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汉高祖刘邦的身世,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有人关注他是原配父母所生,还是

东展谈历史 2024-11-20 22:09:37

历史上,关于汉高祖刘邦的身世,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有人关注他是原配父母所生,还是婚外情的“产物”,还是真正的龙种?   在《史记》和《汉书》中,对刘邦的身世和母亲怀上刘邦的经过做了详细的记载。如史记这么记载: “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史记·高祖本纪》)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看到天下大雨的时候,就马上去寻找妻子。当刘太公走到大泽边的时候,就看到惊人一幕: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之中,一条巨大的赤色蛟龙伏在妻子身上……于是,“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就是说叱咤风云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这样诞生了。   这也表明了,刘邦是龙种,一出生就是真龙天子。按照现代看来,古代大凡皇帝的诞生,都是被后人编造一些非凡的神奇故事,借此凸显皇帝高贵的身份,君权神授的命题。所以,《史记》也是落入了俗套,为刘邦的出生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有学者也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采用婉转的叙述手法,对刘邦乃私生子做曲折的描述: 公元前256年的一天,在一个雷雨交加的野外,刘邦的母亲在避雨过程中,与一个陌生人逢场作戏怀上了刘邦,恰巧这一切被刘邦的父亲看到。   所以,“蛟龙”就是与刘母作戏的陌生人。在这里,司马迁一面“神话”处在朝代的开国皇帝,另一方面也坚持了史学家坚持事实的史笔原则,巧妙记载刘邦乃婚外情的产物。   在《史记》中记载刘邦生得仪表非凡,却不讨父亲太公的喜欢,经常被指责为地痞无赖,不能“治产业”。当刘邦在“及壮”,也就是三十岁的时候,才“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就是在三十岁时候才有自己的事业。   可以看到,刘邦从小在家里都是不受器重,备受歧视。可以推测,可能是太公看到妻子有外遇,生下了刘邦,自然有不愉快的情绪,然后发在刘邦的身上。   一些史料,也记载刘邦对自己父亲毫无父子的亲情,可以看到是私生子的身份。如楚汉相持时候,项羽一次逮捕到刘邦的老爸太公,要把太公架在油锅上,打算烹煮太公。   看到老爸要被残酷刑罚致死,刘邦也不焦急,更不流泪,却是慢悠悠地说:“咱俩曾经在楚怀王面前立誓,约为兄弟,我爹也就是你爹,如果一定要把我爹给煮来吃了,请分给我一杯羹喝。”   看来,刘邦一点不心疼老爸,鼓动项羽烹煮老爸,还愿意吃上其中一杯羹。因此,有人就认为,刘太公不是刘邦的亲生父亲,自然刘邦就没有父子的亲情,面对项羽屠杀自己的亲人,自然不心痛。   但有些人却认为,这是刘邦为了政治目的,自然冷漠无情。政治家为了权力,自然是不择手段,置亲情不顾,顾及亲情就是妇人之仁,过度仁慈就是令自己吃亏。   要知道,刘邦在逃亡途中,也曾经几次把亲生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踹下车了。所以,为了权力,刘邦自然无视亲情,不会为亲生父亲就引颈受戮。倒反是一边的项羽叔叔项伯,看到刘太公即将被油炸,反而劝项羽杀了他没什么好处,只会招致怨恨,失去民心。这一切还是项伯高明,看到了问题的要害!   《史记》也记载,刘邦在父亲太公的大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就连刘邦的嫂子也很厌恶这个小叔。当刘邦曾经为了躲避难事,带宾客到大嫂家吃饭,嫂子讨厌刘邦这个叔叔,就假装羹汤已经吃完,就用勺子刮锅。   这样,刘邦和他的宾客以为家里没饭菜吃了,只能悻悻离去。宾客离去时候,刘邦看到锅里还有羹汤,自然对哥哥和嫂子有怨恨。   后来,刘邦当皇帝,当初打天下的兄弟都能封地,唯独兄长的儿子不得封。他老爸太公出面,独封了具有讽刺意味的“羹颉侯”。羹颉不是地名,暗指当年大哥嫂子羹尽的事情,看来刘邦对此一直怀恨在心。   有学者认为,刘邦其实是非婚生子,就是在大家族歧视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是因为备受歧视,才形成他与其他兄弟迥然不同的豁达性格和反叛精神,比较早走向社会,与一些三教九流打交道,从而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正是刘邦在家备受歧视和冷落,得不到温暖,自然喜欢在社会广交朋友,“仁而爱人,常有大度”,具备了成就帝王事业的品质。   但也有学者认为,《史记·高祖本纪》讲述刘邦是龙子,也是一种造神运动。   要知道,刘邦出身卑微,不是显贵贵族后代或者官宦子弟。如果没有一番龙种的造神运动,让天下百姓知道刘邦草根出身都能当皇帝,这也使所有人认为谁都可以夺取天下成为新君。 于是,司马迁与当时的儒士们一样,服务于皇权,在《史记》中对刘邦进行龙种的造神描述,目的就是让天下老百姓知道刘邦不是非常人,是龙种,真龙天子,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凭借武力可以推翻西汉政权的。   因此,司马迁对刘邦乃是龙生下来的描述,乃是顺应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是否是私生子,都需要一番严密的考证。

0 阅读:0
东展谈历史

东展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