘱咐他如果侯益不肯启程,王景崇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948年,王景崇引军抵达凤翔,后蜀的军队已经开到眼前,他立即联合周边雍州和泾州等地方的军队,与后蜀军大战一场,击退了后蜀兵马。

看着王景崇兵威凛凛,侯益怂了,老老实实的同意入朝。王景崇却不想这么轻易放过他,准备率先发难,杀死侯益除掉边境祸患。侯益托人求情,都被王景崇斥退,侯益思前想后,索性不跟王景崇说,自己带着数十名亲信,径直跑去开封朝见皇帝。

这时刘知远已死,后汉隐帝刘承祐刚即位不久,他派人向侯益询问后蜀军入侵一事,侯益狡辩说:“我只是跟他们虚与委蛇,引诱蜀兵出关,再以埋伏歼灭他们。”侯益在开封大肆贿赂当朝权贵,靠着这些人的收钱办事,总算是让刘承祐不追究他的罪行,只是免了他凤翔节度使的官职,改任开封尹兼中书令,并晋封爵位为国公。

而远在凤翔的王景崇听说侯益以这种手段逃脱罪责,升官发财,不由得勃然大怒,索性占据凤翔造反,将侯益留在城中的家属上下七十多人尽数杀死。这次换成王景崇派人联络后蜀,请求援助,后蜀皇帝倒也没计较之前的事情,再次发兵出关。可结果跟上次也没差多少,后汉的官军击败了后蜀兵马,又攻破凤翔,王景崇自焚而死。

成了孤家寡人的侯益待在开封,还以为能享受些平静的日子,问题是刘承祐不是个靠谱的皇帝,他的一系列操作,逼的枢密使郭威起兵造反。

950年,郭威的兵马进逼开封。刘承祐命包括侯益在内的多名大将一起领兵镇压,他们与郭威的大军在留子陂大战一场,后汉军大败。

当天晚上,侯益见军中士气不振,知道不可能翻盘,便连夜投降了郭威。

951年,郭威称帝,加封侯益为太子太师。这时侯益已经六十多岁,他的反复横跳让他在乱世中活了下来,但也让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只能凭资历挂一个闲职。

954年,侯益告老还乡,回洛阳养老,郭威时不时的派遣使者赏赐东西慰问。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宋朝,下诏以耆旧老臣的身份厚待侯益,每年只需上朝一次,之后又下诏,赐侯益与宰相等同的待遇。

965年,侯益病逝家中,享年八十岁,朝廷追赠为中书令。

算下来,侯益唐朝出生,经历了完整的五代十国,前后侍奉了十三个皇帝,如果说五代时的名将,排十个二十个都排不到他,但那些名将没有一个活的比他长久,也没有一个像他一样,见证了唐末的统一到分裂,再到宋初的分裂到统一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0 阅读:9

刘涛慢叙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