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抉择:在梁思成与徐志摩之间,她为何选择了前者?   林徽因,乃是民国美貌

东展谈历史 2025-03-09 14:59:09

林徽因的抉择:在梁思成与徐志摩之间,她为何选择了前者?   林徽因,乃是民国美貌又才华横溢的才女,被誉为民国四大美女,一生爱慕者无数。如民国著名的浪漫诗人徐志摩,为追求她,与原配妻子张幼仪离婚,著名哲学家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可是,林徽因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两位追求者中,却选择了其貌不扬的梁思成,这究竟有什么样的深意。 要知道,林徽因和徐志摩的相遇,像极了小说里的桥段。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在伦敦遇见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诗人徐志摩。徐志摩一见林徽因,就被她的美貌、才华和气质深深吸引,甚至为她写下了无数情诗。 徐志摩是一个浪漫诗人,文学青年,爱情是浪漫又炽热的。他毫不掩饰对林徽因的爱慕,甚至为了追求林徽因,毅然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这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 虽然徐志摩的热恋追求令林徽因感动不已,也非常迷恋徐志摩的高大帅气,以及诗人的浪漫气质和文学才华。但是,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狂热感到不安,她曾对友人说:“徐志摩爱的不是我,而是他想象中的林徽因。”言下之意,可能就是徐志摩爱恋是他诗歌中的林徽因,不是现实生活中有性格有棱角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也反对女儿与徐志摩交往。就在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恋爱追求困惑不已时候,另一个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那就是梁启超的儿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家世显赫,性格沉稳,和林徽因一样对建筑充满热情。两人是通过双方父亲介绍,也就是林长民和梁启超介绍认识的。 梁思成其貌不扬,性格沉稳,接人待物都是沉默不语。但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是含蓄而深沉的。他没有徐志摩那样的浪漫激情,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林徽因。他尊重她的才华,支持她的事业,甚至愿意支持林徽因的事业,与她一起去美国学习建筑。这种踏实稳重的爱情,让林徽因感到安心,觉得适合过日子的。 因此,林徽因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中,最终选择了梁思成,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徐志摩的才华和浪漫更适合林徽因这样的才女。但事实上,林徽因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要知道,林徽因是一个理性的人。她清楚地知道,徐志摩的爱情虽然热烈,但很多也是诗人的激情和冲动,缺乏理性的。她担心徐志摩会喜新厌旧,将来自己年老色衰,也将会如张幼仪一样遭抛弃。相反,成熟稳重的梁思成,却给她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来自于感情,更来自于两人共同的理想——建筑事业。 所以,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更多是欣赏,是对诗人文学才华的欣赏,并非爱情。她曾坦言:“徐志摩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但我从未想过要和他共度一生。”建筑学家梁思成,才是她愿意携手一生的人。 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后,两人的生活可以说是爱情与事业的双重圆满。他们一起走遍中国,考察古建筑,为中国建筑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梁思成对林徽因的才华始终充满敬意,甚至称她为“我的灵感源泉”。 相反徐志摩,虽然与林徽因保持了终身的友谊,但始终未能放下对她的感情。1931年,徐志摩在前往北平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当消息传来,林徽因悲伤不已,写下著 名的《悼志摩》一文,表达对这位故友的怀念。 林徽因的选择,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爱情抉择,更是她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她选择了梁思成,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需要的不是一个浪漫的情人,诗歌的激情,而是一个可以并肩作战的伴侣,能适合过下半生的人。 林徽因对爱情的理智选择也告诉我们,爱情不仅仅是激情和浪漫,更是生活中彼此的理解、尊重和共同成长。梁思成能给予她这些生活需要,徐志摩虽然满腹学问、才华横溢,却无法给她生活的安全感,自然是不愿意接受徐志摩的爱意。 林徽因的故事,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她的才华、她的爱情、她的选择,都成为了民国历史中最动人的篇章。她不仅是一个才女,更是一个有智慧的女性。她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爱情的另一面——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现在,朋友们,你觉得爱情中,浪漫和踏实哪个更重要?如果你是林徽因,你会选择梁思成还是徐志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14
东展谈历史

东展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