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马寅初向毛主席建议实行计划生育。毛主席勃然大怒,当场否决了他的建议,

玲珑说历史 2025-04-18 10:11:36

1953年,马寅初向毛主席建议实行计划生育。毛主席勃然大怒,当场否决了他的建议,并提出一个令世人敬佩的观点!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马寅初这位大学者几乎无人不晓,因为他曾经的一个举动,直接影响了一个时代。

马寅初是我国经济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他早年获得了保送留学的资格,先后在耶鲁和哥大学习,最后以经济学博士的身份衣锦还乡。回到国内后,他成为了最抢手的专业人才,最后他选择了到北大任教。

建国前,马寅初作为民主人士被邀请参与了政协会议,那时他人正在香港,还专门赶回了北平开会。此时他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要好好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国之初,国家人口凋敝,加之医疗条件恶劣,死亡率非常高,一些地方甚至是十室九空,几乎都看不到年轻人。鉴于这样的现实情况,国家决定鼓励生育,尽快让人口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第一届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已经达到了6亿多,年轻人占比非常高,属于典型的年轻型人口构成。因为人口问题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马寅初一直非常关注我国的生育政策和人口情况。

1953年他就提出过节制生育的建议,那时毛主席认为,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青壮年,很多时候一个政策的实施,本来就有利有弊,必须综合考虑它的影响和作用。

1954年的时候,马寅初老弱的身体到浙江进行了细致的考察。那时很多人都认为,年轻人多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马寅初敏锐地意识到了背后潜伏的危机。

他在当地农村看到了很多孩子,据统计,这些地区每年的人口增长率竟然到30%左右,非常惊人。一个家庭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孩子,根本就养不好,人多和资源的匮乏形成了一对难以兼容的突出矛盾。

马寅初认为,50年代的中国国力尚未恢复,一下子新增这么多人,国家的负担会变得很重。这种盲目造人的趋势如果不及时遏制,未来可能引发更大的问题。他立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一些人不能接受,马寅初一片赤诚,遭到了不少无端的批评。

当时中央领导和社会人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邵力子,他就写过一篇文章,表达的观点和马寅初类似。民间的一些女性也因为孩子所累,表达了希望节育的愿望。

那时,邓小平还给卫生部下过命令,让他们解决好基层的避孕问题,给底层老百姓提供足够的避孕药和节育工具。周总理也曾表达过忧虑,他说,国家每年净增人口1千多万,这是一个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这一时期,国家开始有计划地践行马寅初的构想,科学节育的思想也开始开始在老百姓中传播起来。刘少奇还在1954年的一次会议上明确表示,党支持这样的方式。

1956年的时候,这一制度的执行达到了高峰,领导们也在各开场合频频提到节制生育的问题。当年主席接待南斯拉夫代表团时,对方知道了中国的节育政策,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毛泽东表示,我们的生育政策是完全配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这也是对于过去无序生育的一种调整和引导,让人口增长进入了一个良性的轨道。

但在后来政治运动的影响下,舆论风向就变了。这时的马寅初一头扎进了人口学研究,他的一系列发言和建议,最初受到不少支持,现在却逐渐被边缘化了。

有人认为,他提出的建议提过极端,甚至存在反对社会主义的苗头。因为当时国家开展的并非强制节育,很多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底层群众,还是坚持着多子多福的老观念,卯足劲大量生。

马寅初调查后非常忧虑,他继续给国家提意见。1957年的一次会议上,马寅初明确表示,国家应该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把控制人口纳入经济发展的计划之内。这些观点都收录在那篇著名的《新人口论》中。

文章中马寅初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及一系列非常接地气的可操作方法。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这一年整风运动扩大化了,他的观点因此遭到了激烈批判。如果不是周总理提供庇护,他可能已经被卷入政治漩涡无法脱身了。

但即使遭遇了巨大挫折,马寅初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也因此成了被攻击的活靶子,后来不得不辞去了一切行政职务。到了1979年,马寅初终于等来的国家的正名。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利器,这句话马寅初身上得到了验证,而他坚持真理的态度也令人非常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