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复姓以欧阳氏为首,那诸葛、夏侯、司马三家又发展得如何?

清山雅舍来漫谈 2024-02-15 05:55:53

在我们中华姓氏中,不光有单姓,还存在不少复姓,比如令狐、东方、南宫、西门、北郭、太史、百里、端木、第五、邯郸等等。

据统计,现代人口最多的复姓为欧阳氏,共有111.2万人;

其他常见复姓,人口情况如下:

上官氏8.8万人、皇甫氏6.4万人、

令狐氏5.5万人、诸葛氏4.8万人、

司徒氏4.7万人、司马氏2.3万人、

申屠氏1.9万人、夏侯氏1.1万人、

贺兰氏1.0万人、完颜氏0.6万人、

慕容氏0.5万人、尉迟氏0.4万人、

长孙氏0.3万人。

△《全国姓名报告》2020年统计数据

显而易见,相比于欧阳氏的壮大,其他常见复姓的人口数量实在有些稀少。

尤其令人在意的是诸葛、夏侯、司马,这三家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的名门望族,到了现代人口规模却缩减到如此程度,不禁令人好奇,他们比欧阳氏差在哪里。

下面通过追溯它们的历史发展,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

欧阳氏:硕果仅存,砥砺独行

欧阳氏,源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姒(sì)姓。

△上古八大姓,妘yún、妫guī、妊rèn

夏朝君主姒少康有一个庶子,名叫无余,他的封地在会稽,后来建立了越国。

越国有一位出名的越王叫勾践,王位传到他的六世孙无疆时,越国被楚国所灭。

楚王将无疆之次子蹄改封到乌程的欧馀山之阳,为欧阳亭侯。

山南水北谓之阳,也就是说越王的一个支脉被迁徙到了欧馀山的南面,后世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氏,主要衍生出了欧氏、欧阳氏、欧侯氏。

所以说,欧阳氏与欧氏、欧侯氏是同宗同源的,他们共奉的始祖正是越王勾践。

顺带一提,区(ōu)氏与这三家也是同宗同源的,因为区氏是在西汉时期从欧氏中析出的小宗,一直奉欧氏为大宗。

具体故事这里不展开,只说区氏的“区”,来源于“欧”字去掉右边的“欠”,所以大家注意读音不是“qū”。

欧阳氏的郡望起初有两个,一为青州千乘,一为冀州渤海,后来千乘断绝,独剩渤海。

△冀州渤海郡方位示意图

晋末大乱,渤海一分支南迁两湖,自此欧阳氏逐渐在南方兴盛发展,可谓是“树挪死,人挪活”。

据统计,欧阳氏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江西三省,约占总人口的80%,其中湖南为欧阳氏聚集大省,占总人口的43%,印证了其历史变迁轨迹。

相比于一些大姓,多数复姓不但不容易吸引其他姓氏加入,反而自身较容易改姓为单姓,欧阳氏在历史上就曾被迫改为欧氏、阳氏、杨氏等等。

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大环境上的因素就是社会上始终以单姓为主流,其他因素简要举例,比如族中出了叛逆,为避免牵连而改姓,再比如族中出了恶霸,作孽深重,为表耻于同族而改姓等等。

所以说,欧阳氏能保持如今的人口规模,实属不易。

另外,一个姓氏要想发展壮大,还离不开族中杰出人物的引领和凝聚。

像欧阳氏,在两汉有名士欧阳生、宰相欧阳歙(xī),在唐代有书法家欧阳询,在宋代有文豪欧阳修等等。

这些杰出的人物能够为家族奠定优良的价值取向,注入传承不朽的家族精神,比如欧阳氏的聚德堂就是为了纪念受人尊崇的欧阳修所建,传经堂就是为了纪念“八世传经”的欧阳生所建。

△欧阳氏宗祠

族人在祭拜祖先的过程中,不由地就会受到祖先优良德行的感召,从而奋发上进,并产生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

然后家族更容易有良才涌出,这些良才再反过来促进家族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诸葛氏:家风清朗,伏节死谊

诸葛氏主要源自葛氏,相传夏朝时,伯益的后裔受封葛地,建立葛国,是为葛伯。

后来葛国被灭,后世子孙便以封地为氏,自称葛氏。

山东诸城就有葛氏的一个支脉,其中的一部分人又向阳都迁徙,但到了阳都发现,本地竟然也有一个葛氏家族。

为了区分两族,诸城迁来的葛氏,便改姓“诸葛”。

还有一个来源,秦末义军大将葛婴讨秦有功,其后代被汉文帝封为诸县侯(今山东诸城),于是其子孙自称诸葛氏。

这两个来源其实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源出葛氏,都是在姓氏中加入了诸城的“诸”。

△诸县、阳都方位示意图

诸葛氏的郡望只有琅琊,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等人都是出自琅琊诸葛氏。

诸葛氏到了现代仅有4.8万人,主要分布在浙江,同样是起源单一,为何诸葛氏没有发展到欧阳氏的规模?

这里我们不必提历史上对所有复姓的负面因素,比如社会对单姓的偏好、明朝的改姓运动等等,因为这些因素对所有复姓无差别打击,不能成为复姓之间的发展差异。

所以,我想从家族的一些个性化特点入手,说不定会有收获。

诸葛亮、诸葛瑾兄弟算是诸葛氏在历史上的顶级名人。

但观察他们的子嗣情况,却发现事情挺不乐观。

诸葛亮过继的长子诸葛乔早逝,自己亲生的儿子诸葛瞻以身殉国;

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同样以身殉国,拒绝向曹魏投降,唯有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存世,后仕于晋,是诸葛亮唯一存续的直系血脉。

△诸葛瞻父子血战绵竹,一门三代为国尽忠

诸葛瑾那边,长子诸葛恪死于政斗,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但早逝,三子诸葛融死于政斗;

诸葛恪的三个儿子诸葛绰、诸葛竦、诸葛建都死于政斗,诸葛融的三个儿子也死于政斗,所以诸葛乔之子诸葛攀改回诸葛瑾名下,以延续香火,但寿命也不长。

最后只剩下诸葛攀之子诸葛显,是诸葛瑾唯一存续的直系血脉。

我不禁升起一种感觉,诸葛氏似乎有一种“为理想舍生忘死”的家族气质。

再看看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一切似乎有了答案。

诸葛丰是西汉名臣,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宁愿丢官也决不向奸佞妥协,有“伏节死谊”之志,他“杀身以安国,蒙诛以显君”的忘我牺牲精神,奠定了诸葛氏家族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伏节死谊:指坚守节操,至死不相负。)

由此可见,诸葛氏的家风追求理想与公义,令人钦佩的同时,势必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或许这就是诸葛氏人口较少的原因之一。

夏侯氏:夏禹之后,以侯命名

夏侯氏的起源同样单一,源自姒姓夏后氏。

西周建立时,封大禹后裔于杞,建立杞国。

后来杞国被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佗逃到鲁国。

鲁悼公感念他是夏禹后人,便封他为侯爵,其后人因此自称夏侯氏。

△大禹,姒姓,夏后氏

夏侯氏的郡望为鲁国和谯郡,和诸葛氏类似,其迁徙动力不足,分布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江西一带。

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夏侯氏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江西,约占总人口的74.87%。

夏侯氏同样受人口流失问题困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后人将“夏侯”简化为“夏”,这使得本就底蕴一般的夏侯氏,更加缺乏扩张壮大的能力。

司马氏:底蕴深厚,自作自受

不同于欧阳、诸葛、夏侯起源单一,司马氏的源流很多,有不少家族的支脉以司马这个官职为氏,具体情况如下:

1、源自风姓程氏

西周大臣程伯休父,为重黎后裔,风姓程氏,官至司马,因从征淮夷有功,被周宣王赐姓司马氏。

因而,程氏和司马氏其实是同宗同源的。

司马懿就是出自这一脉,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追尊程伯休父为圣祖武皇帝。

2、源自田氏

春秋时齐国名将司马穰苴,本叫田穰苴,其后代以官职为氏。

3、源自芈姓熊氏

春秋时楚国大司马子反,芈姓熊氏,其后代以司马为氏。

4、源自姬姓韩氏

春秋时晋国大司马韩厥,姬姓韩氏,其后代以司马为氏。

5、源自子姓

春秋时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子姓,其后代以司马为氏。

6、源自改姓

复姓中,司马氏有着特殊优势,那就是有不少改姓家族加入。

有名的比如东晋大司马王导的后裔、南北朝时期北方流民首领的后裔等等。

司马氏的源流较多,因而起初的分布也相对较广,以河南、陕西、山西、四川为主,其中河内郡始终是司马氏的重要聚集区,司马懿那一脉就来自河内。

后来司马氏篡魏立晋,是唯一创建过大一统王朝的复姓皇族。

△西晋版图

显然司马氏的底子很好,要是顺利发展,复姓之首必然是司马氏,而不是欧阳氏。

但我们知道晋朝虎头蛇尾,昏庸腐朽的统治导致了八王之乱,耗损国力,最终引发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开启了漫长的历史黑暗时期,其功难抵其过。

司马氏在西晋灭亡时被胡人屠戮了一大批,虽然东晋延续了司马氏的香火,但东晋灭亡后,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又下令屠灭司马氏。

两番劫难过后,司马氏人口大损,名声也遗臭万年,侥幸活下来的为了避祸,也都改姓为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程氏等,最后只有极少数人坚持本姓,这就导致司马氏的人口基数始终很薄弱。

结语

综上,欧阳氏能够相对发展壮大依靠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积极开拓,二是以德聚人。

相较而言,诸葛氏、夏侯氏都存在安土重迁,迁徙动力不足,分布范围较小的问题;

司马氏则是持有顶级天赋,却因为司马懿一脉德行败坏、祸害天下而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由此可见,顶级的家族教育一定是德育,顶级的家族方针一定是开拓进取,所有把利益放在首位的教育都是浅薄的,所有固步自封的方针都是短视的。

文以载道,史可明鉴,今日头条热衷研读历史文化,分享生活感悟。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关注。

0 阅读:2

清山雅舍来漫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