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100年前北洋政府随手签的条约,如今中国赢麻了。 2002年

糖果乐园魔导 2025-03-31 21:37:35

国运来了谁也挡不住!100年前北洋政府随手签的条约,如今中国赢麻了。 2002年的北极,寒风刺骨,气温低至零下40度。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朗伊尔,一面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极寒之地建立的第一个科考站,见证着中华民族在地球最北端的足迹。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后的2004年,中国又在新奥尔松建立了"黄河站",从此五星红旗在北极上空长期飘扬。中国科学家可以在这片距离祖国3000多公里的北极土地上,自由进出、开展科研、采集样本,享有与当地居民几乎相同的权利。 但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何中国科学家能在这片属于挪威主权的土地上如此自由地活动? 答案要追溯到1991年秋天。那年,中国探险家高登义应挪威卑尔根大学叶新教授的邀请,踏上了北极考察之旅。在叶新教授赠送的《北极指南》中,高登义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中国竟然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的缔约国之一! "高,中国是条约的成员国,你为什么不组织中国的科学家来这儿建立你们自己的科学考察站呢?"叶新教授的一句话,点醒了高登义。他立即将此事报告给外交部和中国科学院。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引起了中国外交部和科学院的高度重视。一场寻找历史证据的行动随即展开。最终,在斯匹次卑尔根首府朗伊尔宾的博物馆里,中国官员找到了当年《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修约的原件。在那已经发黄的纸张上,"CHINA"的字样清晰可见。 这份条约赋予了所有签约国公民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自由通行、停留、从事科研、捕鱼、开采矿产等权利,而无需申请签证。这意味着中国获得了一块可以自由活动的北极立足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逐渐融化,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据估计,北极地区蕴藏着石油10002000亿桶、天然气5080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量的22%。更重要的是,北极航道的开通可以将亚欧美三洲之间的航线缩短约8000公里,节省近40%的运输成本。 从2001年高登义率队首次北极考察,到如今中国在北极的科研站点逐渐增多,中国在这片冰天雪地中的足迹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黄河站"建立后,中国科学家对北极生态、气候变化、地质资源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北极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数据。 1925年8月27日,北洋政府内,段祺瑞站在窗前,望着远方,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签署的条约——《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份被他视为无足轻重的文件,会在近一个世纪后,为中国带来如此巨大的战略利益。 那是八年前,在1917年8月,段祺瑞作为北洋政府执政者宣布对德奥宣战,加入协约国行列。中国当时国力孱弱,无力在欧洲前线投放军队,便采取了"以工代兵"的方式支援盟友。整整30万华工远渡重洋,在欧洲战场为协约国修工事、运弹药、抬担架,其中有5万多人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 正是这些中国劳工的贡献,为后来中国受邀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埋下了伏笔。虽然在1920年首次签订该条约时,中国并未参与其中,但形势很快发生了变化。 1925年4月9日,北洋政府突然收到了一份来自法国的照会,邀请中国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照会附带一份11页的法文副本,内容关于一个名为Spitzberg的地方。这突如其来的"好意"让段祺瑞警惕不已。 "法国佬不坑咱们就千恩万谢了,天下还能掉馅饼呢?"段祺瑞心生疑虑。他的顾虑不无道理。就在不久前,法国政府曾在"金佛朗案"中狠狠坑害了中国,原本承诺退还《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结果不仅没有退还,反而让中国欠下了6000多万的债务。 为了弄清真相,段祺瑞找来外交部的陈箓研究这份条约。经过仔细核对英文版和法文副本,陈箓确认这确实是一份真实存在的国际条约。段祺瑞仍不放心,特地前往青岛咨询了曾在海外漂泊多年的康有为。 "这个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确有其地,有渔场,有矿,是个好地方。"康有为分析道,"咱们现在一穷二白,光脚不怕穿鞋的,先把税款拿回来再说。" 法国邀请中国加入条约,绝非出于纯粹的善意。一战后,英美日三国逐渐靠拢,法国为了抗衡可能出现的英美日同盟,广发"英雄帖",将18国签约扩大到43国。选择中国,一方面因为中国在亚洲除日本外还有一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的中国内政混乱,国力衰弱,根本无力参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开发,不会触动欧洲列强在该群岛的既得利益。 条约签订仅两年后,北洋政府就被推翻,中国随后陷入长期的混乱和封闭中,几乎忘记了这份权益的存在。直到1991年,这份尘封已久的权益才重见天日。

0 阅读:2
糖果乐园魔导

糖果乐园魔导

糖果乐园魔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