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吃人参果,为何不细嚼慢咽?其实他知道这其中的秘密

夏知观史呀 2023-03-06 18:47:00

在《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五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中,师徒四人与三清、四帝为友的道教顶级boss地仙之祖,圣号与世同君的五庄观主人镇元子发生冲突。

冲突的原因是孙悟空禁不住猪八戒怂恿,做了回小偷,所偷之物为三个人参果,当人参果偷回来后,悟空和沙僧细嚼慢咽,八戒却来了个一口吞。

然而事实真有那么简单吗?曾领神兵三十六万,上辅玉帝、下临泉渊的天蓬元帅猪八戒真的没尝出人参果的滋味吗?偷吃人参果后,与世同君的镇元子对师徒四人又做出了怎样的惩罚?

何为人参果

形似孩童,四肢俱全,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果熟,近万年的岁月中,仅孕育出30个果子,这是《西游记》对人参果的生长及形状描述。

集结天地灵气的人参果树生长在镇元大仙镇元子的五庄观内,按理说如此贵重的人参果,镇元子不可能轻易示人,但取经四人组并非一般,而是有佛道背景的最强组合。

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人是道教背景,唐僧是佛祖座下大弟子金蝉子转世,又是大唐得道高僧,自然是佛教背景,就连唐僧所骑的白马,都是东海龙宫三太子所化。

正因师徒四人的背景,加上五庄观是西行必经之路,镇元大仙对四人格外重视,本想亲自招待,促进以唐僧为首的佛道文化交流,但不巧的是镇元子需要出差巩固道教思想。

所学思想为“混元道果”,听课地点在天庭弥罗宫,能给镇元子讲课的道教老师没有几个,所以这次主讲人为三清中地位最高的元始天尊。

尽管取经四人组来头大,可再怎么大也大不过元始天尊,不过有心结交唐僧的镇元子在临走前,嘱咐清风、明月二弟子用两颗人参果招待,并告诫弟子小心提防唐僧的三个徒弟。

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发生了,和镇元子设想的一样,师徒四人路过五庄观借宿休息,道童清风、明月一听来人名叫唐僧,便热情招待,送上两颗人参果让其享用。

吃斋念佛的唐僧从来没见过人参果,因出家人讲究“扫地恐伤蝼蚁,爱惜飞蛾罩纱灯”,他坚决不吃有鼻子有眼,还有手有脚的果子。

两位道童见唐僧怎么劝都不吃,也懒得和他讲人参果的来历和功效,于是表面气鼓鼓,内心乐开花的将人参果分吃了。

碰巧分吃人参果的画面被猪八戒看见,人说狗鼻子灵,其实猪鼻子更灵,早在进入五庄观时,猪八戒就被人参果的香味吸引住了,道童将人参果摘下送给唐僧全被他看在眼里,虽然心里骂着唐僧暴殄天珍,连人参果都不吃,可眼见着人参果被道童吃的一干二净,八戒的口水早都流到了地上。

取经四人组中,最贪吃的是猪八戒,但最聪明的也是猪八戒,同样是天庭为官,孙悟空因身为妖王在下界作乱,天庭无可奈何将其招安为官,封了个名义上的齐天大圣,但职务却是弼马温的小官。

再看看沙僧,未下界前,可是赫赫有名的“卷帘大将”,但真实工作就是替玉帝卷个帘子,相当于凡间服侍皇上的下人。

可猪八戒就不一样了,天蓬元帅是他未成猪的前世,当年天庭出动兵马大战妖界时,他还和孙悟空交过手,且不落下风,而且为官多年的猪八戒深谙官场人情世故,要不是因为酒后吐真言,调戏了玉帝的心头好,犯了生活作风问题,也不至于被贬下凡间成为一头猪。

也正是经历过被贬凡间的挫折后,猪八戒开始装傻充愣,从来不做出头鸟,所以就算他想吃人参果,也要拉个垫背的才行,而这个垫背的就是他的大师兄孙悟空。

囫囵不知味

猪八戒找到正在五庄观内休息的猴哥,添油加醋的将唐僧如何拒绝人参果、道童如何轻慢师傅偷吃、人参果如何香甜之类的话一一讲述。

听完这些的猴哥表示不感兴趣,说自己早已是长生不老,金刚不坏之身,吃不吃人参果都一样。

听完这话的猪八戒瞬间找到切入口,开始对孙悟空吹起彩虹屁,说大师兄五百年前大闹天宫前什么没吃过,什么没见过,就连王母没吃的蟠桃,我们猴哥也是一口一个不带吐皮,那太上老君练的仙丹我们猴哥跟吃糖豆一样,天庭谁见了猴哥不喊一声大圣,这西行路上要是没了猴哥,我可怎么活啊!

孙悟空眼见猪八戒越侃越离谱,赶忙让他住嘴,不耐其烦的表示偷几个人参果而已,他镇元子再厉害,能有太上老君、玉帝老儿、西方如来神通广大?

猪八戒看着孙悟空逐渐落入陷阱,明知镇元子级别不低,更是道家大佬,却偏偏不和孙悟空说实情,借着孙悟空的话就说那他镇元子肯定比不上我们猴哥,别说吃几个人参果,就算把树都拔了,他也只能干瞪眼。

就这样,在猪八戒的怂恿下,孙悟空偷来采人参果用的金击子,来到树下凭空一跃敲下个果子,可他眼睁睁看着果子掉到地上却又消失不见,气得拿起金箍棒对地乱打,结果人参果没打出来,却把土地老儿砸了出来。

一番询问后,孙悟空得知实情,原来这人参果是近万年孕育的天地灵气,闻一闻能活360年,吃一颗能活47000年,不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与五行相悖,有着遇金落地、遇木枯萎、遇水融化、遇火焦糊、遇土遁地的特点,所以当金击子打下人参果时应该接住,否则掉地上就找不到了。

得知摘果方法的猴哥前后共摘了三个人参果,当摘第四个时,他想到师傅前面已拒绝道童,如果再给师傅摘一个岂不多此一举,如果师傅知道他偷人参果,估计又要念紧箍咒,于是便只摘三个,和沙僧、八戒分着吃了。

当猪八戒看见人参果时,口水都快掉地上,孙悟空看不得八戒犯馋,便递给八戒一个,又给沙僧一个,猪八戒擦了下口水连忙接过,像喝水一样一口将人参果塞进嘴里咽下,全然不知什么滋味。

打了个嗝后,八戒看着沙僧、猴哥细嚼慢咽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发起了呆,却被悟空轰到了一边,取笑八戒又犯了呆相。

看似冒冒失失的猪八戒,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人参果该怎么吃,天界为官多年的他什么天珍地宝没见过?一万年前的蟠桃会上,他看过玉帝王母吃这种果子,知道这种超脱五行的人参果不能尝,而是要用丹田运化,要是咬的话会使灵气外溢,从而功效减半。

他本来想把这件事情告诉悟空、沙僧,但由于太心急,没来得及说就给吞下,等他再想说时,却发现悟空、沙僧已经将果子咬破。

八戒的举动悟空看在眼里,以为他是没吃够,可事实却是八戒在犹豫要不要把真相说出来,最后的结果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猪八戒选择了不说,他比谁都清楚,偷吃人参果是要付出代价的,等镇元子回来,他们一个都跑不了。

佛道一盘棋

和八戒预想的一想,这边人参果刚吃完,那边道童发现少了四个人参果便来算账。

面对质问,孙悟空敢作敢当,但只承认自己偷了三个果子,道童以为他做贼心虚,便出言辱骂,一下子惹恼孙悟空,恼羞成怒的齐天大圣气的将人参果树用金箍棒打坏,嘴里还嚷嚷着三个就三个,敢诬赖我,那大家都别吃了。

闯完祸后,猪八戒望着眼前枯败的人参果树顿感不妙,孙悟空不知道镇元子这号人,但他知道,于是将实情告诉众人,冷静下来的孙悟空也不再充大个,他知道就算他能抵挡得住镇元大仙,但师傅唐僧一介肉体凡胎可抵挡不住,思来想去,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看似偶然发生的事,其实都在镇元子意料中,修为到了他这个境界,一个念头便能抵达天涯海角,就算在弥罗宫听课,但也不妨碍他监视五庄观,对于孙悟空的一举一动他了如指掌,可为什么要等人参果树被毁再出手,其背后是佛道两教明里暗里的对弈。

唐僧取经是从西天取回真经弘扬佛法,如果功成,不但会名就,而且佛教会再次深入中原,撼动道教的地位,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文化入侵。

为阻挠取经之路,或者让佛教见识道教不是好欺负的,道教在九九八十一难中做了很多手脚,比如天庭下凡的青牛精、黄眉怪、灵感大王、金角银角、玉兔等,其背景都指向道教。

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镇元子很快将师徒四人绑回来,面对威胁,自知实力差距悬殊的孙悟空搬起救兵,找到观音菩萨,让其将玉净瓶里的水洒在人参果树表面,这才将树救活,一番操作让师徒四人得救,也让观音等佛教人士见识了道教的厉害。

作为明朝中后期成书的《西游记》,其魅力在于借鉴了大量官场现象,书中描述的佛道之争,脱胎与当时的朋党之争,纵使经历了五六百年,后人还是能从多种方向来解读出这本书的不同含义,这也是《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的魅力所在。

0 阅读:796
评论列表

夏知观史呀

简介:读史以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