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在藤县保卫战中,王铭章看着距离自己一千多米的龟尾寿三,问旁边的副官“

寻墨阁本人 2025-04-15 15:30:31

1938年,在藤县保卫战中,王铭章看着距离自己一千多米的龟尾寿三,问旁边的副官“这个距离能不能打到他”,副官没有多说一句话,而是举起了自己的枪,只听三声枪响之后,龟尾寿三从马背上摔下来。 成都市人民公园大门前矗立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尊纪念碑上的塑像是一名川军士兵,身穿破旧的军服,手持长刀与步枪,脚踏草鞋,勇敢地向前冲锋的姿态。 王铭章将军和他的部队本可以得到增援,但因为中央军高层的指挥不力与内部纷争,导致了援军未能及时到达。王铭章在战斗即将结束时,知道形势已不可逆转,退至县城西关,他在一株燃烧的柳树下向临城总司令部发出了最后的电报,表达了即使是死,也要忠诚到底的决心。 随后,王铭章与其部下在城楼被日军围困。日军指挥官要求他们投降,但王铭章将军拒绝了。在夕阳的映衬下,他们如同雕塑般坚定地面对着敌人。敌酋无法抑制愤怒,命令士兵开枪射击,王铭章和他的部下士兵纷纷倒下。 在那个混乱的夜晚,王铭章的副官李绍坤凭借小巧的身躯在尸体堆中幸存下来。他在日军认为已经杀绝了所有生命后,从尸体中爬出,决定将王铭章将军的遗体带出战区,确保不落入敌手。李绍坤将王铭章的尸体背在肩上,小心翼翼地穿行在满是尸体的街道上,最终在天明前将将军的遗体安全送到了百里之外的临城。 1938年8月27日,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扶持着王铭章将军的灵柩回到四川新都。新都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据估计,送殡的人员及民众超过了10万人,王铭章的安葬地点选择在家乡饮马河附近的茔地。 国民政府对王铭章将军的褒扬并非仅限于隆重的葬礼。国民政府的决定追认王铭章为陆军上将。为了确保王铭章的丧礼得体且符合其身份,国民政府不仅追赠军衔,还特别拨款一万二千元处理其丧事,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的资金。 这些资金用于举行国葬,包括购买高规格的棺木、安排丧车、以及举行公祭等一系列仪式。此外,王铭章的一生事迹被永久纪录并保存于国史馆,让研究国史的学者能够详细了解这位将军的生平与贡献,使其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政府对于其他阵亡将士的褒扬同样不遗余力。少将参谋长赵渭滨、上校参谋长邹慕陶以及团长王麟等,他们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同样表现出色,牺牲后也得到了相应的褒扬与赔偿。政府对他们的赔偿金从八千元到五千元不等,这样的金钱补偿虽无法弥补家庭因失去亲人的痛苦,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战争带来的经济困难。 这一系列仪式和褒扬,源于22集团军在滕县北部及界河东西地区对日军的顽强抗击。1948年,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向国民政府及蒋介石报告中提到,从那场战斗的拂晓开始,川军面对数量和装备上占优的日军,不顾一切地奋战。尽管在黄山、北山等地的激战中初步挫伤了敌人,但最终22集团军的阵地还是在敌方的炮火中被摧毁,许多官兵壮烈牺牲。 李宗仁的报告中,对川军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们在绝境中展现出的英勇和坚韧。在这场战斗中,22集团军官兵伤亡近万人。

0 阅读:81
寻墨阁本人

寻墨阁本人

路虽远,行者将至; 事虽难,做则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