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带着女儿客串,你能找出都是谁吗?《潜伏》幕后12个冷知识

林小野说电影 2024-10-01 22:32:42

作者|林小野

电视剧《潜伏》(播出于2008年12月20日)

说《潜伏》是中国谍战剧的巅峰之作,估计没人反对!

《潜伏》的横空出世,基本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令后续同类题材相形见绌、还往往有拾人牙慧之感。

它的行业地位,就仿佛古人评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此曲一出,余词尽废”!

《潜伏》虽然已经播出十六年,但围绕这部电视剧的话题简直是说不尽,道不完,别的不说,光是剧中提及的历史人物索隐,就能攒成一个几十万字的大部头。

今天本文不涉及宏大叙事,单说围绕《潜伏》的一些小典故、小常识,一些美丽而无用的小知识,说点你不知道的——

1. 剧中反复出现的绿色台灯是什么来头?

2. 政保总署墙上挂了副什么字?

3. 晚秋出场音乐叫什么名字?

4. 站长太太嘴里所说的“淫虫”到底是个什么人?

5. 斯蒂旁克小汽车到底长什么样?

6. 翠平上交的二十七根大金条到底值现在多少钱?

7. 宝岛大佬宋楚瑜给片子挑毛病;

8. 孙红雷在北朝鲜爆火;

9. 谢若琳角色设置为何是个结巴?

10. “廖三民”有个名气响亮的女友,她是谁?

11.“马奎”也有一个著名的前女友,你知道她是谁吗?

12. 制片人带着女儿从中客串,你找到他们都是谁了吗?

Ⅰ. 剧中反复出现的绿色台灯是什么名堂?

《潜伏》余则成一出场,就是在林怀复家的阁楼上监听,桌边一盏绿色台灯。

之后随着剧情的推进,几乎每集都会出现这盏台灯。

现如今绿色台灯几乎成了谍战剧的标配,似乎只要拥有一盏绿色台灯,谍战剧什么的就可以“开麦拉”了。其实早在前三十年老电影里,这款台灯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电影《保密局的枪声》(上映于1979年4月)

电视剧《叛逆者》(播出于2021年6月7日)

电视剧《悬崖》(播出于2012年1月1日)

当年因为《潜伏》的热播,也带动了这款台灯的热销,但是这个绿色台灯有个大名你可否知晓?

由于生产年代太过久远,现如今欧美年轻人也不晓得它的学名,只是简单地称之为“祖母绿台灯”。

其实这款台灯有个大名叫“Banker desk lamp”——银行家台灯。

它的诞生日期要追溯到上世纪1905年,这一年,美国一位名叫哈里森·D·麦克法丁(Harrison D. McFaddin)的工程师发明了这款绿色台灯,因为绿色对视力有好处,他还宣称绿色更容易使人产生专注力。

当时哈里森博士以“祖母绿”(emerald)和“灯光”(light)的字根组合命名这款台灯为“Emeralite”!于1909年申请专利,并于同年投入生产。

第一批推出的“银行家台灯”相当排场,底座不仅是纯黄铜,还镶有一个玻璃烟灰缸/墨水瓶,上有笔或雪茄架,仿佛真的是为富可敌国的银行家们量身设计。

但是到了二战后期,黄铜成为珍稀资源,这款台灯的底座开始换为平替金属、或者干脆是塑料。

“银行家台灯”曾做为热销美货,于二三十年代大量涌进我国。

但小编私以为剧中的“政保总署”不太可能出现这款台灯,因为日本人抵制美货,当时连好莱坞电影都不可能在日统区上映。

Ⅱ. 政保总署墙上挂了幅字,你留意到没有?

政保总署的墙上挂了幅字,细看这是荀子的《劝学》。

这个是剧组的用心之处,因为在先秦诸子中,日本人最为崇尚荀子。

曾经的世界首富、日本巨商堤义明就曾自诩“荀子的信徒”,他信奉荀子的“性恶论”,不交朋友、不用人才,被人誉为“富翁中的智者,商人中的哲人”!

虽然日本后来经济泡沫破碎后,堤义明的生意一落千丈,但“荀子热”在日本的热度却有增无减、居高不下。

Ⅲ. 晚秋出场时弹奏的那首钢琴曲是什么名字?

《潜伏》第三集29分处,余则成奉命去穆连城家里敲竹杠,聊性正酣,忽然楼上传来一曲悠扬的钢琴声,于是余则成敲打道:“穆老板雅性不浅呐,还有琴师调素琴、阅金经啊。”

其实这话说得挺狠的,“调素琴、阅金经”出自唐代文人刘禹锡的《陋室铭》。

刘禹锡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正在走背字,倒霉透顶,由于性情执拗在官场遭到一贬再贬,从别墅区迁至棚户区,上司嫌不过瘾,再度将他贬到山沟里,依溪而居,整个人处于一种野生状态。

穆连城也是有点文化的,当然不想当刘禹锡,当场吓得满头大汗。

好在他有一个漂亮的侄女,可以学《三国》王允献貂蝉,这个漂亮的小女子尚未露面,未见其人,只闻其曲,却已深深抓住了观众。

在这里,晚秋弹奏的曲子是肖邦的《夜曲》。这是肖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人说若想熟知肖邦为人,必先从《夜曲》着手。

《夜曲》曲风苍凉,全篇弥漫的惆怅、瞑想、和浓浓的缱绻气氛,曾多次出现在各类影视作品中,比如我们中国观众熟知的法国电影《老枪》。

而《潜伏》中做为晚秋人物性格的侧写,是一次高明的引用。

Ⅳ. 太太团们提及的那本书,到底是个什么书?

《潜伏》第六集中,才进城不久的翠平跟太太团们打麻将,马奎太太不怀好意地问翠平“咖啡好喝嘛?”

摆明就是想让翠平当众出丑。

站长太太梅姐何许人也,当场看穿马奎太太那点小心思,转身叫自家的丫环,“绸儿啊,给余太太换杯茶来。”第一时间打脸马太太!

马太太也不是省油的灯,虽然她还不懂余则成是“帮过站长大忙的人”,所以站长太太坚定地站台翠平,但她可是一点亏都不吃的。

她思忖片刻,马上求助陆桥山太太,与她结成短暂同盟。

而且马太太感觉自己挑起的新话题,陆太太绝对接招,话把绝对不会掉在地上。

果然,太太团集体沸腾了,纷纷加入讨论,因为这个话题涉及——性。

这下翠平可懵圈了,这个未经人事的小姑娘在这种话题面前压根插不上嘴。

大概这是翠平进城之后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

那么太太团们神神叨叨提及的这本书到底是个什么书呢?

这本书确实是民国热销书,它的名字叫《性史》,作者是我国性学领域的先驱张竞生先生。

张竞生(1888年2月20日-1970年5月4日),原名张江流、张公室,广东饶平人,民国第一批留洋(法国)博士。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是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张竞生先生虽然勇气可嘉,成为国人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但在民国时期,他的思想观念还不为大众理解。即使身处上流社会的站长太太也要轻蔑地称他为“淫虫”。

更为可怜的是,当时中国的知识界虽然同情理解张竞生,但极少有人公开站出来援应,只有些许几个文化人,拐弯抹角地夸赞了几句,比如鲁迅先生——“至于张竞生的伟论,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许这样说的。但事实很难……张竞生先生的主张要实现,大约当在25世纪。”

再比如梁漱溟评语——“张竞生在校外出版一种《性史》,其内容猥亵,很遭物议。我虽亦认为给社会的影响不良,然却谅解其人似与下流胡闹者有别。”

张竞生的《性史》解放后几乎绝版,近些年才得以再版,只能说,《潜伏》的编导姜伟真心涉猎颇广啊。

Ⅴ. 斯蒂旁克小汽车到底长什么样?

《潜伏》热播后,居然衍生了一个俚语——“斯蒂旁克效应”!

特指送礼要送到人家心坎里去,送礼到位,效应翻倍。非常符合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普遍的价值观。

观众们虽然都知道这是陈纳德的座驾,但它到底长什么样啊?

又是哪个国家的舶来品呢?

《潜伏》道具组很是牛掰,执拗地找到了现如今许多早已绝迹的车型,比如李海峰的座驾,需要一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名牌车,为了表现他叛逃之后得到了高官厚䘵,剧组也是煞费苦心。

但从始至终我们没有看到“斯蒂旁克”的身影,原因很简单——少。

往往国际古董车车展上,某某品牌获得展位,是因为贵;而斯蒂旁克,是因为稀!

斯蒂旁克,英文“Studebaker”,这是一个德国传统姓氏。

1852年,有对美籍德国后裔兄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市成立了一家公司,叫H&C Studebaker,这个“H&C”就是兄弟俩的名字缩写。最开始的业务是围绕当时的交通工具马车服务的。

因为斯蒂旁克家族祖上三代是铁匠,手艺精湛,所以业务很快铺开,营利颇丰。

而且这个家族眼光前瞻,早在十九世纪末便开始研发电动车。

九十年后,斯蒂旁克家族已然将买卖做成集团性质企业,并藉由两次大战大发横财!甚至成为红顶商人,直接参与了美国战斗机的零部件供应,比如战时B17轰炸机“赖特-气旋径向引擎”的生产,反而对民用汽车倒是无暇顾及了。

这直接导致斯蒂旁克小汽车在六七十年代后劲不足,逐渐势微,到了1967年不得不关张大吉!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引进不少斯蒂旁克,但开过此车的司机普遍反应不好,往往因为坏了个小零件整个车趴窝,后续服务没跟上。解放后青岛仅余几辆,供政府机关使用,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Ⅵ. 翠平上交的二十七根“大黄鱼”相当于今天多少钱?

《潜伏》第30集中,翠平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组织,并上交了自己与余则成苦攒多年的大金条,一共二十七根,也就是老百姓嘴里所说的“大黄鱼”。

“大黄鱼”指1946年末上海外滩中央造币厂加铸的金条,旧秤10两一根。

因为旧时是十六进制,所以一根“大黄鱼”折合重量是312.5克,按今天金价582元/克计,一根“大黄鱼”价值18,1875元。

那么二十七根加起来就是491,0625元,将近五百万人民币!

Ⅶ. 宋楚瑜为《潜伏》挑Bug

2009年,《潜伏》在宝岛爆火了一个夏天。

许多年轻人自发为《潜伏》写续集——“余则成潜伏台湾三十八年,将两岸松动的信号传回大陆,并告别‘潜伏’生涯回大陆寻找翠萍,两岸关系进入新的阶段。”等等等等。

就连某党大佬宋楚喻都自诩是《潜伏》忠实粉丝。

宋老师在经过反复观摩后,为此剧挑出了一个Bug,即站长办公室桌面上的小旗子挂反了。

而且这个Bug还前前后后出现了好几次!

比如站长垂询下属挖菜窖这一段。

正确的挂法可参照戴老板。

小编猜测,编导和冯恩鹤老师倒不至于这么粗心,极有可能是将错就错,为的是塑造站长性格,即,站长终日忙于收藏大业,对党国不是十分上心。

Ⅷ. 孙红雷在北朝鲜红透半边天

《潜伏》最早定下的男女主演是辛柏青和朱媛媛,不巧的是中途朱媛媛怀孕,辛柏青表示要陪老婆待产,于是双双退出。

导演姜伟(也是编剧)转而琢磨起孙红雷来,假意请他吃饭,席间“不经意”地提起《潜伏》剧本。

孙红雷在看过剧本后第一时间爱上,自打《征服》之后,他太需要一个本子成功转型了,“这个本子我足足等了六年!”

孙红雷再次见到姜伟后,表示愿意自降片酬参演,他这样说道:“这个剧如果不火,那就是演员的问题了。”

话说这种高级马屁可以熏倒世上任何一位大编剧,姜玮感觉孙红雷是吃透了、领悟了,主演就是你了。

孙红雷这个选择为他迎来了事业第二春,至今高企不下。

首先,在港台地区圈了一大波女粉,歌星费翔曾透露,他的母亲毕丽娜最爱看《潜伏》,是孙红雷的忠实粉丝。在香港地区,“余则成”成为一句俚语,用来形容头脑灵光的人。

而孙红雷自己绝然没想到,《潜伏》在北朝鲜国家电视台反复播放后爆火,“余则成”成了大众情人,许多女孩子表示找对象要比对着“余则成”来找,风头早已盖过了当年的旷世杰作《无名英雄》男主人公俞林!

孙红雷在北朝鲜很红这件事都已传到了日本,日本媒体曾大篇幅对此报道,只是标题有点损——《长的不好看的中国男演员孙红雷在北朝鲜红透半边天》。

也不知道他们日本现今的男演员还有谁好看、还有谁拿得出手?

Ⅸ. 谢若林这个角色为何是个口吃?

《潜伏》编剧居功至伟,其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是贡献了以往影视剧中从未出现的角色类型,那就是情报贩子谢若林。

这个角色原定演员是姚晨的前夫凌潇肃,但导演感觉凌潇肃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世家子弟的书卷气,对金钱没有饥渴感,并非角色最佳人选。

再者,观众们已知姚晨和凌潇肃是俩口子,凑一起容易跳戏,于是姜伟驳了姚晨的面子,另选他人。

在北京电影学院老师“李涯”祖峰的推荐下,曹炳琨进入了导演的视野。

所以我们在剧中看到几场李涯谢若林较劲的戏份,这是老师在批作业呢。

时年25岁的曹炳琨虽然生得水灵,但内心相当自卑,因为他不是科班出身,大前年还在某聚德当厨师,成天跟烤鸭打交道,业余时间读的“北电”成人班。见到孙红雷老师打个招呼都相当羞涩,在他感觉这可比燎裆难多了。

但曹炳琨脑子灵光,他索性向导演建议,将谢若林这个角色设置为一个结巴,还举出若干例子,“你看谁谁家电影里面的谁谁谁就是一个结巴。”

姜伟心领神会,最终采纳了曹炳琨的意见。

曹炳琨将谢若林这一贪婪至极、视财如命的角色刻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仅凭借《潜伏》里的28场戏便一举成名,令多少出身正统科班的学姐学哥钦羡不已?

Ⅹ. “廖三民”演员有个出名的女朋友

阳光帅气的廖三民简直是《潜伏》颜值担当,从这个名字人们不禁推测,他出身于一个信仰坚定的军人之家,而且至少是出生在辛亥革命之后,牺牲这一年相当年轻。

这名潇洒而儒雅的演员名叫王小毅,1983年3月2日出生于河南郑州。

出演《潜伏》这一年刚好25岁,当时他有一个名人女友,名字叫宁静。

两人的地下情搞得很成功,许多年下来竟然观众没有察觉、狗仔也没有追踪,看来“廖三民”确实适合搞地下工作。

直到2019年王小毅高调宣布二人已分手数年,人们才得知,他们曾经是一对情侣。

看来中国影视圈的姐弟恋挺多的,只是像伊能静那样修成正果的极少。

除了“廖三民”,本剧“马奎”也曾有一个知名女友,看来没有明星女友的都不好意思混《潜伏》剧组。

Ⅺ. “马奎”的前女友那是相当排场

马奎扮演者范雨林1976年9月15日出生于广东顺德。

话说这位彪型大汉在剧中居然没有一点广东口音,他是怎么办到的?

也只能理解为演员台词功底深厚,平时用功了。

1994年,范雨林考入了由谢晋一手创建的“上海恒通影视学校”,他在这里收获了专业知识,还顺带收获了一个女友——

只可惜女友野心太大,毕业后旋即北上,考取了电影学院。

范雨林则直接杀向心爱的影视圈,头都没有回一个。

有许多媒体曾报道过黄晓明同学在“北电”时期暗恋小薇,曾数次表白、数次当众落泪,但女方始终不为所动。

话说有范雨林这样manly的汉子打底,当年瘦弱的小明确实难入法眼啊。

Ⅻ. 制片人带着女儿客串,你找出来没有?

第13集中,余则成传信给翠平,让她阻止左蓝夜间外出,并暗示翠平,不识字可以找路边小学生帮解读。

翠平确实找到了一个小丫头,小丫头也一字一句很认真地读了,但是听口音这不是天津卫的丫头,这摆明是个沈阳丫头。

仔细听,你会发现这小丫头说话舌根音很重,现在沈阳的年轻人都不这么讲话了,很显然,这是一个由于父母工作忙碌、由祖辈带大的小姑娘。

同为沈阳人的小编对此表示好奇,查阅一番资料发现,这果然是个沈阳小丫头儿。这位小演员名叫张子嫣,出生于2003年11月10日,出演《潜伏》这一年也不过四、五岁。

她的父亲张宏震则是《潜伏》的制片人,而且还在里面演了个角色。

就是《潜伏》几近结尾处,毛人凤从南京派来的鲍特派员,前来天津调查李涯的“黄雀行动”是否掺杂什假。

这位“鲍特派员”的扮演者,就是本剧的制片人张宏震。

张宏震1968年7月2日出生于沈阳,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话说小编一直想跟影视圈攀亲戚,这下终于有了那么一点点小墙皮儿的关系。

张宏震与妻子张静一个搞事、一个搞钱,将一家夫妻店经营得红红火火。不仅拍摄了《潜伏》,之后还有《借枪》、《飞虎神鹰》、《孤岛飞鹰》、《婚巢》、《猎场》、《民国恩仇录》、《铁血壮士》、《平原烽火》……等等一系列热播作品,并于2017年获得“中国电视剧十佳制作人”荣誉称号。

《飞虎神鹰》中的大佬马志成

非常好玩的一点是,张宏震非常喜欢在自己的作品里客串,比如《借枪》里的叛徒王掌柜、《大漠神枪》中的燕彪、《飞虎神鹰》中的地头蛇马志成等等,不知道是致敬希区柯克还是致敬他自己。

《潜伏》不仅是一部极为成功的艺术品,做为商品,它的制作过程也成为同行学习观摩的案例。要知道,《潜伏》仅仅花费了2000万人民币,制作周期仅为63天,是为影视圈多快好省的范本。不仅如此,与张宏震合作过的演员们满意度也相当高,比如剧中马奎的扮演者范雨林对此深有体会。

他曾这样评价道,制片人对演员照顾得无微不至,比如片场永远有水果、永远有茶水、永远有咖啡,每次到日子了,制片人张宏震会主动将电话打进酒店房间,提醒演员该领钱了。

话说这样的好老板,小编也想拥有啊。

(全文完)

0 阅读:0

林小野说电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