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13团伏击日军,原以为一个团伏击100多名日军绰绰有余,没想到日军来了800多人,团长饶守坤一咬牙:“拼了,打!”
1943年8月16日,新四军2师5旅得到情报,驻扎在南京六合八百桥镇的日军,将出动100多人,向淮南抗日根据地进犯并抢夺老百姓的粮食。
收到情报后,5旅旅长成钧让13团伏击这股日军。
5旅13团团长名叫饶守坤,也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领了。接到任务后,饶守坤决定在南京六合的桂子山地区伏击日军,8月16日下午,饶守坤带着13团2营和团侦察队率先出发,1营和3营紧随其后。
经过一夜的赶路,2营和侦察队于8月17日天亮前抵达桂子山,饶守坤赶紧让战士们修筑伏击阵地。
桂子山地形险要,极适合打伏击,但抢粮的日军不一定会经过桂子山,饶守坤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把侦察队派了出去,让他们想办法把日军引到桂子山。
上午8时左右,侦察队发现了日军,他们开枪击毙了几名日军后,佯装不敌,边打边撤,日军见侦察队人数不少,误以为是新四军主力,便紧追不舍。
侦察队顺利将日军引到了桂子山附近。
13团战士们见日军已经进入伏击圈,立即用子弹和手榴弹招呼日军,日军吃了亏,不肯善罢甘休,竟出动了火炮轰炸新四军阵地,还动用了不少重武器。
与日军交上火后,饶守坤越打越感觉不对劲,因为这股日军越打越多,重武器的数量也相当惊人。
饶守坤立马登上了一个地势较高的山头,拿起望远镜一看,脸色大变:“不好,情报有误!”
根据情报,八百桥据点的日军和伪军加起来也就100多人,新四军的武器装备虽然不如日军,但13团有1000多人,在占据地形优势的情况下,对付这100多名日军,可以说是绰绰有余,全歼也不是问题。
但一交火,饶守坤才发现,这股日伪军可不止100多人,因为日军小分队出动的话,一般不配置火炮,伪军一般也不会配置火炮。只有日军大队出动,才会配备步兵炮等重武器,这说明,这次日军至少出动了一个大队,算上伪军,这股敌人已经有800多人。
新四军13团虽然占据地形优势,但根本无法吃下这股敌人,甚至一个弄不好,还可能被反过来消灭。
但饶守坤认为,现在部队已经和日军交上火,就这样撤退,就连仅有的地形优势也没了,到时候部队肯定会损失惨重,所以他一咬牙,怒道:“拼了,打!”
饶守坤当即作出部署:2营5连、6连负责占领桂子山对面的丁家山头,4连占领北面的无名高地。
1营跑步沿着山下的道路,由北向南袭击日伪军的正面,像尖刀一样插进去,把敌人分割开来。
3营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拖住日军。
与此同时,饶守坤还给旅长成均发报,简单说明了这股日军的情况,让旅长派人过来支援他们。
日军人数虽多,但没有地形优势,在1营的穿插、2营和3营的火力打击下,日军当即乱作一团。
到了正午时分,日军这才安定下来,他们先是向5连和6连坚守的丁家山头发起猛攻,由于日军的火力太凶猛,新四军弹药紧缺,丁家山头一度失守。饶守坤知道后,亲自参战,带着部队夺回丁家山头。
这时,日军注意到了4连坚守的无名高地,这里地势较高,占据了无名高地,日军不仅能解围,还能反过来重创新四军。所以日军就抽出了一部分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对4连阵地发起了多次猛烈进攻。
4连战士死战不退,日军发起了7次进攻,但都被4连打退了,无名高地还在4连手上。
虽然打退了日军7 次进攻,但4连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全连100多人,打到最后只剩下20多人,3个排长牺牲了2个,连长和连指导员都牺牲了。
其他阵地上,新四军因为弹药不足,也陷入了苦战。
见弹药已经打光,团长饶守坤下令上刺刀,与日军拼命,战士们早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在与日军拼刺刀的时候,一个个都跟不要命似的。日军怕了,他们在下午5点多的时候,动用了毒气弹。
一时间,新四军阵地上黄烟滚滚,咳嗽声连连,不少战士毫无防备,直接晕倒在阵地上。这一刻,即便是饶守坤也是眉头紧锁,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四周突然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原来是旅长成钧带着援军杀了过来。
13团的战士见援军到了,再次向日军发起冲锋。
又一番激战后,日军指挥官见太阳落山了,他们不想和新四军进行夜战,只好率部朝八百桥据点逃去。
至此,激战10多个小时的桂子山战斗终于结束了。
据统计,桂子山战斗,新四军一共消灭了300多名日伪军,其中包括180余名日军,而且还俘虏了5名日军,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算是一次难得的胜仗。
不过新四军13团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