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次的文章谈到了,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今天重点说说教学环节,从易到难、层层解决,让课堂教学更明了。
有机会,我总会到课堂上坐坐,这不,今天,我又去听了节六年级的语文课,课题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是一篇回忆录,课文篇幅较长,全文有32个自然段,内容较多,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写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上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重点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突破这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回忆?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随后,指名读段,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都能解决,可到了每三个问题: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回忆?班级瞬间安静了,教师只能通过引导,解决问题。
边说边板书: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四个问题完成后,教师又出示了一个问题: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又一阵茫然,教师让孩子们去找文中,点明时间的词语。
在这一环节设计时,让听者就觉得有点乱。如果将最后一个问题,课文顺序放在前面,让学生抓住时间词,解决了这个问题,前面的第三个问题,就不攻自破了。
环节设计设想:
1、围绕课题中的“回忆”一词质疑:课文回忆了谁??回忆了他哪几个时间段的事情?
2、让学生在自读中圈出时间的提示语,按照提示语将文章分成四个大块。
3、归纳出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事(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这样即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大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