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不想脑出血,哪些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石佛山下小医生 2021-10-18 19:38:31

脑溢血,也就是脑出血。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血压高的人,不想发生脑出血,要怎么做呢?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把血压降下去,保持血压的平稳。

脑出血是怎么发生的?

发生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脑动脉发生动脉硬化,然后在某一次血压突然升高之后,血管破裂,然后发生脑出血。

另外,发生脑出血的原因还有脑血管的畸形,脑动脉淀粉样变性等。

这些发生脑出血的原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脑动脉在某些危险因素的作用下,脑动脉已经变得脆弱不堪,比如高血压导致脑小动脉硬化,先天性的脑血管畸形。然后,在血压突然升高的时候,血管破裂了,导致了脑出血。

不想发生脑出血,控制好血压是关键

高血压既是导致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脑出血的诱因。高血压患者,平稳的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出血的关键。

想要控制好血压,单纯的靠不吃哪些食物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见血封喉的毒药,没有哪些食物是碰都不能碰的。只是有些食物对控制血压不利,少吃点就是了。

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主要有两种手段:其一,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其二,是降压药物的使用。

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辅助手段,而降压药物则是主要手段。

一、常见降压药物

市面上降压药物很多,但是总结起来主要是5种,还有5种降压药里面两两组合的复方制剂降压药。

常见的5种降压药包括:

ACEI类:常见药物比如,贝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

ARB类:常见的药物比如,缬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

贝塔受体阻滞剂:常见药物比如,倍他乐克、比索洛尔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常见药物比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

利尿剂:常见药物比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降压药物虽然只有5大类,但是每一类降压药包含很多降压药,这些降压药物的降压作用机理虽然一样,但是有些药物降压作用大小、作用特点确是有明显的区别。

比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里面,氨氯地平降压作用持续时间比较久,降压作用比较平稳,但是降压效果却不如硝苯地平。

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考虑降压效果之外。还要兼顾其他,比如患者尿酸高,那么除了氯沙坦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外,其他很多降压药都要慎用。

比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的降压药是ACEI或者ARB。

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不是那么容易,这方面交给医生就好。

二、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方面

要低盐饮食,每天食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盐吃多了,会导致血压升高。

除了炒菜少放盐之外,味精、酱油这些调味品也要少放。另外,一些加工食品,比如火腿、泡菜、咸菜等也要少吃。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有利于补充钾盐,补充钾盐有利于降低血压。

2、少喝酒

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想要控制好血压,要少喝酒。想要健康,要戒酒。

3、坚持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也能够帮助降低血压,以中等强度运动最合适。

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可以选择快走、太极、乒乓球等。

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

4、规律睡眠

规律睡眠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很重要。不要熬夜,每天在差不多的时间睡觉,不要打乱生物钟。

三、患者需要注意的事情

1、监测血压

不管有没有高血压,都要定期的监测血压。没有高血压的人,定期监测,可以及时的发现高血压。

高血压是发病率很高的慢性病,我国目前患者达到3亿左右。所以,即使暂时的血压正常,定期的测一测血压,很有必要。比如正常人,每半年测一次。

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可以发现血压没有升高的情况。

血压容易波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心情、天气、饮食等等。

一旦发生血压升高了,或者血压降低很多,都应该找医生,及时的调整药物。

二、发现高血压后早治疗

高血压虽然有一半人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危害是持续存在。

有些人担心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而不吃药。当鸵鸟的心态要不得。等危害出来了,再去吃药,已经有点晚了。

目前的观点是血压高了,要积极的治疗,及时的使用降压药物把血压降下去。

三、不要剧烈运动

尤其是那些高血压时间比较久,血压控制的也不是很好的人,不要剧烈运动。

因为有可能长期的血压已经导致脑动脉出现变化,剧烈运动后,血压升高,血管容易破裂。

四、管理好情绪

影视剧里面,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片段。一个老人家,生气之后,就倒下了。

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

情绪剧烈波动,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出现脑出血。

总结:

脑出血的死亡率很高,想要不发生脑出血

,最关键是血压的控制,而且一旦发现高血压,要及时的治疗。

4 阅读:1556

石佛山下小医生

简介:医学科普,健康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