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李济琛当选新中国副主席,谁知遭到众人反对,可就在这时,周恩来却说:当初要是听他的,我们可能就不用长征了 194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人民政协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在这场关乎新中国未来的重要会议上,党中央公布了重要人事任命,其中李济深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消息,却在会场内外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会议现场,当听到李济深的名字时,许多与会代表面面相觑,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一位民主党派代表甚至直言不讳地站起来发问:"李济深同志曾是国民党高官,他真的适合担任新中国副主席这样重要的职位吗?" 质疑声此起彼伏。在众人眼中,这位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怎么突然就成了新中国的领导人之一?虽然不少国民党将领已经起义投诚,但直接担任副主席,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与困惑。 就在会场气氛变得紧张之际,周恩来总理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环视四周后缓缓开口:"同志们,关于李济深同志的任命,我想说几句话。"会场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德高望重的总理身上。 "当年,如果我们听从了李济深同志的建议,红军可能就不用长征了。"周总理这句话一出,会场顿时哗然。这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李济深与共产党之间不为人知的历史渊源。 这让人不禁要问,这位外表上看似"国民党人"的李济深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殊之处?原来早在1932年淞沪抗战后,当蒋介石派遣李济深的学生蔡廷锴率领的十九路军去"剿共"时,李济深就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主动与共产党联系,提出了"反蒋抗日"的主张,想要与红军建立合作关系。 可惜的是,当时党内的左倾冒险主义占了上风,他们认为李济深作为国民党人不可信任,拒绝了这次宝贵的合作机会。周恩来当时虽然支持与李济深合作,但他的建议未能被采纳。结果红军没能获得李济深提供的安全通道,只能踏上那条艰难的长征路。 回到1949年的政协会议现场,周总理的一番话让在座的人们重新审视这位特殊的副主席人选。原来在他们不知道的历史长河中,李济深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爱国立场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当我们回到1932年的中国,正是这一年的关键抉择,让李济深在十七年后的新中国建立之初赢得了周恩来的高度评价。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而共产党红军则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在淞沪抗战结束后,李济深的学生蔡廷锴带领的第十九路军驻守上海,李济深也在上海任职。当时蒋介石已在国民党内部确立独裁地位,对于声望日高的李济深和战斗力强的十九路军都心存忌惮。蒋介石精心设计了一个阴谋:派遣十九路军去"剿共",这样既能削弱十九路军的力量,又能打击共产党,可谓一石二鸟。 李济深洞察了蒋介石的用心,立即派人与共产党联系,希望联手对抗蒋介石。当时的红军处境艰难,未能及时响应。李济深没有放弃,而是与十九路军一起成立了联合政府,正面挑战蒋介石的统治。然而,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这次反抗很快被蒋介石镇压下去。 经历失败后,李济深再次主动与同样被蒋介石围剿的红军联系,提出"反蒋抗日"的主张,具体建议红军可以经过十九路军控制的地区安全通过,避开蒋介石的围剿。可惜的是,当时党内的左倾冒险主义抬头,那些掌权者片面地认为李济深作为国民党人不可信任,拒绝了他的合作请求。 周恩来全程目睹了这一切,他从李济深言行中感受到了真诚,对合作持赞成态度。但当时周恩来在党内的处境也很尴尬,他的建议不仅没被采纳,反而受到了排挤。就这样,红军错过了这次重要机会,在下一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李济深的爱国情怀并未因此改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为抗日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新四军取得联系,希望将自己的抗日武装纳入其中;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组建了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1948年,他与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共同创办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这正是今天民革的前身。 李济深的一生,从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到参与辛亥革命,再到黄埔军校副校长,始终怀揣着救国为民的理想。他虽三次被蒋介石开除党籍,却从未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正如周恩来所言,李济深的历史贡献不应被他的党派身份所掩盖。
1949年,李济琛当选新中国副主席,谁知遭到众人反对,可就在这时,周恩来却说:当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4-21 22:05:15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