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虎子徐小岩:从清华学霸到军中栋梁 在新中国的历史长卷中,开国元帅徐向前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书写下不朽传奇。而他的独子徐小岩,同样走出一条令人钦佩的奋斗之路,在军事科技领域续写着将门荣光。 1947年2月,徐小岩出生于革命家庭。父亲徐向前从山西五台投身革命,成长为黄埔一期生,凭借卓越军事指挥才能,成为开国元帅;母亲黄杰反抗包办婚姻,考入“黄埔六期”,投身革命事业。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徐小岩自幼深受革命精神熏陶,父母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家风,也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少年时期,徐小岩便展现出独立坚韧的品格。在北京求学时,即便往返学校需倒两趟公交,父母给的零花钱仅够车费,他也从不抱怨。即便偶尔因饥饿挪用车费步行回家,父母也未增加补助,这种严格的家教,塑造了他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的品质。 1968年,21岁的徐小岩响应号召参军,成为山东石岛的海军战士,在艰苦的军旅生活中锤炼意志。1972年,他凭借优异成绩,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被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当时计算机技术在中国尚属前沿,他废寝忘食钻研,为军事科技发展奠定基础。毕业后,徐小岩远赴加拿大深造,克服文化、语言障碍,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随后毅然回国投身国防事业。 回国后,徐小岩进入第二炮兵某研究所,参与中国第一代汉字计算机研制。面对技术空白、资料匮乏的困境,他自学多门外语,翻译外文文献,带领团队攻克技术瓶颈,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从无到有”的突破。此后,他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在军队中稳步晋升。1994年,47岁的徐小岩被授予少将军衔;2005年,晋升为中将。在总参谋部通信部、南京军区、总装备部等重要岗位上,他积极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多项科研成果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发表10余篇学术文章,为国防事业贡献智慧。 徐小岩的岳父是开国少将王英高,两个将门之家的结合,让家国情怀更加深厚。他与家人相互支持,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尽管出身名门,徐小岩始终低调务实,以行动诠释将门虎子的担当,为新时代年轻人树立了榜样。#春日生活打卡季#
1949年,宋庆龄在上海问道:“陈赓,你指挥的军队有多少人呢?”面对师母询问,陈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