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22岁的张幼仪刚生下儿子,就被迫和徐志摩离婚。尽管如此,在他飞机失事后,张幼仪主动为他的父母养老送终。世人皆以为张幼仪还爱着徐志摩,可她墓碑上4个字,告诉了所有人她真正的想法。 徐志摩一直说张幼仪没想法没主见,所以连离婚也替她做主了。其实他错了,一直以来,张幼仪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在嫁给徐志摩的时候,她心里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一段安稳踏实的婚姻。可惜所托非人,这段婚姻从来没有让她踏实过。 1915年,张幼仪刚满15岁,就被父母安排嫁给徐志摩,嫁妆绵延十里,一辆火车都装不下。 可徐志摩还是觉得,张幼仪只不过是一个没文化的乡下女人,嫁给他这个大才子是高攀了。 那一年,徐志摩18岁,没有能力反抗父母之命。实际上他也没有反抗,还和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 长子出生前,徐父对徐志摩的管束很严厉,不允许他出国留学。长子出生后,徐家后继有人,徐父便松了口。 于是,徐志摩迫不及待收拾行李,独自逃到国外去了。 1920年,张幼仪在公婆的支持下,到国外和丈夫团聚。她说在码头上一眼就能认出徐志摩,因为在所有接船的人中,只有他露出不不情愿的表情。 徐志摩当然不情愿,因为当时的他,正在追求好友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 张幼仪的到来,显然成了他追爱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更加厌烦她。不过到了夜里,还是会和她温存。
不久后,张幼仪怀上二胎。徐志摩冷冷说了一句:打掉。 张幼仪不同意。在丈夫和孩子之间,她更想要孩子。 这是她嫁进徐家后,第一次对丈夫说不。徐志摩一气之下,竟玩起了失踪。 身怀六甲的张幼仪,不懂英文,身上没钱,举目无亲,不知道怎么办。 好在,她有一个给力的二哥,将她接到柏林悉心照顾。 1922年,张幼仪生下次子。还没来得及高兴,消失了几个月的徐志摩,突然来了一封信: “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 徐志摩掩饰了自己恋上别人的错误,把离婚理由说得冠冕堂皇,实际只是为了增加追求林徽因的筹码。
等到现在才提离婚,是因为他觉得逼一个孕妻离婚,会被世人诟病。如今孩子生下来,便没了顾虑。
而在信中,他没有半个字提及对张幼仪和次子的关心。 此般自私无情,终于让张幼仪死心,她爽快签了字。 二哥问她,今后打算怎么办? 那个年代,国内没有离婚,只有被休。而在固有观念中,只有女子犯了不道德的事情,才会被丈夫休掉。 张幼仪不愿意回去成为别人的笑柄, 她对二哥说:我想留在德国读书。 这一次,她决定为自己而活。 遗憾的是,次子不到3岁便不幸早夭。这场死别让张幼仪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却也激发出她生命的韧性。 学成回国后,张幼仪先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又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张幼仪的事业之辉煌,还远远不止如此。 当时的上海流行穿旗袍。张幼仪不禁想:旗袍美是美,但款式单调了些,也显拖沓。何不做些改良?让旗袍成为寻常百姓的服装,必将大有市场! 张幼仪心里明白,这是她想要的事业。 于是,她在南京东路上开了一家名为“云裳”的服装店。 在张幼仪的推进下,各种改良旗袍逐一上市:夏天有短袖或无袖的旗袍,春秋有长袖和高领的旗袍,冬天则推出搭配旗袍的外套。
店里还可以定做皮大衣,有东北的紫貂皮和银狐皮、外国进口的兔皮……这般财大气粗,令其它服装店望尘莫及。 很快,“云裳”便成为引领时尚的牌子。 张幼仪的人生,借着服装生意,站上了一个多数女子无法企及的高度。 49岁那年,张幼仪遇到了良人苏纪之,俩人喜结连理。 苏纪之是一名普通医生,没有徐志摩的才华和相貌,却给了张幼仪一开始想要的,安稳踏实的婚姻。
张幼仪的前半生看似一直被命运牵着走,实际上,她是把想要的东西寄托在徐志摩身上。 当被伤透了心,她才抽离出来,开启自己真正的人生,实现完美逆袭。 再见面时,徐志摩都忍不住感慨:你变得不一样了。
正是应了那句:曾经你对我爱理不理,如今我让你高攀不起。
难得的是,张幼仪没有记恨徐志摩,甚至在他飞机失事后,主动承担起照顾徐父的重任,还每月给他后来的妻子陆小曼寄钱。 张幼仪晚年时,有人问她是不是一直爱着徐志摩,她回答:“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 这个问题,她生前无法回答,去世后墓碑上刻下的“苏张幼仪”4个字,或许就是她留给世人的答案。
以你之姓,冠我之名,这是中国人最高级的浪漫。 张幼仪心里明白,真正值得爱的,不是负心薄情的徐志摩,而是忠诚醇厚的苏纪之。 我很佩服张幼仪,她身上有女子少有的大度和坚韧,德才兼备,真正活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