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林徽因病重,她提出想见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一面。一开始,张幼仪不愿相见,但林徽因再三请求,张幼仪只好答应。两人见面后,林徽因只说了18个字,却让张幼仪终生难忘。
如果不是因为同一个男人,林徽因和张幼仪的生命原本不会有交集。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发妻,15岁结婚时,张幼仪就清楚知道,徐志摩并不爱她,娶她不过是遵从父母之命。 婚后第3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志摩便以出国留学的名义躲避她。 也就是在留学期间,徐志摩遇到了16岁的林徽因。林徽因长相出众、知书达理,一场初见,被徐志摩惊为天人。 徐志摩不顾自己已有家室,也不顾对方是好友林长民之女,不管不顾追求林徽因。 林徽因在给徐志摩的信中写道:“我不是那种滥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够爱我,就不能给我一个尴尬的位置……你不能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任。”
为了增加求爱的筹码,徐志摩用尽各种方法逼张幼仪离婚。就在张幼仪含泪签下协议时,她刚刚生下二胎不久。 徐志摩拿到离婚书,第一时间赶去找林徽因“邀功”,却发现林徽因已经跟着父亲回国去了。 林徽因是何等聪慧的女子,她很清醒,知道今日徐志摩能为了她抛弃发妻,它日难保不会为了别的女子而抛弃她。 所以,林徽因斩断和徐志摩的暧昧关系,毅然回到国内。她的情商很高,给徐志摩留下一句温柔的话:“我不是没有来,只是无缘留下。”
徐志摩不甘心,追回国内,还想继续纠缠林徽因。无奈林徽因已经在父辈的撮合下,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在一起。徐志摩没有半点机会了。 只不过,后来的故事证明了,徐志摩并非林徽因不可。因为,他很快就爱上别的女子,也就是当时王赓的妻子——陆小曼。 徐志摩和陆小曼还真是绝配,都是离经叛道之人。陆小曼宁可打掉和王赓的骨肉,也要另嫁徐志摩;徐志摩宁可众叛亲离,也要娶陆小曼为妻。 徐父徐母看不惯陆小曼的娇气任性,反倒是前儿媳张幼仪贤惠能干,深得两位老人家的心。因此,他们认张幼仪为干女儿,搬去与她同住,还把财产的三分之一留给她。 张幼仪虽然离了婚,但对徐家二老仍尽心尽力伺奉,她认为这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至于林徽因和陆小曼,张幼仪曾说:“我不恨陆小曼,却很讨厌林徽因,因为她得到了徐志摩的爱又不珍惜。” 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感情,发生在张幼仪离婚之前,可以说是她的情敌;而陆小曼和徐志摩的感情,则发生在张幼仪离婚之后,因此张幼仪对陆小曼没有敌意。 而且在张幼仪看来,林徽因不肯接受徐志摩的爱,是对他的一种伤害;而陆小曼排除万难嫁给徐志摩,至少没有辜负他的一腔深情。 只可惜,陆小曼和徐志摩在一起之后,日子并没有他们预想中那么幸福。 陆小曼花钱无度,还有抽大烟的习惯,简直是一个花钱的无底洞。
当时徐志摩的工资很高,仍满足不了陆小曼。徐父因为他娶陆小曼一事,气得不肯在金钱上资助。因此徐志摩的生活过得很拮据,不得不身兼数职,整日奔波赚钱。 徐志摩疲惫不堪,开始和陆小曼争吵,劝她节俭。 然而,陆小曼奢侈惯了,哪里肯听劝?她依旧我行我素,连徐志摩身上的衣服有了破洞,她都视而不见,只管自己出去打牌取乐。 反倒是细心的张幼仪发现了,主动给徐志摩裁制了两套衣裳。徐志摩不无感慨地说:有时真羡慕你们(指徐父徐母和张幼仪及其长子),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真好。 徐志摩回到家,见陆小曼在榻上吞云吐雾,顿时火冒三丈,俩人又是一顿大吵。陆小曼气急之下,还挥起烟杆将徐志摩的眼镜打落。 徐志摩夺门而去,第二天匆匆坐上飞往北京的免费航班,要去参加林徽因的一场演讲。没想到途径济南时飞机失事,徐志摩的生命永远停留在年轻的34岁。 那是1931年,随着徐志摩的离去,生前与他牵绊的三位女子,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当不会再有任何交集了。 直到1954年,林徽因病重,自知来日不多的她,托人联系到了张幼仪,希望能和她见上一面。
张幼仪原本不愿相见,但朋友跟她说,林徽因刚熬过肺结核大手术,大概活不久了……张幼仪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去了。 那是她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面。林徽因实在太虚弱了,费尽力气只说出一句:“终于得见了,幼仪,我欠你对不起,但我不后悔。” 这句“对不起”背后的含义,大家都明白。当初正是因为林徽因的出现,徐志摩才迫切逼着张幼仪离婚。 虽然按照徐志摩的风流性情,即使没有林徽因,也会有别的女子介入。只是林徽因出现的时间比较微妙,刚好成了压垮张幼仪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许正因为此,林徽因才说她“不后悔”,不后悔遇见徐志摩这个人生知己。 那一刻,张幼仪相信林徽因是爱过徐志摩的,可她不理解,林徽因当初为什么要弃他而去,选择嫁给梁思成? 不久后,林徽因便离开人世。张幼仪永远都得不到答案了。
说起来,林徽因其实并没有错,并没有真正破坏张幼仪的婚姻,从头到尾错的都只是徐志摩一人。大家觉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