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再次翻开书页,回溯至开篇的第一句话:“1632年,我出生于约克市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这样的起始,平凡而又真实,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中产阶级生活的井然有序与勤勉安逸。在英国,身为中产阶级的一员,无疑是命运的眷顾,因为这里充满了节制、温和、宁静以及健康,这些品质正是我们所向往的。相比之下,贵族的生活或许充满变数,穷人的生活则更是动荡不安,唯有处于这两者之间,才能享有最佳的平衡。然而当这样一位中产阶级青年,竟愚蠢地迷上了探险,我们不禁为他感到惋惜。他以一种平实无华的叙述方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难以忘怀的自画像,其中蕴含着他的精明、谨慎,以及他对秩序、舒适与体面的执着追求。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仿佛也置身于海上,经历了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波涛、水手、天空、船只——都是通过他那双敏锐、现实且充满中产阶级特质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他对待世界的方式冷静而理性,对雄伟的自然景观并无太多热情,甚至对造物主的“夸张”手法表示怀疑。他忙于处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务,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往往视而不见。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总有其合理的解释,只要他有时间去探寻。当深夜时分,那些“庞然大物”围绕着他的船只游动时,我们比他更加惊慌失措,而他只是冷静地端起枪,向它们开火,至于那些是狮子还是其他猛兽,他并不在意。就这样我们逐渐被他的故事所吸引,甚至开始接受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奇遇。如果是一个想象力丰富且爱夸大其词的旅行家来讲述这些,我们可能会不屑一顾。但这位顽强的中产阶级人物所讲述的一切,我们都深信不疑。他总是在计算着木桶的数量,以确保淡水的合理供应。他对细节的把握无懈可击,让我们不禁怀疑,他是否真的忘记了船上那块遗落的蜂蜡。然而事实上,他已经用那块蜂蜡制作了蜡烛,所以在第三十八页上提到的蜂蜡,自然没有第二十三页上描述的那么大了。
——伍尔夫读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