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小的学习段,越应该均衡教育,越高的学习段,反而应该分层教育,在孩子尚小,知识点并不复杂时,均衡教育更为合理,很难也没有需要通过考试分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因此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过于追求考试成绩并不重要,而更应该侧重于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升,过于追求成绩下的过度抢跑加压的学习模式,除了成绩这个不重要指标,对于其他的学习能力建立都并无太大用于,反而失去了可塑性和提升性。
小学测试的目的,只是检测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能力的衡量,这个时候的99分和100分差距并不大,为了追求满分过度透支潜力,往往得不偿失。
初二以后的思维能力的分化,并不是源于小学阶段的成绩,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维能力建立与效率差距。学生与学生的差距突然展现,并不是小学和初一的成绩积累而是思维能力的储备,在初二这个节点集中体现。
小学阶段不建议分层,而初中则可以有选择分层,愿意接受分层教学的去私立学校,接受不分层的公办学校。私立学校确实存在掐尖现象,优生在分层教学的环境中,成绩确实可以得以更大化展现。
但公办学校大多不分层教学模式,契合大多数普通学生,虽然优生上限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并不明显。反而使得其他普通学生,仍然可以保持向上努力的意愿和动力信心。初中有难度,但没有达到完全区分思维能力地步且这个阶段孩子相对敏感,过早打出分层标签并不可取。
高中阶段开始就是以分层为主旋律,高考本身是分层选拔,包括是否上重点高中,是否上重点班,是否上高中,高中的知识难度就是达成分层选拔人才目的,是智力,体力和毅力的全面比拼。
随着教材难度增加,学生的能力差距会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教基础的吧,成绩好的都会了,浪费时间。教难的吧,普通学生学也不会。
九年是全民教育,总要让打镙丝的认识几个英文字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