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欧阳修因何诋毁、陷害名将狄青?狄青是欧阳修害死的吗?

娇洋看过去 2024-01-22 15:06:12

狄青

北宋仁宗时的著名将领狄青一生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最终却含冤而死,这一悲剧给北宋的政治、军事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在两宋319年的军事史上,狄青堪称是凤毛麟角的军事奇才之一 。史载他遇战事时常身先士卒、作战勇猛, 在军中威望甚高 ;同时他还善用计谋,能运筹帷幄,为北宋王朝建立了卓越功勋。

这样一位军事奇才,却遭人陷害含冤而死,不能不让人为之扼腕叹息。在狄青人生悲剧的酝酿、演变过程中,欧阳修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亦是名标青史的历史人物,在北宋政坛、文坛以及学术发展上,欧阳修的重大建树与影响力绝对毋庸置疑。无论从哪方面看,欧阳修都是一个正面人物。

欧阳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具出众的文臣,竟以种种捕风捉影、“莫须有”的污蔑之辞3次上疏宋仁宗诋毁、弹劾狄青,对狄青被贬斥乃至英年早逝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一代文曲星、大宋名臣无端陷害一代名将,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宋史》记载,欧阳修曾3次上疏诋毁、“构陷”狄青。分别是宋仁宗至和三年所上的《上仁宗乞罢狄青枢密之任》 、 至和四年所上的《上仁宗论水灾》以及同年同月所上的《上仁宗论水灾》第二状。在这三次上书中,欧阳修居然对与他从无过节的狄青大泼脏水,极尽污蔑陷害之词,用词也多有不敬与蔑视,究竟是嫉恨、恩怨亦或是另有原因使这位才华横溢的文臣对名将狄青如此深恶痛绝、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欧阳修害狄青,根源在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并非两人有难以弥合的私人恩怨

综合史料,不夸张的说,欧阳修对狄青被贬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他并没有要害死狄青的想法。欧阳修之所以屡屡上书诋毁、咒骂狄青,都是北宋最高统治阶层内部对武将拥军自重、尾大不掉的深深恐惧,是赵宋文官集团“恐武症”在作祟。

只要对宋史略懂的人都知道大宋江山是怎样得来的,武夫赵匡胤是怎样“黄袍加身”从柴氏孤儿寡母手中夺过龙椅,将后周收拾成北宋的,因此,两宋历代帝王出于防止李世超历史重演、赵宋江山易手的考虑,制定了“偃武修文”的国策,在制度上捆住武将的手脚,对统兵大将的防范几乎无所不在,堪称密不透风。

北宋、南宋对武将的防范从没有松懈过,可说贯穿始终。特别是宋太宗赵光义执政后期,随着北宋治国方略的改变 、内部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随着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和宋(西)夏关系的演变,全力防范武将坐大成为北宋所有王公贵胄、士大夫集团的核心价值。在这种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与支配下,北宋的军事将领们不管立下过多少显赫战功,都不能摆脱文官们的蔑视、反感与掣肘。

唯一例外的是宋仁宗在位时期。宋仁宗赵祯比较开明,他对能征善战的狄青非常赏识、青睐,并对他大加提携,这也引起了文臣们的不安与警惕......

宋仁宗之所以赏识狄青,也是有原因的,总结起来无非有两大重要因素:

(1)、仁宗统治期间,北宋的军政积弊已经显露无遗,体现在军事上就是武将在战场上怯战避战,不论是对辽还是对西夏,军事失败屡见不鲜,而狄青的横空出世扭转了这一颓势,有勇有谋的他充分表现出其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与战争智慧,不论是屡破辽军、夏军以及平定岭南侬智高之乱,狄青都为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2)、狄青不仅军事才能超拔流俗,而且对大宋忠心耿耿,即名相文彦博所评价的“忠谨有素”。因此,起于蓬蒿 、行伍出身的狄青在短短十几年间就从一个纹面的“贼配军”一跃而成为枢密使,不仅为北宋的国防安全立下汗马功劳,得到宋仁宗的器重、宠信 。

可这一切却与文官们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冲突,最终,为人低调的狄青“狄天使”成为以欧阳修为首的文臣眼中必欲拔除的“眼中钉”。当然,不是所有文臣都这样小肚鸡肠,譬如王安石、文彦博就很欣赏狄青,但他俩也改变不了狄青已成为文官集团攻击“标靶”的残酷现实......

在北宋“以文制武”这种大的背景下,欧阳修在其三份弹劾奏疏上频频使用卑鄙、轻薄、蔑视的词语诋毁、陷害狄青,这也就不足为怪了。北宋这种畸形的文武关系,造成了一代名将狄青无故被贬、郁郁而终(年仅48岁)的悲剧结局,由之也造成北宋经济、人文异常发达、军事异常羸弱的尴尬境地,使其长期处于被动挨打、割地赔款的悲催局面。狄青的悲剧人生也让后世不得不感叹,欧阳修如此聪慧绝伦之人物,却仍旧摆脱不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枷锁,更超越不了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成为赵宋专制统治工具,乃至帮凶......

【配图源自网络】

0 阅读:29

娇洋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