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鲜卑最后的英雄——“南天一帝”慕容德

史实记录彬彬 2024-01-21 10:46:07

前文写了慕容鲜卑崛起,前燕建立与灭亡,西燕昙花一现,以及后燕复国,下面讲讲百年慕容最后的绝响——南燕。

主人翁是南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德。

慕容德,字玄明,是前燕开国之主慕容皝第十五子,慕容㒞、慕容恪、慕容垂的弟弟,有些历史爱好者常把这四兄弟并称为“慕容四杰”。

据《晋书》记载:慕容德的母亲分娩之前,曾梦见一轮红日从肚脐中钻入,随即生下了慕容德。

这种事当然是纯属虚构,但也可以略窥史书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政治态度。

《晋书》的总编是大唐名相房玄龄,这份“梦日入怀”的待遇房老爷子没有给慕容廆、慕容皝、慕容㒞、慕容垂、慕容宝,唯独给了慕容德,为什么呢?这里暂且卖个关子。

慕容德长大后身长八尺二寸,约合现在一米九八的身高,相貌英俊、仪表堂堂,有点像白人版的科比。

而且额头上有个弯月形的胎记,这不就是文曲星下凡的包公吗?

慕容德少年时博览群书,性格清净谨慎,多才多艺,既有内才又不事张扬,妥妥地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前燕建立后,慕容德受封范阳王。

当时关中的前秦爆发声势浩大的“五公之乱”,淮南公苻幼、晋公苻柳、赵公苻双、魏公苻廋、燕公苻武、大将苟兴联手反对苻坚,前秦陷入了空前严重的危机之中。

慕容德立即上书,建议哥哥慕容㒞出兵关中,灭亡前秦!

但历史总是这么充满意外,慕容儁原本最穷兵黩武、热衷扩张,这次却莫名其妙成了和平主义者,没有采纳慕容德的意见。

其实如果此时出兵,前秦内外交困,很有可能就真的芭比Q了,那前燕也就避免了十余年后被前秦灭亡的命运。

此时只有五哥慕容垂对他的建议大力支持,不过慕容垂是长期靠边站的人,起不了任何作用。

但这件事却让慕容垂和慕容德走到了一起,两兄弟常在一起探讨军国大事。

慕容德对很多问题的见解十分精辟,每每令慕容垂大起惺惺相惜之感,夸赞慕容德“非复吴下阿蒙也”。

垂甚壮之,因共论军国大谋,言必切至。垂谓曰:“汝器识长进,非复吴下阿蒙也。”——《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公元369年,桓温大举北伐,前燕危在旦夕,不得已启用长期赋闲的慕容垂。

慕容垂在众多兄弟中唯独选择了慕容德作为自己的搭档,兄弟同心协力,联手大破桓温,力挽狂澜,拯救了危局。

但紧接着慕容垂遭到太后可朱浑氏和太傅慕容评迫害,叛逃去了前秦,慕容德由于跟慕容垂走得太近,也受到牵连,被罢职回家。

公元370年,王猛攻灭前燕,慕容德跟着末代皇帝慕容暐一起被迁至长安。

好在苻坚向来优待俘虏,任命慕容德为张掖太守,后来苻坚发动对东晋的战争,慕容德被封为奋威将军,随军南征。

苻坚败于淝水,慕容德看到了希望,对亡国之君、侄子慕容暐说:“当年勾践也曾被吴王夫差俘虏,后来反而灭了吴国。如今秦军大败,人心惶惶,我们应立即起兵,恢复大燕。”

慕容暐不是个干大事的人,拒绝了慕容德的建议,慕容德一怒之下,投奔了五哥慕容垂。

人跟人有时真的要看缘分,慕容德跟慕容儁、慕容暐父子八字不合,总是无法产生共鸣,但跟慕容垂却心有灵犀、异常合拍。

他帮助慕容垂东征西讨,血战八方,为后燕复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慕容垂称帝后,封慕容德为司徒,让他参断政务,慕容德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

当时慕容永的西燕占据山西,与河北的后燕隔太行山对峙。慕容垂有心攻伐西燕,召集群臣商议,但大家都认为这些年战事频繁,士兵疲累,不宜再起干戈。

只有慕容德大声疾呼:“正统之争,不共戴天。昔日苏茂作乱,汉光武帝顾不得将士疲劳也要平定他,难道光武帝还不仁德吗?只是迫不得已罢了。兵法也认为在不得已的时候就必须进攻,陛下怎么能犹豫呢?”

慕容垂大喜道:“司徒跟我想到一起去了,我们兄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大举兴兵,果然成功灭亡西燕。

垂笑曰:“司徒议与吾同。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吾计决矣。”遂从之。——《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由此可见,慕容德这个人战略思维一直很在线。他不轻易提出意见,但他每次提出的建议都很关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跟崔浩、张宾这类谋士很像。这一点在以武勇见长的慕容家族中比较罕见。

慕容垂死后,慕容宝继位,慕容德受命镇守邺城,掌管后燕南部疆域。

此后北魏大举进攻后燕,慕容宝无力抵抗,逃离都城中山(今河北保定定州),东躲西藏,四处流浪。

后燕由此被拦腰打断,分成了辽东与邺城两部分,也为将来分裂成南燕、北燕埋下了伏笔。

北魏还在不断南下,慕容德坚守邺城,亲自抚恤战士,激励士气,将士百姓都深受感动,人人都乐意为慕容德效死。

亲飨战士,厚加抚接,人感其恩,皆乐为致死。——《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由于兵荒马乱,道路断绝,皇帝慕容宝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手下人就纷纷建议慕容德继位燕王,这样红旗不倒,才好继续领导大家干革命。

但慕容德始终对此不置可否,没有答应。

其实并不是慕容德不想,而是没有得到慕容宝的确切死讯,万一自己自立,哪天“宝哥”突然又冒了出来,自己岂不成了僭越的反贼?

此后慕容德连续击败来犯的北魏前锋大将拓跋章、贺赖卢,打了不少漂亮仗。

但北魏的后续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南下,大有不破邺城不罢休之势。

慕容德只得向后秦皇帝姚兴求援,姚兴却见死不救,乐得坐山观虎斗,这也可见姚兴的短视。

此时的北中国,主要是北魏、后秦、后燕三足鼎立,任何一方灭亡,对另一方来说都不是好事,可惜姚兴没看透这一点。

这时,慕容垂之子、著名的“反骨仔”慕容麟向慕容德建议,邺城虽然兵精粮足,但地势平坦,城大难守,不如撤过黄河,据守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隔河与魏军相抗。

慕容德也觉得有理,就率四万户居民、两万七千辆兵车撤出邺城,准备南渡黄河。

没想到渡河之时狂风大作,将原本准备好的船只尽数掀翻。而探马来报,北魏铁骑已经越过邺城,衔尾而来,慕容德陷入绝境,几乎成了“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当夜气温骤降,黄河一夜封冻,慕容德大喜,连夜渡过黄河。

待到次日天明,北魏骑兵追至黄河北岸,冰封的河面又鬼使神差地解了冻,魏军大感惊奇,疑有神助,只能望河兴叹。

遇风,船没,魏军垂至,众惧。其夕流澌冻合,是夜济师,旦,魏师至而冰泮,若有神焉。——《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其实,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小冰川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气温持续下降,所以匈奴、鲜卑、柔然等少数民族才会不断南迁。

这一时期的极端天气现象也层出不穷,比如参合陂之战时也发生了黄河一夜封冻的事。

当然,对慕容德来说,这无疑就是天命!

再加上有人“无意中”在漳水中捞上来一块白玉,形状跟玉玺一样,而且上面还有“有德者昌,无德者亡,德受天命,柔而复刚”的字样,当然,实情究竟如何,读者自然心知肚明。

于是慕容德参照父亲慕容皝的做法,自称燕王,重建燕国,这便是后世所称的“南燕”。

没想到慕容德刚刚称王,侄子皇帝慕容宝就流浪到了黎阳。

留守黎阳的是慕容德的心腹慕容钟,听说皇帝来了,顿时犯了难。

这次拥立慕容德,慕容钟是最积极的一个,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自己现在该如何面对“宝哥”呢?就急忙派人报告老大慕容德。

慕容德也是尴尬得不行,只好假惺惺对众人说:“你们这些家伙逼着我称王,我没办法才答应的。现在宝哥来了,我应该亲自前往迎接,向他忏悔我的罪过,然后当个普通百姓,你们觉得——怎么样呀?”

德谓其下曰:“卿等前以社稷大计,劝吾摄政。吾以嗣帝奔亡,人神旷主,故权顺群议。今嗣帝得还,吾将具驾奉迎,谢罪行阙,然后角巾私第,卿等以为何如?”——《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大家当然明白慕容德的小心思,有个叫张华的大臣立即跳出来,大声说:“争夺天下,非雄才不可(这是拍慕容德马屁),挽救危亡,岂能指望懦夫(这是骂慕容宝)!主公如果心存妇人之仁,抛弃上天赋予您的事业,恐怕将来连脑袋都保不住,哪还有什么退路可言!”

慕容德心里赞许:“说得好!”嘴上却说:“唉,那我到底该咋办呢?”

慕容德手下大将慕舆护挺身而出,说:“现在只是传说陛下来了,又不知道真假,不如让我带上几百名武林高手替您先去看看?”说话时那是相当的面目狰狞、凶相毕露。

慕容德顿时“热泪盈眶”,让慕舆护马上出发。

慕舆护请驰问宝虚实,德流涕而遣之,乃率壮士数百而北,因谋杀宝。——《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但“宝哥”终于难得地头脑清醒了一回,他听说叔叔慕容德已经自封燕王,自己又不来迎接,反而派了个将领前来,也预感大事不妙,急忙扭头就跑,继续踏上了悲催的流浪之路。

可怜慕容垂一世英雄,儿子里面精明强干的也为数不少,唯独这个原配妻子大段妃生的嫡子慕容宝,能力平庸、资质拙劣,偏偏承担了社稷重任,这既是后燕的悲哀,也是“宝哥”的悲哀。

至于慕容德的做法,我们也不必义愤填膺地谴责什么“虚伪”、“恶毒”,此情此景之下,换了谁都是一样的。

闲话少叙,且说慕容德虽然摆脱了北魏的追击,但河南也不是世外桃源,而且麻烦一点不比邺城少。

滑台北临北魏,西接后秦,南邻东晋,周边还有一些小割据势力,也是不胜其烦。

慕容德先是打败了前来挑衅的东晋南阳太守闾丘羡,又攻杀了盘踞乞活堡的符广,忙得不亦乐乎。

不料就在慕容德在外征战时,留守滑台的大将李辩却举城投降了北魏,尽管很快被慕容德平定,但也令他深感不安。

滑台这个鬼地方四通八达,四战之地,是围棋术语“金边、银角、草肚皮”里标准的“肚皮”,谁都可以踢一脚,绝非久留之地,慕容德就起了离去之心。

他召集手下商议,有人主张去徐州,有人主张继续留在滑台,慕容德都不满意。

谋士潘聪建言:“滑台强敌环伺,不是帝王基业,必须离开。徐州地形开阔、人烟稀少,又离晋朝很近,我们去了势必引起晋朝的警惕。而且徐州水网密布,河湖纵横,对以水军见长的晋军极为有利,我们就算拿下徐州,也很难守住。”

大家都说,你这也不好、那也不好,那你倒是说个地方呀。

潘聪成竹在胸,说:“青州(今山东潍坊)沃野两千里,户口十余万,北有黄河,西有泰山、蒙山,背靠大海,堪称四塞之地。且齐鲁多豪杰之士,无用武之地,只要遇上主公这样的明君,还怕不来投效吗?青州的治所广固城(今山东潍坊青州)是当年名将曹嶷修建,山川险阻,易守难攻,足以成就帝王之业。如今占据广固的是东晋齐郡太守避闾浑,他实力不强,我们干掉他难度不会很大。占据广固后,我们可以闭关自守、养精蓄锐、以待天时,这与汉高祖占据关中、汉光武帝占据河内,然后席卷天下是一样的道理。”

慕容德听了潘聪的话,深以为然,立即下令全体军民南下,再折而向东,直奔广固。

一路上慕容德约束部众,严明军纪,委任官员抚慰百姓,兖州(今山东济宁)一带的百姓牵牛奉酒在路边迎接,场面相当感人。

德引师而南,兗州诸县悉降,置守宰以抚之。存问高年,军无私掠,百姓安之,牛酒属路,徐、兗之士附者十余万。——《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更夸张的是,徐州、兖州一带十余万人自发加入慕容德的队伍,追随这位王者。慕容德行至琅琊(今山东临沂),又有四万多人赶来投奔,一路上好比滚雪球,声势越来越浩大。

原本我很困惑,慕容德虽然是个不错的领导,但似乎也没有这么强的号召力,后来我想通了,因为——慕容德有粮。

此前慕容德镇守邺城,由于经营有方,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后来撤出邺城,史书记载他足足带了“车两万七千辆”,这个时候打仗早已不用兵车,所以这些车显然是用来运粮的。

当然,不管怎么样,慕容德能用好这笔巨额财富就是好样的,君不见多少昏君即使富得流油,死到临头时都不肯拿一点出来激励士气,最后身死国灭,贻笑千古。

而慕容德聚财有道,散财有方,这也是他的一个高明之处。

慕容德从琅琊折而向北,进至莒城(今山东日照莒县),守将不敢迎敌,弃城而走,周边郡县也是传檄而定,望风归降,慕容德顺利进抵广固。

避闾浑(汉人还有姓“避”的,笔者还是第一次见)惊慌失措,带着妻子儿女逃往北魏,被慕容德的骑兵追上斩杀,慕容德占据了广固。

避闾浑有个手下叫张瑛,曾力主与慕容德对抗,此时也被抓住。

慕容德质问张瑛为什么不肯投降,张瑛神色自若,朗声道:“我是避大人的部下,就好比韩信手下的蒯通,蒯通得到了汉高祖的宽恕,我如果被您杀掉,那相对蒯通来说是不幸的。当年大禹诛杀了不服从他的防风氏,我却很仰慕防风氏的气节,只是担心您不能使自己的尧、舜之名传之四海呀。”

张瑛这番话曲里拐弯,云山雾罩,解释起来很是费劲,大概意思就是:我不怕死,但你最好别杀我,才能彰显自己的仁德。

历来剧情进行到这里,通常就是胜利者肃然起敬,降阶相迎,奉为上宾,于是被擒者纳头便拜,皆大欢喜。

但慕容德特别与众不同,他一面对张瑛的回答大加赞赏,一面下令将张瑛斩首。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慕容德这个人看上去似乎和和气气,没什么王霸之气,但他杀人其实极为果决。

此前慕容垂之子慕容麟一有反意就被慕容德诛杀,后来有人劝他向慕容宝称臣,他也是毫不迟疑就杀掉。

他杀人虽少,但从不犹豫,甚至可以说异常麻溜。

在这一点上,他与嗜杀成性的石虎、赫连勃勃不同,与心慈手软的慕容恪、苻坚也不同,倒是跟宇文泰、陈霸先很像,既不嗜杀滥杀,也不讳杀惜杀。

公元400年,慕容德在广固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南燕献武帝。

慕容德当了皇帝,第一道命令就是建立学宫,亲自挑选官员子弟二百人作为太学生。此后,慕容德年年亲自考较太学生对儒家经义的理解,自己出题,自己改卷,从无例外。

在慕容家族中,有不少儒学造诣很高的人物,比如慕容廆尊重汉族知识分子,又比如慕容皝曾亲自撰写《太上章》和《典诫》十五篇,弘扬儒家经义。

但像慕容德这样把教育作为“一号工程”放在首位的,此前还没有过。

所以我认为,房玄龄老爷子之所以给慕容德“梦日而生”的高级待遇,主要是因为他尊重儒学,有仁君之风。

同样的待遇,房玄龄也给了苻坚,虽然这两位都是少数民族君王,但只要在理念上认同儒学,就会得到汉人史学家的认可。

慕容德建立南燕后,果然采取的是闭关自守、养精蓄锐的国策。

他对外巩固边防,韬光养晦,不惹是生非;对内,他干了慕容恪时期就应该干却没干,慕容垂又没得时间去干的一件大事——搜检荫户。

前燕和后燕灭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鲜卑贵族与朝廷争夺户口,大量百姓投身荫户,逃避朝廷租调徭役,使国库空虚,国力变得虚弱。

慕容德显然看到了症结所在,所以重用贤臣韩搜(其实是一个“言”字旁一个“叟”,打不出来,权且以“搜”字代替)彻底清查荫户,很快就清查出荫户五万八千户。

韩搜为人精明强干、清正廉洁,措施得当,清查过程中居然没有引起任何纷争,就使荫户顽疾得到极大地解决。

以巡郡县隐实,得廕户五万八千。言叟公廉正直,所在野次,人不扰焉。——《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慕容德又鼓励耕种,发展生产,还在商山开设铁矿冶铁,在乌常泽设立盐场煮盐。

古代王朝想致富,没有比冶铁产盐更便捷有效的,所以汉代桓宽上《盐铁论》,被汉武帝采纳后,才有了卫青、霍去病的赫赫武功。

南燕照此施行,国力迅速增长,军事实力也得到快速发展。

史书记载,有一年慕容德在广固阅兵,参与阅兵的军队有步兵三十七万,骑兵五万三千,车辆一万七千乘,人马漫山,旌旗遍野,金鼓之声,震天动地。

讲武于城西,步兵三十七万,车一万七千乘,铁骑五万三千,周亘山泽,旌旗弥漫,钲鼓之声,振动天地。——《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一般来说,阅兵不可能抽调全国军队,所以,南燕此时的军队总数,保守估计应该在五十万以上。

而这还不是建立在穷兵黩武、民不聊生的基础上,这就说明南燕此时的政治之清明,行政之高效,与当年秦国以区区五百万人口供养百万大军很有一拼。

关于慕容德如何当皇帝,有几个小故事可以略窥端倪。

有一次,慕容德和大臣宴饮,酒酣耳热之际,慕容德问:“我这人虽然德行普通,但登基以来也算是不骄不躁,兢兢业业,你们觉得我可以跟古代哪位帝王相提并论呢?”

有个叫鞠仲的大臣酒劲上涌,就说:“您是中兴大燕之主,可以跟夏之少康,汉之光武相提并论。”

慕容德哈哈大笑,立即下令赏赐鞠仲绢帛一千匹。

仅仅一句酒后的马屁就赏赐这么多,连鞠仲自己也吓了一大跳,急忙推辞说:“太多了,臣不敢接受。”

慕容德这才黑起脸说:“我就知道你小子调戏我,所以我也调戏你。你用假话骗我,我也是假装赏赐,既然你知道有错,那这事就算了。”估计如果鞠仲真的想领赏,难保不被慕容德当场咔嚓掉。

本来这事也就翻篇了,不料有个大臣叫韩范却不依不饶,一脸严肃地说:“臣听说天子无戏言,忠臣无妄对,刚才你们说的是什么话?简直是上下相欺,为君不君、为臣不臣!”

慕容德被韩范喷了一脸唾沫星子,不怒反喜,立即赐韩范绢帛五十匹,这次可是认真的。

由此满朝文武都不敢再吹牛拍马,正直之士遍布朝堂,气象一新。

韩范曰:“臣闻天子无戏言,忠臣无妄对。今日之论,上下相欺,可谓君臣俱失。”德大悦, 赐绢五十匹,自是昌言竞进,朝多直士矣。——《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还有,当年前燕灭亡,慕容德和母亲都被迁到长安,后来慕容德追随慕容垂去河北闹革命,与母亲失去了联系。

如今慕容德当了皇帝,十分思念老娘,就派一个叫杜弘的臣子去长安寻访。

但此时狼烟四起、遍地割据,关中又是后秦的地盘,杜弘此行其实有很大的风险。

杜弘就流着泪对慕容德说:“臣此去长安,如果找不到太后就继续去张掖(慕容德曾在张掖当太守)寻找,一定会鞠躬尽瘁、不死不休。但臣的父亲年过六十,还从没享受过富贵,请陛下封他当本地的县令,这样我就算死了也没有遗憾。”

大臣张华是个老古板,立即跳出来说:“你这个同志怎么搞的?人还没走就伸手要官,太不像话了,不能叫他去!”

慕容德却感慨地说:“我正要用赏赐去奖励为我卖命的人,何况他是为他的至亲,我怎么能吝啬呢?他为君主不远万里寻访母亲,临走前为自己的父亲求官,看上去是贪图荣华富贵,其实是忠孝两全呀!”还是封了杜弘的父亲为官。

后来杜弘一路西行,在长安寻访无果,又前往张掖,不幸在路上被盗贼所杀。慕容德知道后非常悲伤,又重重抚恤了杜弘的妻子儿女。

德曰: “吾散所轻之财,招所重之死,况为亲尊而可吝乎!弘为君迎亲,为父求禄,外如要利,内实忠孝。”弘至张掖,为盗所杀,德闻而悲之,厚抚其妻子。——《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从以上两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慕容德头脑很清醒,并没有因为开疆立国而飘飘然,对自己有很客观的认识。

能正确认识自我,说起来容易,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呢?

第二,慕容德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很通情达理,能跟别人“共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还比较有人情味。

第三,慕容德深受儒家思维影响,把“仁孝”作为衡量是非曲直的第一标准,这种价值导向在当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最后说一个笑话,活跃一下气氛。

当时南燕境内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草寇叫王始,只有七八个手下三四条枪,居然自称皇帝,封老爹为太上皇,封哥哥为征东大将军,弟弟为征西大将军。

后来王始被官府抓住,就被押赴刑场杀头,谁叫你称帝呢?

临刑前,官员问他:“你死鬼老爹和你哥哥弟弟躲到哪里去了?”

王始很认真地说:“太上皇蒙尘在外,征东大将军和征西大将军在乱兵中被杀害了。只剩下朕一人,真是寂寞无聊呀!”

他老婆跪在他身边气得吐血,怒斥道:“省省吧!你就是这张嘴惹得祸,怎么又来了!”

王始却说:“皇后!自古哪有不破的家,哪有不亡的国呀!”

刽子手也被他气乐了,就用刀环敲他的嘴,王始还昂着头说:“我就算驾崩,也不会改我的帝号!”

这件事传到慕容德耳朵里,慕容德也很是哭笑不得。

公元405年,桓温之子桓玄准备篡夺东晋司马氏的帝位,慕容德认为机会来临,决定南征东晋。

当时桓玄不过是纸老虎一只,刘裕又尚未形成气候,慕容德如果真的南征,说不定真的一举成功也未可知。

可惜,此时已七十岁高龄的慕容德突然病倒,很快便医治无效,撒手人寰,南征当然也就不了了之。

对于慕容德的身后事也值得一提,驾崩当夜,从皇宫中抬出十多具棺材,从四门而出,潜入城外山谷,最后竟无人知晓慕容德埋葬于何处。

呵呵,是不是和史上另一位大人物的做法如出一辙?

乃夜为十余棺,分出四门,潜葬山谷,竟不知其尸之所在。——《晋书·载记·第二十七章》

最后简单交代一下,由于慕容德自己没有儿子,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哥哥慕容纳的儿子慕容超。

可惜所托非人,这个慕容超登基后奢侈挥霍,滥用刑法,致使人心离散,南燕开始走下坡路。

五年之后,刘裕率大军北伐南燕,慕容超坚守广固城,誓死不降,也很是让刘裕吃尽苦头,几度想放弃撤军。

但城中有降将出卖,广固最终还是沦陷,慕容超被擒住。

刘裕当众历数慕容超的罪状,但慕容超神色自若,一言不发,后被斩首,时年二十七岁,立国仅十二年的南燕就此灭亡。

至此,除了青海的慕容吐谷浑一支外,再也没有慕容家族子弟登上帝位。

正所谓“百年慕容氏、五燕各纷飞”,于此尽矣!

从公元285年慕容廆登上慕容鲜卑大单于之位,到公元410年慕容超死去,一百多年间,慕容家族先后为中国历史贡献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四个国家,还间接催生了北燕。

我想,任何一个仔细通读慕容鲜卑历史的人,都会对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复杂难言的情感。

一方面,它人才辈出,精英无数,有些甚至堪称惊才绝艳,风华无双,他们矢志不渝地追求着心中的梦想,前仆后继、百折不挠;

另一方面,他们又自带悲剧气质和自我毁灭基因,在无穷无尽的内耗中自相残杀,最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回头再看金庸先生笔下的慕容复就会发现,在他身上集中了无数慕容子弟的气质:胸怀大志、坚韧不拔、不择手段、忍耐偏执、背信弃义、下场凄凉......等等等等。

最后就用《天龙八部》书中的章回名作为结尾语吧,细细品来,还是颇有韵味的:

向来痴,从此醉,剧饮千杯男儿事,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

塞上牛羊空自许,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

输赢成败,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梦里真,同一笑,到头万事空。

解不了名缰系嗔贪,却试问,几时换痴心?

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

王孙落魄,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明天写正传去了,再会!

30 阅读:3559
评论列表
  • 2024-01-26 12:39

    天涯既没,论坛已死。自媒体虾蟹横行,AI鱼目混珠。难得还能看到会写文章的人。

    用户57xxx06 回复:
    正解!
  • Bianco 12
    2024-02-17 08:46

    这标题慕容绍宗有话要说了,高神武留给儿子的秘密武器,宇宙大将军的克星,人慕容绍宗才是慕容家最后的英雄好不[汗]

  • 冉闵非常有军事实力 才是最牛一代战神,一曲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杀胡令,杀了五胡鬼哭狼嚎,挽救华夏民族灭族危机力挽狂澜,杀了部分胡族就此灭族退出历史舞台!要不是战马活活累死, 慕容复那几个熊样祖先根本打不过冉闵,哪有大燕什么政权?也就没有金老爷天龙八部里的什么复国剧情?

    watch 回复:
    石闵大单于威武霸气侧漏![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2-08 21:29

    天下俊杰出五代,慕容一门绝北朝。可惜可惜,都是一代英雄二代衰,若有二三代英才辈出,慕容一族也是我华夏之幸呀

  • 2024-01-27 21:08

    相当精彩,比那些电脑写的文章强多了。

  • 2024-02-02 08:15

    可惜慕容令为王猛金刀计所骗身死,要不然慕容令和拓跋珪将逐鹿北方,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 2024-04-10 17:36

    好文章[拍手]

  • 2024-05-24 08:50

    真的写得好,不胡言乱语,立场也不偏不倚,深度好文[点赞][点赞]

  • 2024-03-28 13:41

    确实写得好,作者用心了。[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2-06 23:26

    这个得👍[点赞]

史实记录彬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