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林徽因,很多人提及就是她是民国才貌兼全的美女,照片美得摄人心扉,与徐志摩、金岳霖的浪漫传奇爱情故事,乃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很少人注意,林徽因美貌和光鲜的背后,隐藏着一般女人很难感受到的苦,她有着用半生和命运抗争的血泪辛苦人生,这是一般女人很难承受的。 梁思成的第二任老婆林洙,在出书《梁思成、林徽因与我》时候,在书中使劲抹黑林徽因。如讲述林徽因是被宠坏的“娇小姐”,不会做家务,对感情不专一……但她忘记了,林徽因是她的恩师,她抹黑恩师,也是为了宣扬自己与梁思成婚姻的合理。 我们现在看看,民国才女林徽因,虽然出身在名门望族和书香世家,却是出身低微,乃是妾出生的孩子。她的母亲何雪媛是父亲林长民的妾,在家里社会地位低下,从小就被冷落,遭受冷暴力,以及不被器重。但林徽因如同《红楼梦》的贾探春,一直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终于以美貌和才智令父亲欣赏,并且带她去周游欧洲。 后来,林徽因赴美留学期间,正逢国内北伐战争父亲林长民去世,在梁思成的劝阻下,没有回国奔丧,但经济来源就此断绝了。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她就与美国的同学合住在狭小的公寓,靠缝纫和当家教维持生计。后来靠着未来家公梁启超的经济援助,才能在美国继续学业。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时候,林徽因在男性主导的建筑学课堂中,曾因说英语的中国口音被教授羞辱。但是生活挫折和不如意面前,林徽因没有颓废,却是发奋图强,最终以全班最高分毕业,顺利完成了学业。可是,当时她是女性,没有获得宾大建筑学位。 回国之后,在家公梁启超的安排下,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了。虽然嫁给了名门望族,林徽因也没有过着富家太太生活,为着心中的建筑学术梦想,余生都在颠沛流离,以及四处奔波的状态中度过。 1930年,朱启钤、梁思成主持创建了中国营造学社,林徽因成为了其中的重要成员。之后,接下来的十五年,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一起走遍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中国古建筑。他们的足迹遍布五台山的佛光寺、大同的云冈石窟、杭州的六和塔等地,为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林徽因对中国古建筑的考察,不是文人雅士的采风,却是与死神赛跑的征程。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夫妻俩在布满蝙蝠粪便的天花板上爬行,在摇摇欲坠的木梁间寻找唐代墨迹,这一种苦日子不是我们普通女子能品尝的; 在河北正定隆兴寺,林徽因身怀六甲仍攀上古塔测绘;在四川李庄,林徽因拖着病体完成《中国建筑史》初稿,写下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根据后来林徽因的学生回忆:“林先生爬起脚手架来,比我们男生还利索。” 林徽因对中国建筑学做出贡献,以及保护中国历史古文物贡献,承受普通女子难以承受的苦楚,如经常坐骡车穿越土匪出没的山区,住在跳蚤横行的客栈,吃发霉的干粮。 最尴尬是,林徽因如同今天职业女性过度劳累,以及长途跋涉的营养不良,已经患上了肺结核。在全国各地考察文物的过程中,林徽因的肺结核反复发作,却仍坚持工作。 在1945 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在完成最后一处测绘时,林徽因的体重已不足 40 公斤。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日阶段,梁思成创办的营造学社被迫暂停,林徽因和梁思成出于爱国心,也不愿为日本人工作,选择离开北平,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南迁。这段经历在林洙笔下被轻描淡写为"优雅南迁",实则是九死一生的考验: 如当时物资匮乏:为躲避日军轰炸,林徽因和梁思成经常穿越山区时,仅靠半袋糙米和雨水充饥。在昆明办学期间,林徽因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再加上长期处在南方潮湿的环境,肺结核病经常发作,咳血时需用搪瓷盆接住。 但林徽因即使病榻缠身,却依然坚持编写《中国建筑史》,用炭笔在瓦纸上绘制古建图纸,只因为了坚持心中热爱的建筑学业梦想。 1950年代,林徽因带病完成《景泰蓝纹样研究》,手指变形仍坚持描摹(工艺美术研究所访谈记录)。 患上重病的林徽因,写建筑学的学术著作时候,为缓解病痛,她每日服用超量止痛片,导致牙齿脱落、胃部损伤。1954年医生宣布她仅剩一年寿命,但她坚持完成《北京城墙保护方案》。 1955 年,51 岁的林徽因病重入院。在病床上的她,却没有停止过奋斗。她参与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主持恢复景泰蓝工艺。当她得知自己参与设计的国徽被采纳时,这个一生要强的女人哭了:"这是我能给新中国最好的礼物。” 林徽因的一生,恰似她笔下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后人赞叹林徽因的美貌和才华,以及一身旗袍和谈吐不凡的优雅形象,却鲜少注意她一生吃的苦,受的罪,是普通女子承受不起的。就是这些苦和罪,才能使林徽因成为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兼具的,令人赞美的才女。
提及林徽因,很多人提及就是她是民国才貌兼全的美女,照片美得摄人心扉,与徐志摩、金
东展谈历史
2025-03-03 20:58:02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