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毛主席接见美国客人,提出不会送礼物:因为我无求于你们美国

觅波评过去 2023-08-31 17:26:01

毛主席

1975年12月29日,在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的精心安排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已故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戴维,这对年轻的夫妻乘坐飞机抵达北京,开始私人访问行程。

这一年,毛主席深受疾病困扰,许多外国元首来中国,都很难见到他一面。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毛主席却提出要见一见朱莉和戴维,这个意外之举令很多人感到惊讶。

尼克松一家合影,左一、左二是戴维和朱莉

12月31日晚上11点半,朱莉洗漱完毕,换好衣服准备睡觉。突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来人是外交部礼宾司的官员,他兴奋地告诉朱莉、戴维:“毛主席要接见你们,请立即动身。”

朱莉和戴维只用了两分钟穿戴整齐,坐上汽车向中南海驶去。

这时已经是深夜时分,长安街上一片寂静,他们所乘车辆的背后还有几辆军用黄色吉普车担当安全保卫工作。

而此时的中南海内,毛主席坐在书房外那张舒服的沙发上,头靠着沙发靠背一动不动,眼睑半阖,静静地等待着两位客人的来临。

此时此刻,毛主席脸色泛黄,稀疏的白头发显得有些凌乱,嘴巴微张,露出一点洁白的牙齿,呼吸起来总不那么通畅。

虽然已经是82岁的高龄,年老体衰,走路都困难,但毛主席的身上依然散发着给人安抚,令人镇静的力量。

毛主席

晚上11点50分左右,乔冠华、黄镇领着朱莉和戴维沿着中南海游泳池走,一直走到毛主席的书房。

当客人出现后,两位工作人员走到毛主席身边,将他搀扶起来。毛主席挪了挪身子,脚步迟缓地向前走了几步,欢迎两位客人的到来。

毛主席站定后,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抬起手替他捋了捋头发,随后就默默地退到一边,把大家关注的焦点让给了两位客人。

紧接着,在场的记者们打开照相机、摄影机,对准毛主席和两位客人照个不停。

在一阵咔咔的快门声中,毛主席热情地跟朱莉、戴维握了握手,欢迎他们来到中国。

毛主席接见朱莉、戴维

初次见到这位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着整个世界的东方巨人,戴维充满好奇。

他发现毛主席的手很有力,丝毫不像一位82岁老人的手,手上的温度从手心传来,给人松弛温暖的感觉,这是一双曾经托举起中国革命前途与未来的手,是一双掌舵着中国前进方向的手,让他不由得肃然起敬。

一阵寒暄后,工作人员又搀扶毛主席送回沙发上。

戴维坐下后,久久地盯着毛主席看,毛主席朝他的方向望过去,迎上他的目光,笑着问道:“你在看什么?”

这浑厚的声音让戴维很是惊讶,虽然语气声有些微弱,但声线沉稳,每一个字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戴维认为,毛主席中气十足的声音与他的年龄、他苍老的面容完全不符。

想到这里,戴维突然觉得自己失态,镇定了一下心神,带着歉意回答:“我在看您的脸。您的脸上半部很……很出色。”

工作人员翻译完这句话,毛主席哈哈大笑,不紧不慢地说:

我生着一副大中华面孔。中国人的脸,演戏最好,世界第一。中国人什么戏都演得,美国戏,苏联戏,法国戏。因为我们鼻子扁。外国人就不成了,他们演不了中国戏。他们鼻子太高了,演中国戏又不能把鼻子锯了去!

毛主席风趣的话语,引得在场的人全都笑了起来。

毛主席

这时候,朱莉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询问1972年父亲尼克松来到这里与毛主席会面时,坐在哪张沙发上?

毛主席告诉朱莉:“你现在就坐在当年你父亲访华时坐过的那张沙发上。”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朱莉既意外又激动,觉得这样的巧合难以置信,立即站起来与戴维互换位置,想让他也体验一下这张“见证”过重大历史时刻的沙发。

后来,朱莉回忆:“我们都意识到了我父亲访问中国是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所以我觉得戴维应该有机会感受一下这个有历史意义的位置。”

这个有趣又可爱的举动把毛主席逗笑了。

毛主席与朱莉、戴维亲切交谈

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朱莉掏出一个信封,很认真地对毛主席说:“我带来了我父亲对您的问候,还带来了他特意写的一封信。”

说完,朱莉郑重地把信交给毛主席:“我爸爸给您的。”

毛主席默默看了一遍信,转过头递给翻译,翻译给大家念道:“使我感到高兴的是,我们于197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建立的新关系仍在持续......”

尼克松的信洋洋洒洒,旨在希望中美能够保持合作和友谊。

毛主席听完后,拿过信,用英语读了一遍末尾的时间:“1975年12月23日”,然后,表情略显严肃地说:“很好,谢谢他。我还要见他,President Nixon(尼克松总统),欢迎他。”

朱莉和戴维一听愣住了,随后夫妻俩相视一笑,他们因为毛主席的这句话感到很高兴。

在这趟“中国行”中,黄镇的夫人送给朱莉一枚毛主席像章,朱莉像宝物一样珍藏起来。

见到毛主席,朱莉微笑着拿出那枚像章,让毛主席过目。

毛主席看着这枚印刻着自己头像的像章,脸上的笑意更深了,黑色的眼眸里闪动着光芒,主动伸手与朱莉握手。

毛主席像章

与此同时,毛主席关切地问起尼克松的身体状况:“总统先生的腿怎么样了?”

朱莉回答:“好多了。”毛主席的贴心关怀,让朱莉深受感动。

戴维进一步解释了尼克松的病情:“尼克松先生患的是静脉炎。”

毛主席沉思片刻,说:“好好保养他的腿,他说过还要爬长城呢。我欢迎他到中国来。把我这话转告总统先生。”

戴维接话道:“他现在已经不是总统了。”

毛主席手一挥笑着说:“我习惯这样叫他。”

毛主席

戴维没有说话。

毛主席直截了当地说:“不就是两卷录音带吗?有什么了不起?当你手中刚好有一台录音机的时候,录下一次谈话有什么错?谁让你们美国有那样多录音机!”

戴维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关系到西方的政治……”

毛主席摇摇头,抬高声音说:“西方政治?那是假的。”

戴维微微耸起肩膀,陷入沉默。

毛主席看着朱莉说:“马上写封信给你爸爸,说我想念他。我这句话,可以登报。”

戴维顺便说了一句:“现在,在美国,反对我岳父的人很多。还有人强烈要求审判他。”

毛主席说出了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话:“好,我马上邀请他到中国来访问。马上!”

毛主席把目光转向朱莉:“信里再加上一笔,我等待你父亲再次来中国。”

毛主席

这时候,戴维将自己在路上的见闻告诉毛主席:“刚才在来的路上,我们看到很多人在听广播,在听您新发表的两首诗。”

戴维说的两首诗是毛主席的诗词《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

毛主席笑着解释道:“老的。那算不得什么,那是我1965年写的。”

戴维说:

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您首先是政治家,然后才是诗人。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您首先是诗人。在延安时,您同她谈过诗。有一句话给她印象太深了。那句话,您是指着自己的鼻子说的。您还记得您说的是什么?

毛主席本来想举起右手,激情高昂地向大家说出那句话,但他的身体虚弱,挣扎着抬手臂,却抬不起来,只能平静地把40年前的那句话重复一遍:“谁说我们这儿没有创造性的诗人?这儿就有一个。”

戴维附和道:“您的诗有很多读者。但相比之下,您的著作读者更多。因为您的著作印了几十亿册,是地球上印得最多的书。”

毛主席说:“我的那些书没有什么好读的。我在里头写的没什么教育意义。”

戴维不以为然:“您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并改变了世界。”

毛主席指着不远处的地球仪说:“改变世界?不可能。我没有那个能力。你瞧,地球那么大,大得像个西瓜,怎么改变得了?我只不过改变了北京附近很少一些地方。”

说完,毛主席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而是另转话题:“你们吃中国菜习惯吗?”

戴维似乎在回忆到中国以来的饮食经历,苦笑道:“不习惯。基辛格说,美国人一吃中国菜,肠胃功能就不正常。”

毛主席说:“我的肠胃功能也常常不正常,尤其是在北京。”

毛主席脸上的表情微微顿了一下,又说:“只有在战争中,我的肠胃功能最正常。”

这时候,工作人员端着一个放着汤药杯的托盘走过来,将托盘放在毛主席旁边的茶几上,把汤药送到毛主席嘴边,毛主席刚喝了一口就直皱眉,随后又艰难地喝下第二口,然后对工作人员说:“你去吧,我自己喝。”

工作人员小声嘱咐:“一定要喝。”

毛主席微微点头,算作回应,就像个小孩一样“听话”。

工作人员离开后,毛主席用苍白的手,有些颤抖地去拿汤药杯,费了一些力气才把药杯拿起来。

戴维紧张地看着这一幕,整个人受到深深的震撼,在心里不由自主地赞叹道:“战士,战士。”

戴维心想:“此情此景,使我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战士。一个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一杯汤药见底后,毛主席看着面前的空杯子,眼神里有着掩盖不住的忧伤:“我老了,我的负担太重了。”

毛主席

戴维安慰道:“你的心仍然年轻。”

毛主席似乎没有听清戴维的话,自言自语道:“一个人如果负担太重的话,死是最好的解脱办法。”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戴维试图转移话题:“我岳父让我转告一句话,他希望能在美国见到您。”

毛主席小声说:“美国?”

随后,毛主席再次看向地球仪,他的位置正好对准地球仪上的澳大利亚,他说:“我不想去澳大利亚,我想去美国。澳大利亚在地图上看看,就怪让人寂寞的。”

翻译反应很快,马上走过去旋转地球仪,使毛主席能够清楚地看到地球仪上的“美国”。

戴维讲起一段遥远的历史:“40多年前,您对埃德加·斯诺说过,您渴望去美国旅行,特别渴望去加利福尼亚。”

毛主席一瞬不瞬地盯着地球仪,没有移开眼睛:“加利福尼亚让人感到亲切。因为离中国最近。”

戴维心头一亮:“为什么您不找个机会去看看呢?”

毛主席笑道:“到美国去要坐飞机,他们不让我坐飞机。”

戴维很了解毛主席的出国经历:“如果我没有记错,您一生中只出过两次国,而且都是去苏联。两次都是坐火车去的。”

毛主席频频点头。戴维又说:“美国比苏联好玩多了,您真应该去。”

毛主席很遗憾地说:“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毛主席的神色显得有些疲惫,乔冠华见状,悄悄地指了指手表,示意客人时间差不多了,该离开了。然而,戴维显然对这场谈话感到意犹未尽,还有许多话题没有聊。

毛主席聊得正尽兴,“制止”了乔冠华,继续听戴维说。

这场谈话一直持续到1976年1月1日零点45分,朱莉和戴维才恋恋不舍地站起来向毛主席告辞。

戴维向毛主席献上真挚地祝福:“祝您健康长寿!”

毛主席一路把他们送到门口,还对两位客人说:

我不会送你们什么东西,因为我无求于你们美国。在延安时,斯大林给我们送吃的穿的和用的,可我只给他送过一次东西,是一包红辣椒。他送的枪炮和物资,都是工人农民生产的,我送的红辣椒,却是我亲手种的,我们打了个平手。”

毛主席提出不送礼物,可以看出他的处事原则,他想要达到一种有来有往的平衡。

在作最后告别时,毛主席看着朱莉说:“你父亲来时,我会等着他的。你们是年轻人,以后再来中国访问吧。中国有些成绩,总的来说是落后的。过了10年,你们再来看。10年之后它将是了不起的!”

离开中南海,朱莉和戴维在车上陷入沉思,似乎在回顾那近一个小时的谈话。

突然,朱莉打破沉默,问戴维:“你对毛泽东有什么印象?”

戴维缓慢而激动地说:“10里之外,就可以呼吸到他的个性。”

朱莉和戴维

后来,朱莉曾这样回忆毛主席:“毛主席的一生,也许超过所有其他人,已经使全世界的穷人产生了强烈的和日益增长的革命要求。”

毛主席是一位伟人,不仅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也使许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对他给予极高的评价,这种影响力是很少见的......

4 阅读:186

觅波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