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张照片,乃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王明一家人在苏联一家高级寓所,照的全家福。照片

东展谈历史 2024-11-20 22:09:32

这一张照片,乃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王明一家人在苏联一家高级寓所,照的全家福。照片中的主角王明,身穿中山装,梳着整齐的大背头,一副当领导气场强大的模样。   站在王明旁边,就是他的妻子——孟庆树。王明个子不高,与孟庆树几乎一样,背后站着是长子王丹芝、次子王丹丁,女儿王芳妮没有出镜。   王明(1904年5月23日—1974年3月27日),原名陈绍禹,字露清,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六区金家寨镇下码头,乃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   王明从小学习读书勤奋刻苦,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各种反帝运动。在1925年秋,王明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1929年3月,被共产国际东方部派回国内,担任我党宣传领导组织工作。   1931年王明担任中共领导人,在当年9月,率领妻子孟庆树去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年轻时候的王明,乃是有理想抱负的人,为我党建立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如王明的理论知识扎实,文笔流畅,演讲才华横溢,这些才华使他在党内崭露头角。但是,理论知识丰富的王明却是一个书呆子,理论却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导我党的革命运动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   由于我党早期领导人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得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第一阶段,损失惨重。   抗战开始之后,王明夫妇回到国内的延安革命根据地,依然持着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方针,自然遭到反对声。面对王明的错误,党组织没有放弃他,给了他很多改正错误的机会。可是,王明却一直持着错误观点不放,这也使他屡次遭受党组织的批评。   于是,毛主席在延安发起整风运动,就是肃清王明左倾思想的错误。   但是,王明都是屡教不改。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毛主席的建议下,把王明这一位犯重大错误的同志,依然担任中央委员,专门负责妇女和法律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王明担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   这些职务,也令王明成为新中国的妇女和法律工作的专家。当时,王明创办了中国女子大学,创办了《中国妇女》杂志,主持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修订工作。   可是,担任要职的王明犯过错误,却不思悔改,心中都是持着惴惴不安的情绪。在1950年10月,王明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批准下,以治疗肠胃病和心脏病为理由,去苏联养病。   这一次去了三年,在1953年王明回国。1956年,王明再一次去苏联养病,这一次是永远也不回来。   建国后,王明以治病为理由,携带妻子孟庆树和两个儿子去苏联,从此一去不复返。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加入苏联国籍,一直在苏联学习和工作。   所以,这一张照片,就是王明一家人在苏联莫斯科寓所的全家福照。从照片中可以看到,王明在苏联的生活是非常舒适,他们居住的高级公寓,生活设施都是齐全。而且,在苏联王明不仅生活舒适,每个月都可以领取一笔生活费,还有专门的司机和保姆为他服务。   为什么苏联会给王明一家人高待遇呢?因为1956年后,中苏关系紧张,王明成为一块苏联对付中国的招牌。   在苏联的王明,为了获得生活费,自然迎合苏联赫鲁晓夫一类的高级领导人,以“马马维奇”为笔名,专门写了很多抹黑和诋毁祖国的文章,抹黑新中国,诽谤中共中央,攻击他为之奋斗大半生的我党,造成很坏的影响。   但即使如此,我党和新中国领导人对王明这一位叛徒可谓是仁义至极。在文革动乱时期,党中央也没开除王明的党籍。   1974年,王明最终在苏联莫斯科病逝,享年70岁。1983年,王明的妻子孟庆树也死了,都被安葬在莫斯科郊区的公墓里。   王明的三位子女,长子王丹芝后来成为了一名苏联军官,在当地成家立业。女儿王芬妮是出生在苏联,成长在苏联,甚至不会说中文,也没到过中国。二儿子王丹丁知名度最高,对祖国认同度是最高的了,被称为中俄文化使者,经常回中国访问。

0 阅读:33
东展谈历史

东展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