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五大姓氏,根据2018年国家统计数据,按人口数量排序依次是:
王、李、张、刘、陈。
△2018统计数据
2019年,这个前五排名未变。
现代五大姓氏的人口数量优势比较明显,所以排位也比较稳定。
△2019年统计数据
到了2020年,从下图不难看出,这个结果依然未变,前五排名可谓稳如泰山。
△2020年统计数据
对于这样的结果,不禁令人好奇,这五大姓氏的人口规模是如何发展得如此壮大的。
刘氏、李氏对应有存续长久的大一统王朝,还比较容易理解,但王、张、陈三氏靠的是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现代五大姓氏的崛起之途。
刘氏、李氏:背靠大一统王朝,树大根深刘氏和李氏,分别对应着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
汉朝,包括西东两汉,由汉高祖刘邦创建,汉光武帝刘秀中兴,共407年;
唐朝,由唐高祖李渊创建,共289年。
汉朝和唐朝的优势那是相当明显的,皇族内部左封一个王,右封一个侯,将族人天南海北地铺开,四处开枝散叶,何愁人丁不兴?
而且相对而言,这两个皇族存续更久、地位更高、资源倾斜更多,所以生育就更有优势。
当然,刘氏和李氏还有其他来源,包括各种改姓、赐姓,在此就不赘述。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另外三个姓氏上。
王氏:天生自带贵族属性“王”直接就能让人联想到“国王”、“王爷”以及类似这样的词。
历史上,王氏虽然也赫赫有名,但并没有创建过存续较久的大一统王朝。
不过,或小或短的政权还是有的,如下:
1、西汉末,王莽篡位夺权,建立新朝,持续仅15年,算是两汉之间的小插曲;
2、五代十国,王建创立的前蜀,持续71年,占据四川一带;
3、五代十国,王审知创立的闽国,持续36年,占据福建一带;
诸如隋末建燕的王须拔等更小的势力,在此就不逐一列举了,大家可在评论区补充。
这么一看还真是奇怪,就凭这几个政权的加持,王氏是怎么稳坐第一把交椅的?
这就不得不说,王氏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他姓氏都不具备,那就是它自带贵族属性。
春秋时期,姓为大宗,氏为小宗,氏是从姓中衍生分化出来的,直到秦汉以后姓氏才融合为一,比如秦始皇就属于嬴姓中分出的赵氏,相当于今天我们讲的“老赵家”、“姓赵的”。
说白了,在那个时代,大宗族的子弟们赶上了一次选择分支姓氏的机会:
有的分支用封地命名,如封在宋地就姓宋,封在吴地则姓吴;
有的分支用官职命名,如司徒、乐正、太史;
有的分支用居住地命名,如百里、东郭、西门;
还有的分支用先祖的身份地位命名,如王族后裔就姓王,公卿后裔就姓公孙。
那么从最后一条不难看出,王氏必然能够成大器啊,因为王族后裔多如牛毛,就算不会都改姓“王”,但只要有一小部分改姓“王”,就足够碾压其他姓氏了。
我们以有据可考的实例来看,王氏的始祖是太子晋,他本是周灵王的长子,姬姓,因进谏触怒了昏庸的老父亲,于是被贬为平民。
因为太子晋是王子,所以这支人后来便以“王”为氏。
从中也不难看出,王氏正是从姬姓中衍生分化出来的。
秦朝大将王翦便是王氏的优秀代表,他所在的这支王氏后来发展成为史上有名的大族“太原王氏”(山西)和“琅琊王氏”(山东)。
△东周诸王列表
除此之外,还有毕公高后裔发展形成的“兰陵王氏”(山东),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
周平王姬宜臼后裔发展形成的“临猗(yī)王氏”(山西),周平王是东周第一任君王;
西周桓公姬揭后裔发展形成的“王城王氏”(河南),注意这个西周指的是战国时的小国西周。
说到这,难道只有姬姓分化出了王氏吗?
当然不是,姬姓是主流,其他支流主要有三个部分:
1、源自子姓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商王文丁的儿子,也称王子比干,所以比干后裔以王为氏形成“汲郡王氏”(河南)。
2、源自妫(guī)姓
帝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史称陈胡公。
陈国被灭后,其后裔陈完避走齐国,改为田氏。
秦灭齐后,齐王后裔田义,为避仇家,又改姓王氏,史称“元城王氏”(河北)。
新朝的王莽正是源自这一支。
△妫姓同姬姓一样,都是上古八大姓之一
3、源自少数民族的改姓
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的推动,华夏民族始终在不断地融合吸纳少数民族,其中的王族也多改姓“王”,史称“蛮荒王氏”。
以上是可考的王氏人口来源,虽然不能说是全部,但主要的部分已经基本涵盖了。
王氏是古代王族后裔的改姓首选,人口来源显然相当庞大,这种得天独厚的贵族属性,令其他姓氏望尘莫及。
张氏:招兵买马,历久弥坚在皇族的含金量方面,张氏还不如王氏。
张氏出产的皇帝如张轨(十六国时前凉创建者)、张邦昌(金国扶持的伪楚政权)、张致(南宋时伪政权)、张士诚(元末时割据势力)、张献忠(明末农民军领袖)之流都属于小势力主或伪皇帝,持续时间也不长,拿出来也没什么竞争力。
大家若有其他例子,可在评论区留言。
那么,张氏又是如何坐上第三把交椅的呢?
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1、张氏起源早
张氏的始祖叫张挥,是黄帝(姬姓)的孙子,他发明了弓箭,因而被赐姓张,大家看“张”字的甲骨文,正是一个持弓的人。
这一支张氏以青阳为发源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清河,所以有“天下张姓出清河”之说。
起源如此早,显然张氏是很古老的姬姓分支,堪称百家姓中的老大哥。
就拿王氏做对比,王氏始祖王子晋比张挥晚了2000年多年。
张氏提前起跑这么多,人口积累自然是存在先天优势,这一点是其他姓氏望尘莫及的。
2、勤于招兵买马
张氏起跑得早,还不骄傲自满,仍积极招兵买马,也就是改姓。
前面讲王氏时就提到过,改姓是增加姓氏人口的重要渠道之一。
试想一下,原本一个陌生的家族,就因为姓氏一换,一大批族人就增援到了另一个姓氏当中,实在是太速成了,张氏就是这样:
1)源自姬姓
除了始祖张挥那一支,还有一支姬姓宗族半路加入张氏,那就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解张的后裔。
解张字张侯,之前说过有的家族用先祖的字作为姓氏,于是这一支姬姓小宗族补充进了张氏。
2)马邑之谋的聂氏
聂氏因为马邑之谋的失败,而不得不改姓张以躲避仇家。
其著名代表就是三国时期曹魏大将张辽,张辽的崛起也使得这支张氏从马邑(山西)发展到了许昌(河南)。
3)蛮酋赐姓
三国时期,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建宁国国主龙佑那,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
张氏得好好感谢一下诸葛亮,正是丞相的一个小举措,一下子让云南一带多出了一大批张氏。
4)古奚族
唐朝首任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原名张忠志,奚族,范阳人,因善骑射,起初被范阳守将张锁高收为义子,于是随义父姓张。
话说安史之乱使大唐朝廷陷入衰弱,对这个割据一方的外族将领,竟不得不讨好地加封他为陇西郡王。
△河朔三镇之成德
5)其他少数民族改姓
总之,张氏是以古老的“清河张氏”为主干,又不断吸收各路改姓人马,从而始终保持基数优势,最后才有日后张氏遍布大江南北,持久不衰的盛况。
陈氏:舜之正宗,团结进取陈氏在皇族的含金量上,就更是没什么竞争力了。
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陈霸先(南朝陈的创始皇帝),这样一来,连陈胜(秦末张楚政权)、陈友谅(元末大汉政权)这两位义军首领都不得不出来撑场面。
但可别因此就小看了陈氏,它也有自己的绝活,那就是团结进取,我们稍后解释。
陈氏的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
1)出自妫姓
陈氏是舜的后裔,乃是舜之正宗。
当初周武王灭商建周以后,找到舜的后人妫满,把他封在陈(今河南淮阳),建立陈国,因而妫满又称陈胡公。
陈胡公传至十世孙妫完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害怕受波及,便逃到齐国并以故国为氏,由此改为陈氏。
2)其他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
陈氏同样不会放过此等利器,自身繁衍哪有改姓和赐姓来的快捷。
其中典型的包括隋初胡人贵族白氏,为了融入中原,改为陈氏;
北魏鲜卑贵族侯莫陈氏,汉化后去掉前面两字,直接变成陈氏;
还有很多女真贵族和蒙古贵族的改姓或赐姓,使得陈氏也收获了不小的人口。
讲陈氏,就不得不提义门陈氏,也叫江右陈氏。
义门陈氏属于舜裔之大宗,出自颍川一脉,曾创下3900余口、历15代聚族而居、团结不分家的家族奇观。
因此,义门陈氏先后历经3朝,共收到9位皇帝的27次旌表。
直到宋仁宗时期,义门陈氏奉诏分家,分成了291庄,遍及全国72州郡的144个县。
陈氏不但具有团结精神,而且还很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新的聚居地。
宋初,陈氏便由福建大批迁入广东的潮州和梅州地区,到了北宋末年,河南陈氏南逃到广东北部,从而开始向广东各地散布。
在宋、元、明时期,陈氏在南方得到了稳定且迅速的发展,在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五省繁衍最盛,最终成为了今天的南方大姓。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统计,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在广东省和台湾省,陈姓人口占比均为10%以上,且均为两省的第一大姓。
放眼全球,陈姓更是不得了,据初步统计,全球陈姓人口约达9800多万人,在海外华人中流传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
总之,陈氏乃是舜之后裔,家族传承有团结进取的精神,使得陈氏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这种开拓精神甚至延续到了国外,值得称赞敬佩。
结语综上,王氏、张氏、陈氏虽然不像李氏、刘氏那样出现过存续长久的大一统王朝,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王氏先天具备贵族属性、得天独厚,张氏历史最久还始终招兵买马,陈氏则传承舜之正宗、坚持团结进取之精神,通过持续不断地发扬自身优势,这三个姓氏方能在百家姓中脱颖而出,始终位列前茅。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今日头条@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