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上海滩大佬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带着一张泛黄的地契来到北京,想收回父亲当年买下的四合院。这座宅子曾是杜家送给京剧名伶孟小冬的礼物,如今却住着20多户人家。面对地契,住户态度强硬,开口就要几百万赔偿,否则免谈。 杜月笙,20世纪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从小混混起家,靠着胆大心细和人脉,混成了青帮的顶尖大佬。他的势力遍布上海租界,手握码头生意、烟土买卖,连政商两界都得给他几分面子。1930年代,他结识了京剧名伶孟小冬。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嗓子好,扮相俊,曾跟梅兰芳有过一段婚姻。离婚后,她陷入经济困境,杜月笙出手相助,花4万大洋帮她打官司,还在北京东城轿子胡同买了座四合院送她。这院子挺讲究,中西合璧,有雕花门楼,也有西式大窗户,在当时算得上稀罕物件。 杜维善是杜月笙的第八个孩子,1932年出生,母亲是杜的第五房太太姚玉兰。他小时候随家人去了台湾,没沾上父亲的江湖气,反而靠自己闯出一片天。1950年代,他在台湾石油公司从底层干到副部长;1970年代,他跑去澳大利亚做跨国贸易,赚了不少;1980年代,他迷上古钱币收藏,还把一套“丝绸之路”钱币捐给了上海博物馆。这人低调又有本事,跟他爹的路子完全不一样。 1991年,59岁的杜维善带着父亲留下的地契,来到北京东城轿子胡同八号,想把这座四合院收回来。这宅子是当年杜月笙送给孟小冬的,地契上白纸黑字写着她的名字。杜维善本以为拿回属于家族的东西是顺理成章的事,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闷棍。院子里住了20多户人家,横七竖八搭着棚子,院中央堆满杂物,早就没了当年的模样。他拿出地契,跟住户说明来意,结果没人搭理他的茬儿。 住户态度很硬气,说这院子50年代就分给他们住了,孟小冬走后,她弟弟把房子卖了,跟杜家没啥关系了。现在东城地价飞涨,这院子少说也值几百万,他们提出每家得赔几十万,不然谁也别想动。杜维善讲道理讲不通,住户还拿出老旧的居住证,说自己住了几十年,谁来都没用。他没办法,只好去找房管部门帮忙。 到了房管所,工作人员翻出档案一看,这院子1952年就改成公房,分给了职工。地契虽然是真的,可几十年的变迁让产权成了糊涂账。工作人员说只能走法律路子,可一看那20多户的名单,杜维善心里就凉了半截。他知道,这事儿八成是没戏了,只能收拾东西走人。 杜维善折腾了一圈,最终没拿回四合院。这座宅子在历史变迁中几经易手,产权问题复杂得像团乱麻。他回了澳大利亚,继续搞收藏,虽然没完成父亲的遗愿,但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几年后,一个海外富商听说了孟小冬的故事,动了心思想买下这院子。他花了大手笔,挨家挨户谈赔偿,最后砸了上亿才把住户都安置好。院子修好后,改成了“孟小冬纪念馆”,里头放着梅兰芳的戏服、杜月笙的手杖,还有地契的复印件,成了游客打卡的地方。 2000年代,杜维善被邀回北京看看。他站在修好的院门口,手摸着门框,眼神有点复杂。父亲留下的东西变了样,但他也没多感慨。晚年他在海外安度余生,常跟朋友聊起这事儿,语气挺淡:“东西该在哪儿就在哪儿,挺好。”他家窗台上有盆虎皮兰,是从北京带回去的,偶尔修剪一下,像是在整理那些过往的遗憾。 参考资料 杜月笙幼子、收藏家杜维善去世,享年88岁.澎湃
1943年,新四军活捉了国民党副总司令韩德勤,陈毅愁眉不展,想装作不认识放他走,
【6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