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堪称一个绝佳的范例,其之所以能成为杰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笛福始终

老袁读书 2025-04-24 15:40:41

《鲁滨孙漂流记》堪称一个绝佳的范例,其之所以能成为杰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笛福始终如一地坚守了自己独特的叙述视角。也正因如此,他在书中处处给予我们挫折与戏谑。让我们先大致浏览一下这部小说的主题,并将其与我们的预期进行对比。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历经重重危险与奇遇后,最终孤身一人流落荒岛的故事。仅凭“危险”、“孤独”和“荒岛”这几个词,就足以让我们联想到一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在天地尽头,有落日余晖与朝阳初升,还有一位与世隔绝的人,在孤独中沉思社会的本质与人类行为的古怪。于是,在翻开书页之前,我们心中已对这本书可能带来的乐趣有了模糊的设想。然而当我们真正开始阅读,却发现书中的每一页都在毫不留情地挑战我们的预期。没有落日,没有朝阳,没有孤独,也没有沉思。相反,我们眼前出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大陶罐。换句话说,作者只是简单地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1651年9月1日,主人公名叫鲁滨孙·克鲁索,他的父亲患有痛风病。这时,我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阅读态度。接下来的章节,几乎都被现实、事实和具体事物所占据。我们不得不颠覆原有的认知比例,大自然褪去了华丽的外衣,只留给我们干旱与洪水;人类也沦为了苦苦挣扎的生灵;就连上帝也仿佛被贬为了地方执法官,他的宝座虽稳固却简陋,位置也仅略高于地面。我们试图去接触那些对我们视角至关重要的参照物:上帝、人类和大自然,但每一次尝试都被冷酷的生活常识所击退。鲁滨孙·克鲁索对上帝的思考也被现实所打断:“有时我会抱怨上天为何要毁灭它所创造的一切生灵……但总有一些东西会立刻阻止我继续这样想下去。”上帝并不存在。他对大自然的思考也同样被现实所替代,原野上的花草树木虽然繁茂,但更重要的是那里栖息着可以被驯服、教说话的鹦鹉。大自然也并不存在。他想到死去的人,包括那些被他亲手杀死的人,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被及时埋葬,因为“在太阳底下暴晒,很快就会变得不堪入目”。死亡也并不存在。除了那个陶罐,一切都仿佛失去了意义。最终我们不得不放下所有的成见,去接受笛福想要通过这部作品传达的一切。

——伍尔夫读书随笔

0 阅读:0
老袁读书

老袁读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