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作家张恨水被迫结婚,新婚夜,他嫌弃妻子貌丑,便常常离家出走。然而不久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3-29 16:21:03

1914年,作家张恨水被迫结婚,新婚夜,他嫌弃妻子貌丑,便常常离家出走。然而不久后,妻子却怀孕生下一个女儿,他怒骂:真是晦气!后来张恨水定居北平,再次迎娶了新的妻子,他们将原配接到北京当作佣人使唤! 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文坛的杰出人物,以《金粉世家》等作品著称,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他的一生创作无数,作品字数近两千万。张恨水的名字与他的生活一样,充满了文学的浪漫与悲剧色彩。他对爱情有着美好而又复杂的幻想,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场包办婚姻。 他的婚姻的故事,始于一个媒人的撮合。媒人在张恨水的母亲和徐大毛家之间穿梭,策划了一场偷梁换柱的戏码。张恨水的母亲,希望儿子能娶一个端庄贤淑的女子,而媒人为了顺利成事,将一个清秀活泼的姑娘安排在相亲的位置上。 张恨水见到那位姑娘时,被她的气质与美貌所吸引,内心生出了喜悦。他在母亲的劝说和那一刻的感觉驱使下,答应了这桩婚事。 当红盖头一掀,眼前站的却是徐文淑。徐文淑长相普通,未曾学过书。这一刻,张恨水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对徐文淑产生了深深的反感。 徐文淑那时只有十六岁,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无比的困惑和恐惧。她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为何新婚之夜便遭丈夫的冷落与疏远。 张恨水在那之后几乎不与她相见,将所有的情感和精力倾注在文学创作之中,徐文淑则默默地承受着这段婚姻带来的孤寂与痛苦。 张恨水的母亲十分喜爱这位儿媳,她原以为儿子娶了儿媳后,能够安定下来,不再追逐那些缥缈的梦想。 可她没想到,正是这段婚姻让儿子更频繁地离家出走。 她内心充满了对徐文淑的愧疚,如果早知道结局,她绝不会促成这桩婚事。每当张恨水回家,张母都会劝说他多陪陪妻子,希望能有孩子来缓和两人之间的疏远。 徐文淑在张家的日子里,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公婆和家庭,她的善良与贤惠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也从未有过抱怨。 张恨水的妹妹也尝试帮助徐文淑,教她读书识字,希望这能让她在哥哥眼中显得更有价值,但这些努力似乎并未触动张恨水的心。 尽管张恨水听从母亲的建议,他与徐文淑的关系更像是完成任务。 徐文淑在这样的氛围中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女儿,但不幸的是,女儿夭折了。 家里人感到十分惋惜,再次请求张恨水好好对待徐文淑。 后来,在张母的再三请求下,徐文淑又一次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儿子同样夭折。 后来,张恨水决定定居北平,并将全家人都接了过去。在北平,他再次迎娶了新的妻子胡秋霞,并与她有了一个女儿。徐文淑的地位因此更加尴尬,她在家中的角色几乎成了一个佣人,而胡秋霞则被当作家中的主妇。尽管如此,徐文淑仍未有任何怨言,她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张母对徐文淑始终抱有愧疚,她多次向儿子表达,希望徐文淑能有自己的孩子,为将来留下依靠。然而,所有的希望与努力都未能改变张恨水的冷漠。他与徐文淑的关系从此再无温度。 徐文淑的日常围绕着家庭和奉献旋转,她的丈夫张恨水,尽管在法律上是她的配偶,实际上却更像是一个遥远的旁观者。他们的关系,虽有婚书作证,却缺乏爱情的温度。徐文淑的心中,除了责任,几乎再无他物。 徐文淑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家庭的日常照料中,尤其是张家的长辈和孩子们。胡秋霞的到来并没有改变徐文淑的生活轨迹,反而因为胡秋霞的儿子张晓水的出生,让她找到了新的生活重心。 胡秋霞生下张晓水后,家庭的照料需求变得更为繁重。徐文淑见胡秋霞带着孩子们忙碌不堪,主动承担起照顾张晓水的责任。她对张晓水的关爱丝毫不亚于对自己亲生子女的爱护,甚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她更多的是以母亲的身份出现。 随着时光流逝,张恨水决定将家人送回安徽的老家。徐文淑继续在张家扮演着照顾者的角色,照看着家中老小。张恨水对她的贡献心知肚明,虽然无法给予感情上的回报,却每月寄来高额的生活费,以示感谢。 岁月如梭,在家中长辈相继离世,张晓水长大成人后,徐文淑的生活逐渐变得空闲。她开始寻求精神的慰藉,通过吃斋念佛和阅读简单的佛经来度过余生。虽然生活中充满了孤独和寂寞,但她从未放弃对张晓水的关心与爱护,她将他视如己出。 直至徐文淑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在思念张晓水。尽管张恨水并未在她临终时回来送她最后一程,但张晓水不顾一切,跨越千山万水,以儿子的身份为她举办了葬礼。

0 阅读:79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