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国庆阅兵仪式上,一年轻的少尉站在天安门上观礼,毛主席见此人年轻,询问他的名字后,竟大笑道:“原来你就是当年那个口出狂言之人!” 庞国兴,1940年1月生在陕西子洲县裴家湾乡庞家沟村,家里穷得叮当响。1947年,国军闯进村子,把他爹抓走当壮丁,他娘急得哭瞎了眼。那年他才7岁,小小年纪就得挑起家里的担子,帮村里人挑水割草,换点粗粮糊口。1948年,解放军来了,把他爹救了回来,从那会儿起,他就对穿军装的人特别敬佩。1959年,19岁的庞国兴扛着这股劲儿应征入伍,进了驻青海的第55师163团9连。部队里,他不是那种混日子的人,训练特别卖力,枪法练得贼准,成了连里的神枪手。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开打,庞国兴被派到西山口前线。那时候印军占着地势优势,他带着战士们硬是顶住压力,把敌人打得节节后退。战斗结束后,他在报告里说了句让人印象特深的话:“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这话听着挺硬气,带着点不服输的劲儿,后来传遍了部队,大家都觉得这小伙子有种,连上级都记住了他。这句话也成了他后来被毛主席点名的“导火索”。 1963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4周年,天安门广场搞了个大阵仗的阅兵仪式。庞国兴因为前一年的战斗表现突出,被选为战斗英雄,站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那天毛主席也上了城楼,一眼就瞅见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觉得他年纪轻轻就站在这儿挺稀奇,就问了他的名字。庞国兴老老实实报了名,毛主席听完乐了,说了句:“原来你就是那个口出狂言的庞国兴啊!”估计是之前那句“敌人还胆敢向我还击”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他觉得这年轻人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挺对胃口。毛主席还拍了拍他的肩膀,夸他有出息。这事儿被摄影师拍下来,成了那年国庆的一个亮点,也让庞国兴的名字一下子火了。 国庆之后,庞国兴的名气更大了。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一个农村出身的小伙子能走到这一步,真不容易。他也没飘,当代表的时候老想着部队的事儿,提了不少关于国防建设的建议。1965年9月18日,他在青海某地带新兵训练,结果出了意外。一名新兵手忙脚乱,手榴弹掉了,庞国兴一看情况不对,立马冲上去抱起手榴弹往外扔,想保住其他人。可惜手榴弹炸得太快,他没来得及跑开,当场牺牲了,那年他才25岁。部队追授他革命烈士称号,他的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后来好多年,大家提起他都觉得这是个真英雄。 庞国兴这辈子虽然短,但活得值。他从农村走出来,靠着自己的努力上了天安门,又用生命换了战友的安全。说起来,他那句“狂言”不是吹牛,是真有骨气。毛主席看中的,不就是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年轻人吗?可惜天妒英才,他走得太早,不然谁知道他还能干出啥大事儿。 庞国兴的故事听着挺让人感慨,一个普通农村娃,愣是用25年活出了别人几辈子的精彩。他在天安门上被毛主席点名,又在训练场用命护住战友,你说这算不算英雄?大家伙儿咋看他的“狂言”和他的选择?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缅怀这位年轻的少尉!
1963国庆阅兵仪式上,一年轻的少尉站在天安门上观礼,毛主席见此人年轻,询问他的
瑶光映心曲
2025-04-21 19:03:04
0
阅读: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