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涛汹涌的南海上空,一场充满紧张和对抗的剧幕正在展开,原来,中国海警船与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在南海又又又对峙了! 但与以往不同,此次菲军舰航行轨迹异常,似乎背后还藏着更深的企图。而南部战区也毫不留情面地回应,正告对方:若不停手,一切后果自负! (菲律宾36号舰试图接近黄岩岛,其异常轨迹被卫星拍摄下来)
先来看菲律宾的说法。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指责中国海警船在黄岩岛附近拦截了一艘正常航行的菲律宾船只,声称中国“不守规矩”,此举违反了海上安全规则。 但要知道,这已是今年第三次外籍舰艇非法进入中国南海岛礁海域。根据过往几次经历,可见这是菲方的又一次“贼喊捉贼”,其向来喜欢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从而把国际社会的注意力转向中国。 然而,中方不再惯着!海警迅速驳斥了这一说法,并提供相关监控影像作为反击的依据。 影像资料显示,菲方舰艇的行动轨迹十分不寻常:菲律宾海军的36号护卫艇从马尼拉港出发后,先是向西北方向佯作转移,随后悄悄靠近黄岩岛领海线,然后以每小时18节的速度直插黄岩岛核心区域。 这种“之”字形的航线,明显是在测试中国海上力量的反应速度。 (菲军舰强闯黄岩岛,中国海警船用中英文警告驱离)
为了厘清主权纠纷,我们翻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里面明确赋予沿海国对领海的主权。这是中国对黄岩岛拥有主权的重要法律基础。 此外,中国于1983年公布了南海断续线,这一历史性宣示比《公约》的生效时间更早,具备充分的历史法理依据。在这样的背景下,菲律宾所谓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主张显得岌岌可危,甚至有借此侵占他国主权的嫌疑。 因此,面对来势汹汹的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中方表现出令人瞩目的敏捷与果断:海警仅用三分钟便完成了一级战斗部署,与此同时,舰载高音喇叭连续使用中英双语发出警告,宣示中国的领海主权,并要求菲方船只立即撤离。 (不顾事实,谷歌地图擅自将“南海”改名为“西菲律宾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菲律宾采取激进行动的前一天,法新社报道称,谷歌地图进行了更新,用户在输入相关关键字时,地图上竟然将原本的“南海”,标注成了“西菲律宾海”。 所谓“西菲律宾海”是菲律宾自2012年以来所使用的名称,目的是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对抗中国的主张。 更重要的是,谷歌此举,绝非简单修改名称这么简单,背后其实也存在某种政治表态,反映了美国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倾向——试图借此干预南海局势。 事实上,回顾过去五年的数据可以发现,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行动几乎都遵循一定周期:每年4月至5月的渔业旺季和10月至11月的东盟峰会前夕是高发期。这次挑衅正值美菲“肩并肩”军演结束不久,期间,菲律宾护卫艇指挥官还曾赴美参加过海上安全培训。 所以,不排除这与此次行动有关联。 (中国首艘万吨级巡逻船“海巡09”轮,具备世界领先水平,巡航期间可进行全方位巡查)
当然,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的战略意志始终坚定不移。正如南部战区海军新闻发言人赵志伟所言:“我们准备了20套应对方案,从喊话警告到火力拦截形成完整链条。” 具体来说,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宣布将在南海海底2000米深处,建设冷泉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俄媒将此研究中心称为“海底太空站”,原因是此举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战略意义。 即通过这一设施,再配合无人潜航器、科考船以及海底观测站等,中国构建起一整套完善的立体化监测网络。这样的技术布局,将使中国在南海区域的态势感知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此外,被视为海洋科研领域的“重炮”——“梦想”号科考船,也将在今年奔赴南海执行任务,进一步强化与冷泉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的合作,提升监测与科研能力。 随着文昌航天发射场新工位的投入使用,中国将在南海部署156颗卫星,用于形成“空天一体”的动态监控。此外,还有装配了激光驱离装置的“海巡09”轮,其能够在不接触目标的情况下,实现有效警示。 科学家预测,最迟今年年底,中国对南海将达到“千米级”实时监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