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的历史上,道光皇帝因为“节俭”,闹出过不少荒诞的黑色笑话,流传最广的大概就

朋晟聊历史 2025-04-14 20:48:45

在清朝的历史上,道光皇帝因为“节俭”,闹出过不少荒诞的黑色笑话,流传最广的大概就是“道光吃鸡蛋”了。 说有一回,道光皇帝问宠臣曹振镛,爱卿,早饭你都吃什么? 在吃方面,道光的“节俭”是出了名的——道光规定,宫中用膳,每日不得超过四碗,按照当时宫中早晚吃两顿饭来算的话,也就是每顿饭只有两个菜。而在道光之前,宫中的惯例,皇帝每天八十八道菜,皇后十六道菜,嫔妃八道菜,道光来了个一刀切,并且以身作则,一天只有四个碗。 这么搞,弄的道光有时候自己都挺馋的。 道光爱吃冰糖肘子,有一次想吃,身边的太监也够损,说做一碗冰糖肘子要五十两银子。道光听了,咽了咽口水,假惺惺地说,肘子太油腻了,不吃了。 说回“吃鸡蛋”的事,曹振镛在道光朝长期掌权,屹立不倒,靠的是六字为官秘籍——“多磕头,少说话”。这六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极深,其要义,除了懂得迎合皇上,还有一点就是绝不拆同僚的台。 面对道光的提问,曹振镛极尽迎合之能事,回答说,臣早上一般就喝碗稀饭,吃俩鸡蛋。 道光一听,大惊失色,继而感叹道,鸡蛋三十两银子一个,那么贵,爱卿居然一次就吃俩,你太有钱了。 这时候,就考验曹振镛的水平了。 他没有拆穿内务府“鸡蛋三十两银子一个”的谎言,而是忽悠道光说,臣吃的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蛋,不是外面买的,不要钱。 道光“哦”一声,情绪这才平缓下来,回头就让宫女们自己养鸡下蛋去了。 关于道光舍不得吃鸡蛋这事,有人觉得离谱,反问说,道光弄清楚一个鸡蛋的价钱,难道就那么难吗? 当时,鸡蛋的民价市价是三钱可以买十来个,内务府的官价府价是三十两银子一个,因为两者之间的价差过于离谱,很多人认为,道光只要稍微有些常识,或者简单微服私访一下,就应该能够弄清楚。 其实不然。 在道光那里,一个鸡蛋价钱的背后可不仅仅就是一个鸡蛋的问题,它事关大清的体制以及庞大且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问题,简而言之,弄清楚一个常识容易,微服私访下也不难,难的是有勇气,有魄力对体制进行改革,敢于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这样的勇气、魄力,就只能像道光这样起于惊讶,而止于惊讶。 这种说法可能都算温柔的,更尖锐地说,在道光那里,一个鸡蛋之所以要钱三十两银子,就是因为紫禁城这种体制的存在,要想让一个鸡蛋的价格回到真实状态,那只有把现有的体制给打破了,把紫禁城给拆了,这显然不可能。既然不可能,那就没有深究的意义,只能下面怎么说,就怎么信。 如果道光朝像康乾时期一样,是盛世,国力强盛,那么一个鸡蛋再贵都不是问题,直接就可以忽略过去;可道光朝恰恰是衰世,道光又平庸之极,所以到最后,他只能做些表面的文章。 说到道光做表面文章,除了他在宫中一个劲地提倡节俭,在政务上他更加的可笑。 道光当皇帝,到中后期,非常的倦于政务。 他的这个“倦”,其实就是无力去改变。 但是,在面上,他又要表现出勤政的样子,那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曹振镛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他给道光出了一个馊主意,说皇上只要给奏章挑一些细节上的毛病,比如错别字,这样臣下就知道皇上明察秋毫,就会心生敬畏。 道光一听,这主意好呀,于是开始天天在奏章上挑选错别字,吹毛求疵,严厉批评,至于奏章本身提及的重大事项,则从来都不去关注。 一种禁锢落后的体制下,当上层领导人本末倒置,尽做表面文章时,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敢说实话,办实事了,最后就都成了曹振镛的徒子徒孙,只磕头,少说话,报喜不报忧,相互之间一团和气,碌碌无为,死气沉沉。 时人龚自珍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像道光朝这样,一个万马齐喑、平庸、衰败的时代,有多么的可悲,可怕? “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时代,不仅找不到有才能的文武大臣,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有才能的老百姓,有才能的工匠,甚至有才能的小偷、流氓、强盗都找不到。 天底下,不仅君子少,甚至连小人都很少,普天之下,全是平庸浑噩的人。 偶尔出现一两个有才能、有思想、有情操、有道德,有血性的人,结果肯定是死于众人的诋毁与嫉妒。 道光朝就是这样一个时代。 它像一面铜镜,警示我们——一个衰落的时代,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有人说,道光的死,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典型的死于形式,死于表面文章。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仅比道光年长六岁的嫡母恭慈皇太后去世。当时道光也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身体不好又正值隆冬,他本没有必要像康熙那样,孝庄死了,又是送行,又是守灵。 但是为了彰显孝道,道光坚持要去给皇太后送行,完了还要模仿康熙,在皇太后停棺的梓宫前面搭一个帐篷,睡在草席上,以表示自己的孝道。 然而,这样一折腾,本就瘦骨嶙峋,此前生病还没康复的道光就病倒了。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三日,道光感觉身体不适,第二天就不行了,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他连忙叫来穆彰阿、僧格林沁等王公大臣,宣布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随后就死在了圆明园慎德堂的草席上。

0 阅读:109
朋晟聊历史

朋晟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