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黄华——朱德秘书,国务院原副总理、外交

胡乔木——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黄华——朱德秘书,国务院原副总理、外交部部长 宋平——周恩来秘书,政治局常委 林枫——刘少奇秘书,第二届、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王瑞林——邓小平秘书,上将军衔 曹万贵——华国锋秘书,少将军衔 高勇——胡耀邦的秘书,中央文献出版社社长 胡乔木的父亲胡启东,出生于晚清,是一位秀才,但在接触到先进思想后,立志推翻旧有的统治。 辛亥革命后,胡启东在1913年被选为国会众议院的议员,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尤其是在段祺瑞的威逼下,他毅然南下参与护法运动。 从小在这样充满革命气息的家庭中长大,胡乔木表现出浓厚的文化兴趣。 进入学术领域后,胡乔木的思想逐渐趋向社会主义。 20世纪20年代,他写下的《别辞》便展现了他对于社会变革的信仰。 1930年,胡乔木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这一时期,北平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胡乔木受到了激进思想的深刻影响。 大学时期,胡乔木加入了共青团,并在清华大学担任团支部书记。 此后,胡乔木的思想开始接触到更为激进的革命理论。 他与同为清华校友的乔冠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在思想上互相启发。 1937年,胡乔木奉命从上海调往延安。 刚到延安时,他的名字是胡鼎新,但很快,他决定改名为“胡乔木”。 1938年,他与李桂英结婚,妻子的名字被改为“谷羽”,两人的名字相结合。 在延安的日子里,胡乔木与毛主席的接触逐渐增多。 初次会面时,毛主席问胡乔木关于他的家乡盐城的历史,特别提到东汉时期的陈琳。 这次会面也让胡乔木感受到了毛主席对他的认可。 胡乔木的文学才华,使他在毛主席面前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虽然那时胡乔木还不到29岁。 胡乔木在延安的工作逐渐增多,他不仅参与了许多重要的革命宣传工作,还在毛主席身边担任重要职务。 1951年,胡乔木撰写的纪念中共成立30周年的文章,在毛主席的指示下迅速发表,并受到广泛好评。 毛主席对于胡乔木的认可,促使他在党内逐渐晋升。 胡乔木虽然身处革命的风口浪尖,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家庭的深厚感情。 尤其是在延安,他常常抽出时间关心妻子和孩子的生活。 即使两地分隔多年,他和妻子的关系始终未曾疏远。 他的妻子谷羽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位科学家。 在“两弹一星”的重要科研项目中,谷羽担任了技术局的局长,工作异常繁忙。 胡乔木则在家庭中照顾孩子们的生活。 在他全身心投入到写作和政治事务的同时,他依然会时常停下笔来陪伴孩子们。 在文学创作方面,胡乔木也常常写下许多充满感情的诗句,表达他对家人,尤其是对妻子和孩子们深深的爱意。 1945年,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二战即将结束。 随着日本的投降日渐临近,蒋介石提出了和平谈判的邀请。 尽管蒋介石的诚意存疑,毛泽东决定前往重庆与其会谈。 胡乔木尽管没有直接参与谈判,但他为毛泽东提供了大量的背景资料。 在重庆的日子里,胡乔木时常陪伴毛泽东,帮助他分析局势,尤其是通过报刊和各类社交渠道了解外界对于谈判的反应。 此外,胡乔木还协助毛泽东与张澜、宋庆龄等国内外重要人物接触。 毛泽东在这段时间里也不断告诫胡乔木,战争与政治博弈之间往往不是单纯的谈判桌上的较量,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实际的是人民支持。 1946年,毛泽东对蒋介石的宣传攻势做出了反击,胡乔木参与了《解放日报》的文章《驳蒋介石》的撰写。 毛泽东对于这篇文章十分重视,他只是修改了标题,文章的内容则全部由胡乔木完成。 毛泽东在接受外界质疑时,曾公开表示这是胡乔木的作品。 后来,胡乔木不再专门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转而参与更多的党史工作。 1991年,胡乔木开始着手撰写回忆录,这本《胡乔木回忆毛主席》最终得到了广泛读者的好评。 在1990年代初,他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编辑中。  

0 阅读:1182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