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尧:喝酒趣谈

张哥文化 2024-08-01 09:20:50

喝酒趣谈

李传尧

本人好酒爱酒,对酒有一定的感情。酒量还可以,也只能算可以,因为与真正酒量大的还是没法比。一般场合能应付,正常情况下不会主动退场,也不会偷奸耍滑。应该说是属于比较实在的,也就是酒场上常说的免检单位。

酒龄也比较长,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十几岁上中学时,就开始学着喝酒。记得第一次喝酒是在上初中时,我们同学5人中秋节圆月,每人凑一个菜,有的拿炒茄子,有的拿炒豆角,还有的拿炒地瓜秧子。说是炒,其实油很少,更不用说肉了。最好的菜是煎蚂蚱,吃着那个香呀,现在再也吃不出那个滋味了。喝得是三斤地瓜干换的瓜干酒。5个人喝了2斤酒,那时都用小酒盅子,有个哥们喝得最少,只喝了3小盅子,结果醉了。而其他4人喝了平均大约半斤酒,却都没有什么事。

从那时起,知道自己能喝半斤酒了。也就是从那时起,组织酒局也就成了一项份内的工作。在老家时是这样,后来在部队特别是家属随军后更是这样。究其原因,一是老家当时的家庭状况还可以,比其他同学家相对方便一些;二是在部队时家属随军比较早,吃饭喝酒相对方便一些,其他战友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八一”前战友小聚,还谈起过去一些喝酒的趣事。

“现场直播”

这个词现代人都明白什么意思,但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直播刚兴起,这个词还比较新鲜,而用在喝酒上就更加新鲜。

说得是那一年我们部队一个营,到东营孤岛军区军马场执行军农生产任务,主要是开挖排水沟。政治处由我带一名群众干事参加。司政后机关干部总共不到10人,每周会一次餐,且随便喝点酒。由于那个群众干事酒量不太行,怕他喝多了出洋相,每次我都给他规定喝几杯后就不准再喝了。后来,我每个月都回营房休几天假,每次回来后他都跟我说酒量长了,喝了多少杯没有事。

鉴于此,我说你解放了,以后有什么场合你随便喝。结果有几次都喝多了,但好在无碍大局。直到有一次他要回营房办事,又正赶上会餐,这次真喝得“现场直播”了。

当时部队在外生产施工,条件简陋,宿舍兼办公室兼餐厅,两张单人床中间放张三抽桌,就是餐桌。两张床上坐人,桌子两边放长条凳坐人。坐里边的人要出来,坐外边的人要先起来。由于喝得急喝得多,实在憋不住了,隔着桌子就喷出来了。事后给他正式命名为“现场直播”。

“勾股定理”

上班时单位每年都要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一两次大会,而开大会就要准备相应的文件。单位为此要成立专门的材料班子,负责文件的起草、校对、打印等。当时印文件要到市委印刷所,单位去几个人校对材料,基本上是谁写的谁负责。

一次干完活后,找个小饭店吃点饭。吃饭就要喝酒,有的同志提议喝啤酒。我说行就喝啤酒,但谁先出去方便谁买单。

那个小饭店不大,我们在靠门口的一桌。我就堵在门口,我不站起来,谁也别想出去。结果酒足饭饱谁也没出去,但都憋的够呛。有个同志地形很熟,出门后直接进中国照相馆,然后到电影公司厕所解了手。

原来按正常走的话,应该出门向北再向西到电影公司,他走了个斜道。并振振有词的说,三角形的斜边小于两个直边之和,这就是数学上有名的“勾股定理”。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谁领导谁的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大多都有转业干部,而对新来的转业干部,不管是地方干部还是早来的转业干部,都有想“试一试”或“考一考”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是正常的,关键要出于公心,不要搞小动作。

记得我刚转业不久,一次带两名科长(都是当兵转业的)坐车到上级开会,上午10点多会议结束。在返程时路过一个乡镇下属单位吃午饭,都喝了不少酒。在返回单位的路上,两人在车上闹了起来,还动了手脚。两人相差20来岁,又都喝了酒,不知轻重,真要出点事就麻烦了。

我开始说他们,叫他俩别闹了,他们不听。我只好让司机停车,叫他俩下车,开始他们不想下,但看我动真格的了,只好乖乖下了车。我让司机向前开了二三百米停下,他俩只好不情愿的跑到车边。我对年龄大的说,你早当10年兵,多吃10年大米;又对年龄小的说,你晚当10年兵,少吃10年大米。但“革命的根本问题是谁领导谁的问题”,我是领导,我说了你们不听那听谁的。

俗话说,不打不成交。后来我们仨人的关系一直很好。

“陪不了了”

2008年12月下旬,儿子要到潍坊进行专升本考试,我与老伴陪同,当时单位还给安排了车。当天下午5点到达,吃饭、住宿战友都安排妥当。5点半“接风酒”就喝上了。

潍坊喝酒很有特点:一是急。二两半的杯子,主陪三口带一杯;副陪三口带一杯;还有三陪四陪三口也带一杯。三杯酒就七两半了,酒量小的就要醉了。二是平均喝。头三杯酒在场的都要喝,这一点还比较好。记得当时喝的是景芝景阳春,俗称“小老虎”,虽然度数低一些,但酒量小的还是应付不了。三杯酒过后,才进入相互敬酒阶段,这一阶段一杯酒肯定打不住。所以一场酒下来都要一斤多。

第二天中午喝完,晚上又到老部队去喝,第三天中午又喝,战友们都说“陪不了了”。其实哪里是“陪不了了”,而是我自己受不了了,第三天下午儿子考完试后,我也只好不辞而别了。 

 章丘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章丘酒文化源远流长。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黑陶高柄杯,好似现在的“酒杯”,只是质地更薄,就像蛋壳那样,“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故称之为蛋黑陶高柄杯。龙山文化距今已有4500年,这漫长的酒文化历史,为爱酒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也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风俗。如特别讲究酒礼:坐次上必须按老幼尊卑,不能没大没小;酒席开始,一般是请酒的主人发话,不能喧宾夺主;上菜一般是先凉后热,不能先热后凉;尤其是好客劝酒的行酒令更是五花八门。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还兴一饮双杯,叫“楼上楼”。即一手将两盅酒端起,一杯在上,一杯在下,上杯的酒流入下杯,下杯的酒倒入口中;还有“喝双不喝单”,即二人饮酒,不能只喝一杯,要喝两杯或四杯不等。两杯叫“双喜临门”“两条腿走路”,四杯叫“四红喜”“四季发财”,六杯叫“六六大顺”,八杯叫“八仙过海”,又叫“八发”等。行酒令的方法如:划拳、压指头、猜有无、猜火柴棒、对火柴头、转勺子、赶四集等,不一论足。

1 阅读:24

张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