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抗心绞痛药物,不同冠心病病人,应该如何选择?

石佛山下小医生 2021-09-23 13:37:07

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影视剧中,很多人应该都看过这样的场景,“一个老年人在活动的时候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突然胸痛,手捂着胸口,然后急急忙忙的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棕色的小药瓶,倒出一粒,吃下去之后,等一会儿胸痛就缓解了。”

这其实就是心绞痛的发作,拿出来的药物则是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心绞痛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症状。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冠心病已经成为中老年患者非常高发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今天陈大夫给大家介绍一下六种抗心绞痛的药物,以及不同的患者,应该如何选择药物?

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机理?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的疼痛或者胸闷,有些患者症状不是很典型,比如出现背痛、压痛等情况,有时候疼痛会放射到左手手指。

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说白了就是心肌缺血导致的。冠心病产生的原因是动脉斑块的形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是在各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比如高血压、抽烟、年龄大等等。一般情况下,40岁左右动脉就会开始产生斑块,到了50岁之后,斑块生长的速度会大大地加快。但是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加,现在有些人的发病年龄大大提前。

动脉产生了斑块会有什么影响呢?如果动脉就好像一根水管的话,斑块就好比长在水管壁里面的污垢,污垢比较小的时候,对水流影响不大;污垢越长越大的话,肯定会影响水流。

这个道理放在血管里面也是一样的。动脉长了斑块,就会影响血流,影响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斑块比较小的时候,影响不大,不管是情绪激动还是活动的时候,都没有症状。但是当血管狭窄程度达到50%~70%以上,在情绪激动或者活动的时候,由于心脏本身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这个时候由于斑块的存在,血液供应就出现了问题,导致了心肌的缺血。心肌缺血自然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

抗心绞痛药物

今天要介绍的7种抗心绞痛药物主要是用来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的。我在以前的文章里面科普过,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其中之一是抗心绞痛的药物,另一种则是预防冠心病进展胃急性心肌梗死,降低患者死亡率的药物。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这两类药物都是需要的。试想一下,如果不服用抗心绞痛药物。得了冠心病,可能走路稍快点,爬楼梯、情绪一激动都会引起心绞痛,这样的生活质量太差。因此,抗心绞痛药物是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的。

一、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很多,是心内科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它既是一类抗心绞痛药物,又能够预防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所以,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的抗心绞痛药物,可以达到一药多用的目的。

β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抑制心脏的β1受体,来降低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耗氧量。上面说过了心绞痛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氧气靠血液运输,缺血自然会缺氧),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使心脏耗氧量下降,自然可以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要求将平静状态下的心跳控制在55~60次/分。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β受体阻滞剂是抗心绞痛的首选,但是有些人是不能用的。比如哮喘、本身心跳就很慢的人也不能用(比如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二、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是内皮依赖的血管扩张剂,主要通过释放NO(一氧化氮)来扩张动静脉以及扩张冠心病缺血区域的侧支循环,来改善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短效硝酸甘油——适合急性心绞痛发作

硝酸酯类药物最常见的就是硝酸甘油,几乎是每一个冠心病病人必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属于短效的硝酸酯类药物,在心绞痛发作的时候缓解症状。或者冠心病病人,在活动前或者用力大便之前,可以提前含服硝酸甘油,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2、长效药物——长期服用,预防心绞痛发生

长效硝酸酯类药物主要有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药物是长期服用的,主要是用来预防心绞痛发作的,如果是急性的心绞痛发作,不适合服用长效药物,需要服用硝酸甘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硝酸酯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一天24小时要留出8~12小时无药时间。假设一粒长效的单硝酸异山梨酯作用时间是12小时。那么一天服用1粒药物就足够了,剩下的12个小时要空出来。不然的话,药物效果会变差。

硝酸酯类药物这个特点,就要求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来吃药。比如有一个患者,半夜容易发作心绞痛,那么单硝酸异山梨酯最好是晚上吃;同理如果是白天发作比较频繁的,那么就白天服药。要将容易心绞痛发作的时间控制在有药物的12小时内。

3、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

硝酸酯类扩张血管可能出现头痛、面部潮红、心率反射性加快以及低血压这些不良反应,尤其是硝酸甘油这种不良反应更大。

4、药物的选择

硝酸酯类会引起心跳的加快,联合β受体阻滞剂是比较好的,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两者能够互补,两者联合效果往往比单用硝酸酯类效果更好。当然单用也是可以的。

三、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是常用的降压药,对于缓解心绞痛也有很好的疗效。主要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以及减少心肌耗氧量来发挥抗心绞痛的作用。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主要有两种类型,包括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其中二氢吡啶类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非二氢吡啶类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这两类药物对治疗心绞痛都是有作用的。

这两类药物的区别是,二氢吡啶类会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和硝酸酯类一样,联合β受体阻滞剂效果会比较好。非二氢吡啶类则相反会引起心率的下降,因此如果联合β受体阻滞剂要格外小心,防止心率降得太低。

钙通道阻滞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心悸、外周水肿、面部潮红、头痛、便秘等等。

四、改善心肌代谢类药物

这类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是曲美他嗪,主要通过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肌缺血和左心功能,来缓解心绞痛。

五、尼可地尔

尼可地尔是一种钾通道开放剂,其扩张冠状动脉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与ATP敏感性相关的钾通道开放以及鸟苷酸环化酶。

尼可地尔可以有效地扩张各级冠状动脉,尤其是一些冠状动脉微小血管,对于微血管性心绞痛效果比较好。

六、伊伐布雷定

伊伐布雷定也是通过降低心率来降低心肌的耗氧量,从而达到抗心绞痛的目的。但是和β受体阻滞剂不同的是,伊伐布雷定只是单纯地降低心率,没有像β受体阻滞剂那样,附带的有降低心肌力的作用。

如何选择抗心绞痛药物?

冠心病患者以中老年为主,通常合并其他方面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房颤、心衰、慢性肺部疾病等等。因此,在考虑抗心绞痛药物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

比如血压,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血压过高或者血压过低都可能导致心绞痛的发生。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压的,那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如果患者血压偏低的话,使用这些药物就要注意,会不会导致患者血压过低,可以选择对血压没有影响的药物,比如伊伐布雷定、曲美他嗪等。

再比如心率,如果患者心率比较快的,那么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伊伐布雷定都是很好的选择;反之,如果患者心率本身就很低的话,这些减慢心率的药物就要小心使用。

1、冠心病合并房颤

冠心病合并房颤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房颤发作的时候,心室率很快。这样的病人服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来抗心绞痛都是很好的选择。

2、冠心病合并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

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是导致心率慢常见的原因。这种情况的话,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都不适合。

比较合适的是二氢吡啶类,比如硝苯地平;另外还有硝酸酯类药物、曲美他嗪等。

3、冠脉微血管障碍导致的心绞痛

这种患者可能冠脉造影血管都没有很明显的狭窄。因为是冠脉微血管的问题,而微血管造影是看不到的。这种情况导致的心绞痛比较适合尼可地尔、曲美他嗪等。

4、冠心病合并心衰

冠心病合并心衰,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的药物,另外伊伐布雷定、曲美他嗪都可以使用。

总结:

抗心绞痛的药物有很多,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慎重的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冠心病患者不要自己胡乱使用药物。。用药无小事,人体是一个整体,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4 阅读:1606

石佛山下小医生

简介:医学科普,健康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