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提出只生一个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人口结构失调的危险? 来源:小咸鱼微观 当初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认识到人口结构失调的危险?当然预测到了,而且不是危险性,是必要性、紧迫性和有利性。 你以为政策制定是随意决策,实际上是由一群精英人士召集各方面的专家,通过数据支持、参数考虑、数学模型测算、可行性研究、逻辑论证等一系列严谨的步骤来完成的。 最早的预测是到2000年的时候,人口总规模不超过12亿人,到2020年实现人口总规模不再增长,截止到2024年,出生人口约为950万,死亡人口数据是1090万左右。 这意味着从2024年开始,东大人口总规模开始下降,不再增长,只比预测的2020年晚了四年。在跨越40年的时间维度上,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当初的预测和控制手段啊都相当精准了。 即便从2016年放开二胎到后来放开三胎,尤其是2022年房价开始下跌后,许多地方虽然出台了不少生育政策,但你要记住一点,东大从未从国家层面上鼓励过生育,控制人口规模下降是东大长期的基本国策。 以前读初中、上政治课的时候,这都是考点。至于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人口下降危险性的论调是怎么来的? 其实主要有两点,第一个是因为各种资本,因为过去他们在东大依赖人口红利发展的阶段来钱很容易,或者说他们在东大赚钱这么容易,就是因为东大有人口红利。 那不需要过度关注什么太高精尖的技术竞争,圈个地,办个厂,搞好银行资源、政府关系,低价招聘工人,钱就哗哗流水一般进来了。 关键是东大的人口红利跟印度这种人口大国还不一样,东大是国家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还强制普及,低价的高等教育,以亿为单位的往社会上输出产业工人,产业工人本身可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东大最低的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生。在产业工人的素养上都吊打全球同年龄群体,这可是国家承担了成本,没让企业掏一分钱。 新生人口的下降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生产要素整体剥削效率的下降,同时老龄化人口的增加意味着资本对无用劳动力人口赡养成本的增加。所以资本对人口很关心,尤其是对妇女、新生儿和年轻劳动力,不是因为资本心善,或者是他们关心国家命运。 事实上,从1760年欧洲诸国陆续进入工业化,相比于雇佣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资本更喜欢雇佣妇女和儿童这种更低廉、性价比更高的劳动力。但问题出现在1840年前后,那个时候光童工的雇佣比例就达到了39%。 资本发现大量的雇佣妇女和儿童当产业工人从事工业生产,会导致社会整体劳动力人口规模的下降,从而造成资本对劳动力生产要素整体剥削率的下降,进而导致资本积累率的下降。 因为妇女太劳累了就不会生育,主动生育意识在下降。男人不一样,男人在生育繁殖这件事上只付出几秒、几分钟的努力,女人基本上要消耗两年的时间,怀孕一年,养育一年,成本极其高昂。 第二个就是普通民众的情感共鸣。东大近40年的发展速度太快了,确实是伴随着一定的代价,代价在于生产力正在迈向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而早期的一代二代三代人口大部分仍然健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负担。 理想的情况应当是,这些早期人口基本上已经自然消亡,而不是大部分仍需要赡养和消耗资源。打个比方,国家的发展就好像飞机、火箭,人口实际上是第一级火箭的燃料,对应的是农业和基础工业阶段。这些燃料燃烧完,将火箭推到第二级,即高端工业和服务业阶段,也就是资本生产阶段。 第二级的燃料燃烧完,再将火箭推进到第三级,进入生产智能化和人工智能阶段。如今,我们正努力冲刺第三级。然而,第一节的燃料仓还悬挂着没脱落。发展速度过快,导致本应自然减少的人口尚未完成,这一过程甚至还没有开始。 那么,为什么普通民众对资本所宣扬的人口老龄化和新生儿出生率下降问题会产生情感共鸣,因为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减弱,甚至感到没有用处。这种情感中夹杂着一些委屈、不甘、不理解,还有哭诉。 以东大仍然留守在农村的4.6亿人口为例,在现代科技生产力的推动下,如果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即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完成这4.6亿人创造的农业产能,产值实际上只需要500万人,而且产能和产值可能还会更高。 也就是说,如果农村留守的4.6亿人口自然减少,东大剩下的9亿人口中仅需要500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就足以养活全国9亿人口,并且还有大量的剩余可以出口。那为什么不加快推进农业的集约化和工业化生产,迟迟不进入这一个阶段? 正是因为这4.6亿人口被视为负担,国家不得不继续保持小农模式,让他们依赖小块土地来养老,直到他们走完自然生命的过程。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初提出只生一个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人口结构失调的危险? 来源:小咸鱼微观
烁耀中原地
2025-04-10 23:59: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