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起于民间,一己之力组织军队摧城拔寨,却被官场所害

刘涛慢叙历史 2024-05-05 08:52:48

看的顺眼请点个关注~高频率更新中外历史故事,供君解闷~

宋金之间的那段历史,有慷慨悲歌,有软弱无能,有丢城弃地,有忠肝义胆。

哪怕是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被抓去北方,宋高宗不惜杀害岳飞也要与金国求和,连朝廷都放弃了北方百姓,但在百姓之中,犹然有忠烈义士揭竿而起,与金国奋战。

1120年,北宋宣和二年,宿迁县一户姓魏的人家,生下了一个男孩,当时北宋号称“丰亨豫大”,烈火烹油,实则败絮其中,从朝廷到民间的矛盾已经处于爆发的临界点,男孩的父亲给孩子取名为“魏胜”,或许希望孩子能够在混乱中胜过其他人的活下去。

当年秋天,南方方腊起义。

1127年,金军攻破汴梁,史称“靖康之耻”,金军的铁蹄踏遍江北,宿迁也很快沦陷,年幼的魏胜随家人颠沛流离,看着金军的种种残暴行径,让魏胜小小的心中铭刻下了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誓言。

他跟随大人学习骑马射箭,练习刀枪棍棒,学出了一身好武艺。

1134年,韩世忠驻军淮楚一带,十四岁的魏胜带着残存的家人搬到楚州居住,并投入军中,成为一名弓箭手。

可叹的是,1140年,宋高宗强行下令停止各部北上,与金军为敌。

1141年,“在淮十余年而金人不敢犯”的韩世忠,也被迫南下,驻守镇江。魏胜心有不甘,没有跟着军队迁走,而是留在了山阳一带,乔装成百姓,不断的刺探周边地区的金国情报。

可是,连皇帝都不想打仗,朝廷中以秦桧为首的主战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整整二十年时间,魏胜只能满怀苦闷,蛰伏在乡间,苦苦等候他梦想中的官军。

1161年,魏胜发现在海州一带,金国聚集粮草,打造军械,且在各地大规模征集兵马,意图大举南侵。他连忙将情报报告给南宋楚州知州,希望能由他上报朝廷提前准备,并且出兵袭击金军,阻挠敌人的准备工作。楚州知州不敢担责任,当面拒绝了魏胜的要求。

魏胜对南宋官场失望透顶,既然当官的不肯做,那他就自己来!

魏胜凭借自己多年的威望,号召了周边义士,有三百人聚集到他的麾下。魏胜连夜率领三百义士渡过淮河,趁金军防备不足,一举占领了涟水城。

入城后,他一边严令军队不准擅杀一人,一边对城中百姓说:“涟水乃是大宋国土,你我都是朝廷的百姓,我的家乡宿迁比涟水沦陷的更早,我知道做亡国之人的痛苦。现在金人背信弃义,又要南侵,可有勇士愿意跟我一起,收复失地,回归朝廷?”

在金军的残暴统治下,当时的北方百姓都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好容易等来了一个领头人,数百名涟水百姓加入了魏胜的”忠义军“。

有了涟水百姓的支持,魏胜决定,留下部分人手镇守涟水,自己引军攻打海州城。

海州知州叫高文富,他听说涟水失陷,忙带兵前去救援。金军和忠义军在海州南边几十里地的大伊山遭遇,魏胜手持大刀,一马当先发动冲锋,他多年苦练的武艺终于得到了发挥的时机,一口大刀之前,没有金兵能够阻挡他的脚步,接二连三的被砍翻在地,腥风血雨中,魏胜不断向前,向北方挺进。

在他的鼓舞下,忠义军将士都呐喊着冲锋,与金军搏命厮杀。

刚建国那会儿,金军是全世界最能打的一支军队,甚至放在全世界上下几千年历史中,那支金军从将帅到士兵,都能算得上是第一档,所以才能横扫辽国和北宋,建立金国政权。

但几十年过去,金军更换了一波又一波,从上到下都沉浸在中原富庶的生活之中,没有了东北苦寒锻炼出的勇武。很多金军都是多年未经战事,战斗力和士气都不高,全然不是魏胜和忠义军的对手,被杀得大败,高文富单人逃回海州。

不过,海州城还有几千名守军,魏胜的忠义军则只有五六百号人,高文富又被魏胜打怕了,缩在城里不出,还将城中百姓拉到城头凑人头守城。

看这架势,魏胜知道强行攻城肯定是不行的。他便让一部分人到海边,再让一部分人到周边的树林里竖立旗帜点燃烟火,摆出大军登陆,到处都是军队的疑兵之势,而他自己则带着少数士兵到城外,高声宣扬:“金人背信弃义,要攻打淮南,你们都是大宋子民,饱受金人欺凌。朝廷派大军前来,解救你们于水火之中,诸位请速速打开城门,我等忠义军,绝不会侵扰百姓!”

在忠义军的号召下,海州百姓打开了城门,引着忠义军向衙门发起攻势。高文富和他手下千余名手下,依仗衙门负隅顽抗,魏胜挥舞大刀,连连砍翻了多名敌兵,将高文富的儿子也斩杀在面前,彻底击溃了顽抗的金兵,生擒高文富。

拿下海州后,魏胜自称“权知州事”,周边怵阳县、怀仁县、东海县等诸多县城主动派人前来表示归顺,魏胜释放囚犯,减免租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犒赏将士。忠义军在他的以身作则下,军纪严明,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一传十十传百,十几天时间,就有数千名壮士主动投奔,加入了忠义军。魏胜自称都统制,将忠义军分成五部分,并将事情上报给楚州,希望能得到南宋的支援。但到了这般地步,楚州知州还是坚决的做一只鸵鸟,不肯将海州的事情报告给朝廷。

忠义军人越来越多,军械就远远不够,左军统制董成建议攻打附近的沂州,夺取军械,魏胜派人打探情况后,表示反对:“我军军器不足,沂州现在兵马不多,但有几万金兵正在赶赴沂州,千万不能轻举妄动。”

董成不听,带着千余名兵马攻杀了过去,有百姓帮忙,董成攻破了沂州城门,斩杀了上千名金兵,缴获了大批铠甲兵器,但他还没来得及出城,金兵大部队就杀到了城外,董成寡不敌众,被杀的溃不成军,幸亏魏胜及时赶到,将董成和残余部队给救回了海州。

虽然董成损兵折将,但他的部队还死死保护住了相当一部分军械,有了这些军械补充,忠义军的战斗力增强了许多。

而海州失守,沂州也被杀了上千人,金国皇帝完颜亮勃然大怒,命将军蒙恬(跟秦国名将肯定不是同一个人)领兵万余人要夺回海州。

魏胜在险要之处设下埋伏,自己领着精锐迎击,金军人多势众,兵甲精良,忠义军且战且退,魏胜亲自殿后,确保自家部队的“假败”不至于变成“真溃”。

待金军踏入伏击圈,埋伏的忠义军呐喊着冲杀出来,魏胜也扭头杀了个回马枪,金军措手不及,一下子就乱了阵脚。魏胜在混战中看到空当,也顾不得招呼其他人,狠狠一拍战马,就杀入了金军的重重阵列当中,刀光闪烁,寒光舞动,血色飞溅,魏胜如长风入麦田,劈波斩浪般杀出了一条血路,径直杀到蒙恬面前。蒙恬试图反抗,但他哪里是魏胜大刀的对手,没两个回合,蒙恬的脑袋就飞上了天,尸体坠地。

没了主将,金军彻底陷入混乱,忠义军前后夹击,斩杀金兵千余人,俘虏数百,声威大震。

魏胜和忠义军的名声传遍了山东,到处都有百姓打算前来投奔,魏胜却苦于兵器和粮食不足,又没有南宋朝廷支援,只好劝说百姓们暂且集结自保,等待“王师”。

远的地方无法支援,近的还是可以伸手援救。魏胜听说仓山地区有数万百姓结寨自保,被金军发现后,出兵攻打,寨子已经被围困了多日,形势危急。

魏胜留下大部分兵马驻守海州,自己带着数百精锐奔赴仓山寨。刚开始,他的攻势很是顺利,没费多大力气就冲入金军阵地之中,眼看就能摸到寨子大门。

然而,这却是金军的计策,他们提前设下埋伏,当忠义军深入阵地,大批金军四面杀出来,要将忠义军剿杀在寨子之前。魏胜让手下忠义军继续向前进入寨子,他单骑断后。金军将领大喜,调遣了五百名骑兵将魏胜团团围住,只要能拿下魏胜的脑袋,就是妥妥的大功一件!

魏胜左冲右突,身负数十处创伤,战马也被流矢射杀,但他依然大踏步的厮杀,不知多少金兵被他砍杀。金兵被杀的胆寒,不敢再上前近战,只是远远放箭,魏胜的长刀舞成一个圆圈,将不断射来的箭矢弹飞,硬是杀破了金军重围,进入仓山寨。

金军将领大怒,加紧了对寨子的攻势,还断掉了水道,想要让寨中军民饥渴而死。这一招相当好用,寨中饮水越用越少,魏胜便带着军民宰杀牲畜,用血当水饮用,继续支撑。关键时刻,天降暴雨,一下子打破了金军的谋划。但金军的攻势并没有放缓,还在寨子外面设立多处营垒,摆出一副长期围困的样子。

寨子里面的人松了口气,魏胜却心生警惕,认为金军可能是要去攻打海州。他不顾其他人的劝说,趁着夜色,一个人摸出仓山寨,凭着自己的武艺,避过金军巡逻,一个人回到了海州。

正如他所料,前脚他进城,后脚就有大批金军杀向海州。魏胜立即引军出城,看着他的大刀,迎面的金军几乎被吓破了胆,被杀了个大败。后面金军主力抵达,四面攻打海州,魏胜指挥若定,晚上还时不时出城偷袭,七日后,金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兵。

这一战后,魏胜威震苏鲁,金兵看到他“山东魏胜”的大旗,甚至会不战而走。魏胜秘密制作了几十面大旗,交给手下将领,到战斗激烈时打出大旗,往往能极大的打击金军士气。

因为楚州知州的“鸵鸟战术”,魏胜在海州的诸多战果和泼天的名声,居然在江南无人得知。直到南宋海军主将李宝派他儿子坐船北上刺探军情,才知道魏胜的赫赫功劳。李宝大喜不已,一面为魏胜向朝廷表功,一面跟魏胜商议破敌的计策。

魏胜对李宝说:“金兵的战船,都是中原老百姓驾驶的,我让他们的家属借送衣服的机会,告诉他们王师即将到来,他们都愿意等王师进攻时,就反戈一击!”

李宝和魏胜商量已定,便率领水军北上,他们张挂着金军的旗帜,向金国水军大营靠拢。金兵远远看到许多船只,都很奇怪,而中原船夫们都说:“那是咱大金的船啊,上面挂着的不都是大金的旗子么?”金兵不再怀疑,正好当日大风,金兵被吹得难受,都躲到了船舱和营帐里面。

南宋水师迫近金国水师大营,中原船夫们纷纷跳水弃船,南宋水兵跳上金国战船,放起火来。风助火势,金兵感受到高温时,大火已经熊熊燃烧,再不能熄灭。反应快的金兵跳入水中,成了南宋的俘虏,反应慢的就成了火中之鬼。

李宝在魏胜的帮助下,几乎全歼了金国水师,大胜而归。经李宝上奏,南宋朝廷总算是了解了魏胜一年多来的辛苦和功劳,任命他为海州知州、山东路忠义军都统。

水师覆没,完颜亮暴跳如雷,但他没了战船,拿李宝没办法,便将火气都撒在魏胜头上,调派二十万大军,要攻破海州,斩杀魏胜。

魏胜在城北的关隘驻军,金军来时,他登上关口饮酒高歌犒赏军士,金军攻打数日不成,便仗着兵多,一边正面牵扯,一边分出部分人马绕道,从关隘后方发动进攻。魏胜察觉到金军计策,收军撤回海州城,金军发现关隘已空,忙以骑兵追杀,眼看着要追上忠义军的后路,魏胜单人独骑纵马迎上,断喝道:“魏胜在此!”金军闻者辟易,再不敢追。

还有一部忠义军驻守城外河岸,金军前来攻击,这部分忠义军中新人比较多,防备不足,被金军突破防御,渡河成功。魏胜忙前来收拾军队,金军试图追杀,魏胜又是单骑殿后,瞠目大喝,金军数百名骑兵望风而退!

有魏胜在城中,金军云梯抛石,四面合围,各种攻城办法齐出,都无奈城池,他们想要断绝城中水源,魏胜一边出兵骚扰,一边命人突围,向李宝求援。数日后,李宝麾下骑兵干到,内外夹击,大败金军。

凭借多场胜利,山东河北一带不断有民众投奔海州,魏胜操练兵马,周济投奔的百姓,若是抓到疑似金国的间谍,他也好言相劝,将其放走,不少金国间谍因此感动,主动告知金国内情。魏胜将这些情况都上报朝廷。

1162年,宋高宗退位,将皇位让给宋孝宗。宋孝宗即位初年,意图北伐,以老臣张浚为枢密使,张浚召魏胜到南京,当面嘉奖,询问北方事务,之后加封魏胜为山东路忠义军都统制、镇江府御前前军统制、知海州。

忠义军跟朝廷联络上,是好事,也是坏事。

1163年,朝廷将山东河北路安抚使贾和仲的部队调到海州驻扎,一到海州,贾和仲就收买忠义军将领,离间魏胜和手下的关系,魏胜对此不满找贾和仲争辩,贾和仲一状告到京城,说魏胜不听朝廷号令,独断专权。

宋朝从北宋开始,对武将就是各种不信任,魏胜又是自己搭成的“草台班子”,朝中没有认识的人,没有提拔的人,也就没有替他说话的人。南宋朝廷罢免了魏胜的官职,让他到建康听令。过了几个月,贾和仲栽赃陷害的事情被人告发,朝廷才恢复了魏胜的官职,返回海州。

然而,就在这一年,宋孝宗主导的北伐遭遇惨败(符离之败),南宋议和派立即占据了上风,跟金国讲和,将魏胜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海州双手奉还给了金国,魏胜则调任楚州,负责清河口的军务。

魏胜的上司是淮东路安抚使刘宝,是积极的议和派,他将魏胜手下的军队能调走的调走,能裁撤的裁撤,还将魏胜自己打造出来的战车都抢到了自己手里。

金国从来不打算跟南宋谈和,他们看到淮河的防御不足,就筹划着南下入侵。魏胜看出金军的动向,向刘宝汇报,刘宝却说:“两国刚刚议和,决不能与金人交战!”

他不肯打,金国则调兵遣将。

1164年,大批金军水陆并进,走兵力不足的清河口入淮河,魏胜以本部兵马据守工事,与金军从清晨鏖战到下午,兀自不分胜负。金军越打越多,忠义军则越战越少,而仅仅四十里之外的楚州刘宝,面对染着血色不断求援的忠义军,却只是轻蔑的说:“两国刚刚议和,绝不可能有战事。”一兵一卒都不肯派去支援。

忠义军箭矢耗尽,依据土山继续作战,看着天色渐暗,却看不到一个援兵,魏胜仰天长叹:“我要战死在这里了啊!你们如果能侥幸逃生,请将我们的事情禀告陛下。”他命步兵先走,自己带着骑兵殿后,且战且退。

苦战一日,忠义军上下都是精疲力尽,每一步后撤,都要付出血的代价。他们走到离楚州只有十几里地的时候,还是被金军骑兵围住,乱箭之下,魏胜手中大刀慢慢的沉重起来,他再也抵挡不住铺天盖地的箭矢,阵亡当场,终年四十五岁。

魏胜阵亡后,刘宝看着金军,心胆俱裂,弃城而走。

宋孝宗勃然大怒,将刘宝罢官免职,流放琼州,追赠魏胜为保宁军节度使,谥号“忠壮”,在镇江府建造“褒忠庙”,由官方祭祀。

宋史中,对魏胜的评论相当准确:魏胜崛起,无甲兵粮饷之资,提数千乌合之众,抗金人数十万之师,卒完一州,名震当时,壮哉!然见忌于诸将,无援而战死,亦可惜矣。

南宋不能收复失地,其来有自,只是可惜了如魏胜这般的天生豪杰!

8 阅读:439

刘涛慢叙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