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岭风景区的墓葬问题能否推动陵园朝着公园化发展呢? 今天上午,送孙女到苏仙区机

沁沁随心生活 2025-04-02 13:52:09

苏仙岭风景区的墓葬问题能否推动陵园朝着公园化发展呢? 今天上午,送孙女到苏仙区机关幼儿园后散步,之后在苏仙岭爬山时,看到不少市民拿着塑料花之类的东西沿着公路上山为亲人扫墓,我着实感到有些诧异,难道风景区以前是允许土葬的吗?能够葬在5A级风景区,不管是对死者还是其后人而言,都是一件很有福气的事啊! 苏仙岭风景区存在墓葬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苏仙岭是道教文化圣地,这里的墓葬大多和历史名人有关,例如元代三苏泥彩塑像以及苏洵的衣冠冢,这类墓葬属于文物保护的范畴,景区肩负着守护文化遗产的职能,名人墓葬与景区相融合也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之一。 在传统殡葬习俗方面,部分山区有着“就地安葬”的传统习俗,这大多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早期的殡葬管理规范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从地理环境来看,苏仙岭山脉连绵的地形特征使得早期墓葬分布得相对隐蔽,与自然景观形成了共生关系,不过人为改变地质结构的墓葬存在安全隐患。 陵园公园化发展具有必然性。 政策导向推动着转型,江苏、安徽等地开展了“禁塑祭祀”“生态葬”等专项行动,推广鲜花祭扫、云祭扫等新模式,《江苏省公墓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扩大公益性生态安葬的供给,到2025年全国的目标是生态安葬率达到60%以上。设计理念也在不断革新,现代陵园呈现出空间重构、功能叠加、科技赋能这三大趋势。 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年轻群体更偏向于“生命公园”的概念,城市用地紧张促使节地模式发展。 苏仙岭的案例目前存在一些矛盾,比如文物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平衡难题,散葬治理也面临着技术挑战。未来的优化方向包括分级保护,在核心区保留历史墓葬,在外围区设立生态安葬示范园;文旅融合,开发“苏仙文化研学路线”,将扫墓活动转化为文化体验;数字赋能,建立虚拟墓园系统,缓解实体空间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陵园公园化不仅仅是形态的改变,更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诠释,就像沈阳森林墓园那样,实现了从“死亡空间”到“生命教育基地”的转型,既应对了土地资源的约束,也符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零陵一天游 游岳麓山风景区 南岳衡山去了 二刷仙都风景区 九嶷山,舜帝陵 紫南旅游文化区 郴徒旅行 岳麓山名人墓 酃峰攻略

0 阅读:2
沁沁随心生活

沁沁随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