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彭老总赶到汉江北岸的时候,发现满地都是五十军战士的残骸,才得知这场仗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4-23 16:28:59

1951年,彭老总赶到汉江北岸的时候,发现满地都是五十军战士的残骸,才得知这场仗打到最后,连伙夫都拿起了武器和敌人拼命。这种情况下,军长曾泽生竟然一声不吭,他为什么不及时向上级报告请求支援呢? 曾泽生1902年出生在云南永善县一个普通人家。小时候家里穷,但他脑子活,1919年考进昆明云南省立中学,后来进了唐继尧搞的建国军军士队,开始接触军事。1922年,他考上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苦练军事技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25年,他被派到黄埔军校当区队长,管新兵训练,跟林彪、徐向前这些后来响当当的人物同窗过,军事眼界大开。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战场。1938年台儿庄会战,他带着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184师1085团跟日军硬碰硬,打得有声有色,后来升了师长。1945年抗战胜利,他当上第六十军军长,带队去越南接受日军投降。1946年,部队被调到东北,卷进内战。1948年辽沈战役,长春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一看大势已去,果断带着第六十军起义,投了人民解放军。1949年,部队改编成五十军,他继续当军长,带着这支队伍打解放战争,立了不少功。 曾泽生这人,经历丰富,从滇军底层爬上来,靠的是真本事。但他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关键时刻总是一个人扛。这种性格,后来在汉江阻击战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1951年初,朝鲜战争打得正激烈。美军憋着一口气,想靠重兵把志愿军压下去。志愿军高层决定在汉江边挡住敌人,这任务就砸到了五十军头上。彭德怀亲自点了五十军的将,说这支部队能顶住。可五十军啥背景?从滇军改编来的,很多人眼里就是“杂牌军”,老被瞧不起。曾泽生接下命令时,心里跟明镜似的:这仗不光是守阵地,还得证明五十军的骨气。 战斗一开打,五十军就陷入了苦战。美军有坦克有飞机,火力猛得吓人,五十军这边呢?武器装备差一大截,靠的是步枪、手榴弹和一腔热血。战斗持续了五十多天,战士们吃不饱睡不好,伤亡一天比一天多。弹药打光了,后勤都得上阵,连伙夫都抄起家伙跟敌人拼命。彭老总后来赶到北岸,看到的就是这副惨状,满地残骸,触目惊心。 关键时刻,有人劝曾泽生求援,可他就是不开口。他为啥不吭声?一是他知道五十军地位尴尬,求援等于承认自己不行,外人会更看不起这支部队;二是他了解战场全局,志愿军资源本来就紧,别的部队也在硬扛,他不想给彭德怀添乱;三是性格使然,他习惯自己解决问题,不爱求人。这决定听着挺硬气,可代价也大,战士们付出了太多鲜血。 这场仗,五十军硬是顶住了,拖住美军,为志愿军争取了喘息时间。战斗结束后,彭德怀感慨万千,说五十军是真英雄。五十军的名声也彻底翻身,从“杂牌”变成了铁打的队伍。 汉江阻击战打完,五十军的表现传开了。毛泽东听说后,夸他们是“五十凶”,意思是这支部队凶悍能打。曾泽生带着五十军,用一场硬仗洗刷了过去的骂名,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彭德怀对曾泽生很认可,觉得他有担当,能打硬仗。从滇军到志愿军,五十军的路走得坎坷,但汉江一战让他们站稳了脚跟。 不过,曾泽生的沉默也让人议论纷纷。他不求援,保住了五十军的脸面,可战士们的命也搭进去了不少。有人说他太要强,太在意名声;也有人觉得他这是军人骨气,宁可自己扛也不拖后腿。后来,他继续带五十军作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晚年在北京生活,1988年去世,活了86岁。 曾泽生这人,没啥负面污点,但也不是完美无瑕。他的决定有他的道理,可代价让人唏嘘。历史记住了五十军的英勇,也记住了他那个沉默的背影。

0 阅读:122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