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馈赠

伊诺育儿成长 2024-02-14 05:26:38

今天一学员找我,说学习家庭教育课程之后才发现,安全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多么重要。

原来,她生完孩子,产假结束便去上班了,和孩子的相处时间不多,而每次离家时,为了担心孩子找自己,都是偷偷溜走的,导致孩子现在特别没有安全感,特别黏自己。

那什么是安全感呢?

发展心理学上这样解释:“安全感是指孩子对外在环境或别人的一种信任感。”

也就是说,孩子即便离开爸爸妈妈,仍然可以自如与人交往,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如果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会特别黏着父母。

比如,

妈妈去哪他去哪;

妈妈一离开他就哭;

除了父母谁都不愿跟。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一书中还提出,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会出现以下共性特点:

“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会显得心事重重,过分忧伤;

他们会在行为上好斗,经常喜欢搞破坏,做事不计后果,比如从高处往下跳;

他们会比同龄人,更加焦虑和恐惧;

他们会回避某些情感,比如问起他某件事的时候,他会吞吞吐吐,不想说话;

他们行为混乱,做事看起来漫无目的,不询问父母,也不遵守规则;

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会用撒泼打滚,情绪消沉的方式表达......”。

所以你看,安全感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觑。

关于安全感,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经做过一个特别有名的“恒河猴”实验。

刚刚出生的恒河猴,被迫离开妈妈。

实验人员给它提供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身上包裹着毛巾被的“毛巾妈妈”,另一个是身上挂着奶瓶的“铁丝妈妈”。

小恒河猴每天都依偎在“毛巾妈妈”的身边,只有在饥饿时才会去找“铁丝妈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毛巾妈妈”身上有温暖,它感受到了安全感,心理上得到了抚慰。而“铁丝妈妈”虽然为它提供食物,却只有冰冷的躯体。

因此,哈洛得出一个著名论断:“爱是源于接触而非实物。”

也就是说,只有温暖的接触,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意,才能给予孩子安全感。

因为父母在对孩子抚摸、拥抱、亲吻等肢体接触时,孩子的大脑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催产素。

而催产素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依恋感,产生安全感。

所以,养育孩子,不是只负责吃喝拉撒就足够,父母还需要给孩子提供爱的滋养,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

比尔盖茨也曾说:

“教育是伴随终生的事情,而我教育孩子的第一要务是给孩子安全感。”

深以为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安全感犹如地基般重要。

安全感足够的孩子,面对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底气。

既然安全感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呢?

儿童教育专家胡萍老师曾说:

“一岁半以前是孩子建构安全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安全感是孩子对世界认知的基础。”

因此,针对小龄宝宝,要帮他建立安全感,

首先是不要经常更换养育者。

比如说,今天在奶奶家,明天在外婆家,后天又在自己家。

频繁更换的话会让他不知所措,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

孩子需要一个稳定的养育者,稳定才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其次是要看见孩子、读懂孩子。

比如说,

孩子想睡觉时,你能轻哼摇篮曲哄他入睡;

孩子烦躁不安时,你能及时地拥抱他、抚慰他;

孩子哭泣时,你能立刻回应他,并判断他是饿了、尿了。

当我们能够看见孩子并及时回应他的需求,孩子的安全感才会慢慢建立起来。

最后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有些父母会气急败坏地说:“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在这类父母眼里,孩子做得好,我就爱你,做得不好,我就嫌弃你。

这种做法特别容易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对孩子来说,他最希望感受到的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也就是说,无论我这个人什么样,你都爱我。

当然,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溺爱,如果孩子出现不当行为,

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托举。

而安全感也在无条件的爱中形成。

另外,如果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孩子小时候没有获得安全感,父母也不要过度焦虑与苛责。

只要我们在后期能够意识到,同时努力去看见孩子、读懂孩子,并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让孩子仍然能够,在父母身上感受到足够的温暖与爱意,他的不安会慢慢褪去,重新获得内心的力量感和安全感。

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回头,父母的爱就在那里,永远不会消失。

安全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馈赠。

愿我们都能够给予孩子一份笃定的爱意,让孩子在人生海海中乘风破浪,不惧风雨。

0 阅读:2

伊诺育儿成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