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逝世,葬礼为何全程保密,墓中多出一把手枪是谁的?
许世友上将戎马一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不过,这样一位威名远扬的开国上将,他在1985年去世之后却未能风光大葬,反而葬礼被全程保密,只有许世友上将的几个家人好友送葬,可谓低调至极。
那么作为一位为新中国建立立下赫赫战功的上将,为何他的葬礼要全程保密呢?同时在许世友上将的墓穴当中还有着一把勃朗宁手枪,这把手枪又是谁的呢?
许世友上将要求土葬在母亲身旁。
许世友上将1905年出生于湖北麻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庭十分贫苦,为了缓解家庭压力,8岁的许世友便独自一人入嵩山少林寺拜师学艺,随后参军入伍戎马一生更是难得陪在父母身边。
常年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令许世友上将觉得十分惭愧,为了弥补自己对父母的亏欠,许世友上将曾经五跪母亲,一时传为佳话!
许世友上将16岁那年,因为年少斗狠不小心误伤了本地一位地主家的儿子而被追捕,在外逃往一年后回到家中立即跪在了母亲当前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因为年少轻狂导致不能陪伴在母亲左右,让母亲受苦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经贵为山东军区司令的许世友上将在母亲面前却仍然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当他将母亲从老家接到山东后,见到母亲第一面后便跪了下去直呼自己不孝,几十年未能陪伴在母亲身边。随后几年许世友上将为了弥补对母亲的亏欠,每日都会抽出时间陪伴母亲,和母亲说说每日见闻,听母亲唠唠家长里短!
1955年,许世友的母亲逝世,母子二人从此天人两隔。为了以后能够常年陪伴在母亲左右,弥补自己几十年的不孝,许世友上将做了郑重的决定,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土葬在母亲身旁,如此便能常伴母亲左右。
不过当时中央规定人们去世之后必须火葬,作为中央领导的许世友自然应当以身作则,避免因为采用土葬而给广大群众带来不良影响。为此,许世友上将多次找到毛主席,希望主席能够看在自己为国尽忠而未能尽孝的份上满足自己的一片孝心,让自己能够土葬在母亲身旁永远陪伴着母亲!
许世友上将被秘密安排土葬。
毛主席见许世友一片孝心便应允了他的请求,同意其去世之后土葬在他母亲身旁。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上将病情急剧恶化,最终不幸在南京去世,对于许世友生前的土葬请示报告,邓小平同志也遵循了毛主席当年的意见,同意了许世友的请求,于是,许世友上将便成为了仅有的一位被获许土葬的将军。
不过为了顾及中央领导采用土葬而带来的不良影响,许世友上将的葬礼只能秘密进行。
得到中央批准之后,许世友上将原军区便一方面秘密派人到其老家河南新县许家村祖坟开挖墓穴,对外宣称是建筑军事工程。另一方面派人将许世友上将生前定制的棺材从老家运到南京入殓,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副棺材尺寸过小,必须重新定制方能入棺。
可如今入棺在即,又去哪里找能够长期防腐的棺材呢?就在众人都一筹莫展之时,许世友上将的好友尤太忠将军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到广西深山中找到了一个极佳的楠木,请工匠抓紧制作之后终于得到了一幅完美的棺材!
万事俱备之后,1985年11月7日,许世友上将的遗体正式从南京军区启灵。
按照上级指示,为了秘密地进行,在前往许世友老家安葬的过程中一路上都不允许按喇叭,同时也尽量不开大灯,到达后更是不允许通知当地政府。在许司令墓地周围,自从开工以来便一直有人警戒,不许外人入内,更不允许拍照和录像!
许世友上将的下葬仪式也极为精简,南京军区首长在墓穴前对许世友上将致辞后,便将许世友上将的遗体现场入殓,将中国共产党党旗盖在了许世友身上,随后全场肃立,向许世友上将致哀!
许世友家人在其墓穴中放入一把勃朗宁手枪。
为了寄托对许世友上将的思念,许世友的子女在其墓穴中放入了数件陪葬品,比如许世友上将一直喜欢听的收音机、最爱喝的茅台酒等等。
不过最特殊的陪葬品当属一把勃朗宁手枪,这是按照许世友上将生前所托放入墓穴当中的,那么这把勃朗宁手枪是从哪里的呢?为何许世友上将将其看得如此重要。
说起这把勃朗宁手枪,便得说起那场经典战役——孟良崮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中,敌军集齐了24个整编师总共45万人向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但在我军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第1、4、6、8、9纵队的反攻之下节节败退。
许世友上将作为第九纵队司令,在其带领下,第九纵队率先攻上了孟良崮,歼灭了国民党王派军队整编74师,在其师长张灵甫阵亡之后,便缴获了这只原属张灵甫的勃朗宁手枪,这支手枪也成为了许世友克敌制胜的重要见证,从此将其带在身边留做了纪念。
许世友上将正是看重那场可歌可泣的战役,于是嘱咐家人将这支手枪随自己一起长眠于地下,以示自己当年立下的赫赫战功。这支伴随了两大名将的勃朗宁手枪,能够跟随许世友上将长眠地下也算是功成身退,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