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俘,眼看就要被活埋。敌人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听两眼发光,有救了?她连忙说:认识认识,就是那个头戴白布的老太婆嘛… 莫林,原名姚世瑞,1920年出生在江苏南通一个有钱的医药家庭。她爹姚寿人开药肆,家里日子过得挺宽裕。那时候很多女孩子都没机会读书,但莫林家不一样,爹妈特别重视教育,把她送进邱陞中学。这学校不是一般的学校,是爱国人士办的,老师大多是些有骨气的年轻人,讲课不光教书本知识,还讲民族大义。莫林从小就聪明伶俐,在这儿读书,眼界开了,心思也变了,慢慢觉得自己得为国家做点啥。 1937年,日本鬼子全面侵华,全国都乱了套。莫林在学校里跟着同学搞了个“青抗协”,专门宣传抗日。她们自个儿印传单、写标语,走街串巷喊口号,告诉大家得起来反抗。那会儿她才十七八岁,已经不是家里那个娇小姐了,变成了个有理想的热血青年。 1940年,新四军到邱陞中学招人,莫林一听就坐不住了,觉得这是她报国的机会。可家里人死活不同意,爹气得拍桌子,妈哭着拉她手,说外面太危险。她心里也纠结,但想想国家都这样了,哪还能光顾着自己?第二天一早,她留了张字条,悄悄跑去报名,改名叫“莫林”,从此跟家里断了联系,上了抗战这条路。 刚进新四军,莫林被分到宣传队,当了个区宣传委员,干的是民运工作。她常下乡,帮农民搞减租减息,减轻他们的负担。她干活麻利,跟老百姓聊得来,很快就混熟了,大家都挺信任她。不过她不满足于光干宣传,眼看着前线打得热火朝天,她也想上战场。训练时,她练枪特别带劲,双枪打得贼准,教官都夸她有天赋。后来部队看她这本事,把她调到作战单位,开始真刀真枪地干。 莫林打仗的地方是敌占区,战斗多,风险大。她脑子活,想了个招儿,把自己扮成个裹白布的老太太,穿着破花衣到处跑。这招真绝,既能掩护身份,又方便行动。她对地形熟得很,带着队伍抄小路摸到敌人后头,打个措手不及。她的枪法又准,敌人老远就倒一片。打了几次,敌人就慌了,只知道有个“双枪老太婆”老搞破坏,可谁也没见过她长啥样。这名号越传越响,敌人一提就咬牙切齿。 1941年底,日伪军搞大扫荡,要把新四军的地盘清干净。莫林跟部队转移时,发现有份重要文件落下了。她知道这东西不能丢,冒险跑回去拿。结果文件是拿到了,人却没跑掉,被敌人堵在河边抓了。那会儿她没来得及扮老太太,穿着普通衣裳,敌人没认出她来,以为就是个普通人,把她跟其他俘虏一块押到荒地准备埋了。 路上,押她的伪军聊开了,说起那个“双枪老太婆”,语气里全是恨。莫林听着听着,脑子一闪,觉得有戏。她装得挺随意,说自己认识那个老太婆,长得啥样,枪法多厉害。伪军一听这话,觉得她可能知道点啥,赶紧把她拉出来单独审。审讯时,头目问她老太婆在哪儿,她就瞎扯,说老太婆常在山里晃悠,具体啥地儿不清楚。她这招是拖时间,话说得模棱两可,敌人抓不住把柄。头目急了,派人揍她,她硬挺着不说实话。 就在这时候,她爹姚寿人听说闺女被抓了,急得不行,带着钱和药材跑去找伪军求情。伪军头目见钱眼开,要了2000大洋才肯放人。莫林被放出来后,爹妈哭着求她回家,说别再冒险了。她心里感动,可还是没答应,说国家没解放,她不能回去。说完就走了,又回了部队。 莫林回去后,劲头更足了。她觉得自己这条命是捡回来的,更得好好干。她接着打仗,参加过不少硬仗,立了不少功。1945年抗战赢了,她没想着歇着,脱了军装就去帮着建新中国。她干过农业,跑过基层,啥苦都吃过,从没喊过累。晚年的时候,她写回忆录,把抗战那段日子记下来。她写得特朴实,说自己把命给了国家,啥苦都值了。她想让后人知道,那时候的人为啥那么拼。
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俘,眼看就要被活埋。敌人问:“你认识莫林吗?”莫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01 00:51:54
0
阅读: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